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中国特色智慧城市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智慧城市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智慧城市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在 中国城市学年会㊃2014 开幕式上的讲话路甬祥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浙江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顾问近年来,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围绕新型城市化㊁ 城市病 和城市治理㊁智慧城市建设等课题,研究探索㊁求真务实,值得肯定㊂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创新创造活力的聚集之地㊂在近现代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城市化和现代化㊂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㊂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更是一项前无古人㊁影响世界的伟大事业㊂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㊁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㊂这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指明了方向㊂刚刚闭幕的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依法推进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㊂我们要紧密结合城镇化的发展实际,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智库的咨询和参谋作用㊂借此机会,我想着重就建设智慧城市㊁促进城市健康发展,谈一些个人的认识和体会,和各位分享㊂城市学研究㊀2015年第1期一㊁建设智慧城市的时代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需求,为城市化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和活力,也给地球资源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㊂当代城市普遍面临交通㊁环境㊁住房㊁就业㊁公共安全等 城市病 的困扰,城市化发展理念经历了新的变革㊂在追求经济繁荣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进步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健康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㊂当前人类已步入知识网络时代,知识创新和应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导因素㊂以知识网络和大数据为基础的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成为城市规划建设㊁运行管理㊁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推动力㊂智慧城市建设,是工业文明向知识网络文明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将在促进和引领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㊂建设智慧城市,就是要在经济㊁社会㊁文化㊁生态及城市管理等各领域,依托信息化㊁网络化和智能化,构建智慧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方式,共创分享创业就业发展机会和美好生活,促进经济社会绿色智能㊁和谐协调㊁开放包容㊁可持续发展㊂建设智慧城市,将更多地依靠人的智慧㊁创新和创造㊂知识信息在共创分享过程中不断增值,共创分享范围越广㊁水平越高,创造的价值和市场将越多越大㊂知识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突破地域和国界,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㊂建设智慧城市,将带动传统产业升级㊁节能减排增效,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型,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城镇化率已超过53%㊂但城乡㊁区域乃至一个城市内的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改变,人均国民收入仍远低于发达国家, 三个1亿人 问题亟待解决;发展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各类 城市病 滋生,城乡规划建设㊁运行管理的水平亟待提高,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㊂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要抓住世界科技与产业创新变革和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相互交汇的难得机遇,引领带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㊁消费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城乡居民创造美好生活,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持续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㊂二㊁建设智慧城市的治理路径建设智慧城市要适应知识网络时代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民族和地区的经济㊁人文和地理环境的特点,走一条创新驱动㊁绿色智能㊁和谐平安㊁布局合理㊁繁荣宜居而有特色的智慧发展之路㊂这既是城市科学治理㊁健康发展㊁物质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㊂创新驱动,就是要鼓励培育和依靠人的创造力,创新观念㊁创新科技㊁创新管理㊁创新制度与文化,创造新的产业结构㊁服务方式㊁消费方式㊂创造新的城市发展方式,建设学习型㊁创新型城中国城市学年会·2014市,促进知识普及㊁信息数据共创分享和创新应用,不断提高居民学习能力㊁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㊂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绿色低碳技术㊁环境友好产业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发展清洁㊁可再生能源,建设绿色低碳㊁生态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㊂统筹城乡环境建设与管理服务,推广垃圾分类和废弃物清洁处理㊁再生利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保护修复生态环境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㊂智能化,就是要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㊁城镇化㊁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建设信息社会㊁智慧城市㊁智能中国㊂大力发展信息网络㊁云计算㊁云储存㊁智能电网等城市新基础设施;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城市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城市规划建设㊁运行管理的效率和平安保障的水平,为城市的绿色低碳㊁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知识信息支持;通过信息化㊁智能化,提升制造业㊁交通物流产业㊁农业㊁服务业的竞