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西北地区夏油菜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我国西北地区夏油菜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表3
品种 (系) 青杂4号 2317
2010年青海省尖扎县参试品种(系)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表
株高(cm) 125 118 一次分枝数 (个) 2.3 2 二次分枝数(个) 1 1 单株有效角 果数(个) 32 28 角粒数 (粒) 20 18 千粒重(g) 单株产量(g) 3.2 3.2 1.5 1.4
2011年适合夏播的早熟油菜品种的品比试验
种植小区面积15m2,3次重复。
播量1.5公斤/亩。
密度9万株/亩。
表5
品种(系) 青杂4号 2317 025
2011年青海省乐都点区域试验结果
初花期 (日/月)
28/8 20/8 28/8 绿熟期
(日/月)
播期 (日/月)
24/7 24/7 24/7
农艺性状
青油241
浩油11 号 285
102
98 98
1
1 1
0
0 0
25
26 24
17
16 16
3
3 3
1.2
1.2 1.1
种植小区面积15m2,3次重复。 播量1.5公斤/亩。 密度8万株/亩。
表4
品种 (系) 青杂4号 2317 青油241 浩油11号 285
2010年青海省尖扎县夏油菜品种(系)产量多重比较
我国西北地区夏油菜发展的 现状及建议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油菜所
汇报内容
夏油菜的概念 发展夏油菜的意义
夏油菜科研生产现状
发展夏油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夏油菜的概念

夏油菜:我国西北地区冬春麦及其他农作物夏收 后复种的以收籽榨油为目的的特早熟油菜,这种 油菜7-8月播种,10月收获,生育期短于90天。 冬油菜:9-10月份播种,下年5月份收获。 春油菜:年3-5月播种,当年9-10月收获。
表8 不同播期、耕作方式、收麦方式对复种油菜生育期、产量等的影响
播期 (日/月) 耕作方式 麦林免耕 撒播(机 收麦) 麦林免耕 撒播(人 工收麦) 浅耕撒播 浅耕撒播 密度 (万株/亩) 生育期 (天) 农艺性状 株高 (cm) 112 有效角果数 角粒数 测产 (kg/亩)
12/7
1.3
90
45
显著水平 5% A B C C C 1%
b c c c
2010年尖扎县所有参试品种系在早霜 来临前成熟,未耽误下茬冬麦播种, 其中青杂4号生育期最长为82天, 285最短为70天。青杂4号和2317的 亩产分别为105.32公斤、95.1公斤, 极显著的高于白菜型油菜,3个白菜 型油菜复种亩产也能达到80公斤以上。
磷酸二铵
10 10 6.25 13.75 6.25 13.75 15 0 10 10 10
尿素
2.5 2.5 0.5 0.5 4.25 4.25 2.5 2.5 5 0 2.5
试验筛选出密度在8万株/亩,亩施 尿素4-5公斤,磷酸二铵13-15公斤, 复种早熟甘蓝型油菜亩产可以达到 120公斤(测产结果)的最佳方案。
表7
品种(系) 青杂 4 号 2137 025 285 浩油 11 号 播期 (日/月) 16/7 16/7 16/7 16/7 16/7
2011年民和川口点区域试验结果
初花期 绿熟期 农艺性状 (日/月) (日/月) 株高(cm) 有效角果数 18/8 12/8 18/8 7/8 5/8 15/9 10/9 13/9 4/9 2/9 95 88 92 72 72 20 18 19 17 16 角粒数 21 18 20 15 15 测产 (kg/亩) 105.8 81.7 95.8 58.75 51.8
(3)病虫草害化学防治
复种地区的主要杂草:冬春麦实生苗、蒲公英、灰绿藜等 主要害虫:蚜虫、小菜蛾、潜叶蝇等
杂 草
害 虫
杂草化学防治 播种前用40%佛乐灵50 ml土壤处理 油菜5叶期用高效盖草能40ml/亩、保顺(二氯 吡啶酸)50 ml/亩喷雾 防治对象:禾本科杂草、冬春麦实生苗及藜、 蒲公英等杂草。 害虫化学防治 播种前用5%甲拌磷颗粒剂2斤土壤处理 油菜5叶期用乐斯本、