争力;为全体居民提供普惠的公共服务,使每个人分享信息化㊁网络化㊁智能化的创新创业和工作生活环境㊂平安和谐,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㊁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经济㊁社会协调发展,中华文明与多元优秀文化的和谐包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㊂发展经济,创业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努力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㊂普及安防知识,构建专业队伍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全民安防体系,建设应对自然和人为灾害㊁交通安全㊁刑事犯罪㊁信息网络安全㊁食品与生命安全等智能社会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理机制,保障城乡平安㊂布局合理,就是要根据国家和区域的地理资源㊁生态环境㊁经济社会和人文历史特点,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和发展定位,统筹推进城镇和城乡总体布局,优化城市的空间㊁社会和产业结构,形成国土和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交通㊁能源㊁水源等公共资源合理利用,传统与现代协调,经济产业㊁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协调,大中小城镇㊁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经济㊁社会人文㊁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的整体格局㊂繁荣宜居,就是经济繁荣,创业活跃㊁就业充分,社会公平,历史遗产与现代建设和谐融合,自然环境与人工建筑相互协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人居环境平安和谐㊁文明包容,生态环境山青水秀,消费出行便利舒适,公共服务完善普惠,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家安居乐业㊁人人健康愉悦㊂总之,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创新驱动,推进绿色智能㊁平安和谐㊁布局合理㊁繁荣宜居而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和治理路径㊂三、建设智慧城市的措施保障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㊁编制发展规划㊁建设基础设施㊁提供公共服务㊁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城市学研究㊀2015年第1期的职能㊂建设智慧城市,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㊂一方面要支持科技创新,加强对基础前沿研发的支持㊁促进转化应用,引导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要通过制订实施法律法规㊁规章政策㊁规划标准等,消除现实中存在的信息资源垄断分割㊁各种形式贸易保护和市场准入等限制,构建开放自由㊁公平诚信㊁公正法治的创新环境和市场环境㊂要健全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严肃认真地执行城市规划㊁节能环保㊁卫生保健㊁食品与公共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和引导城市健康持续发展㊂建设智慧城市,需要转变城市建设管理服务的理念㊂城市化主要是工商金融㊁服务消费等产业,以及人口大规模㊁高密度的集聚,却也带来了交通拥堵㊁贫困失业㊁违法犯罪㊁生态环境恶化㊁城乡和收入差距扩大等 城市病 的挑战㊂今天,知识与创新㊁信息大数据已成为城市创造力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要素㊂无线宽带㊁云计算㊁云存储等成为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㊂能源结构和智能电网的新发展,节能减排㊁绿色低碳㊁环境友好的新追求,民主法治意识的新提升,公共管理服务的新要求,多源文化㊁多元利益㊁多样需求的新形势等,使城市发展管理服务领域面临新的深刻变化㊂我们要充分认识知识文明时代的特征和人民的新期盼,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长㊁城市建设贪大求全㊁城市建筑贪洋求新的错误理念,要把改善城市基础设施㊁公共管理服务㊁提升创业就业和生活品质与信息化㊁智能化紧密结合起来㊂要顺应和支持信息网络和可再生能源等引发的分布式㊁个性化㊁多样化㊁网络化的创新创业和服务模式,加快推进现代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普惠共享㊂依靠开放自由㊁诚信有序,竞争合作㊁务实高效的知识与技术㊁文化与制度㊁管理与服务创新,促进智慧城市建设㊂建设智慧城市,要以人为本㊂城市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为了人㊁依靠人,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㊂不仅为生活在城市的新老居民,也应为城乡人民提供更加多样㊁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机会,提供安全健康㊁多样可分享的物质㊁文化㊁信息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护创造可持续的发展空间㊁资源与环境㊂最重要的是依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㊂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生存权㊁发展权㊁创造权,依法保障公民㊁法人的财产权㊁知识产权和平等获取信息和知识㊁分享公共资源的权利㊂依法保护个人㊁企业㊁公共和国家信息安全㊂智慧城市将使人人都有机会通过诚实劳动和智慧创造实现更美好的未来,共创分享美好的中国梦㊂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信息网络技术创新突飞猛进,网络业态创新日新月异;新能源㊁先进材料㊁智能制造㊁生物医药等创新突破,不断激发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创新设计制造和营销服务,创造创业就业新形式,促进新兴产业㊁现代服务㊁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发展,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㊂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城市化也正处在由快速规模扩张向绿色智慧㊁可持续发展转变的时期㊂为此,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确立了 五位一体 建设的总体布局㊂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创新发展上来,中国城市学年会·2014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㊂浙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之一,这里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市场经济活跃,社会和谐发展,在顺应知识网络时代潮流㊁建设智慧城市㊁实现转型发展等方面,基础扎实㊁优势明显㊂近年来,浙江省和杭州市高度重视㊁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些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㊂杭州城研中心在探求规律,创新城市建设理论㊁为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是可以大有作为的㊂我相信,只要抓住历史机遇,务实应对挑战,大力推进技术㊁产业㊁体制机制和城市管理创新,浙江省和杭州市一定能在推动城市智慧㊁健康可持续发展㊁打造 中国最美城市 进程中谱写新的篇章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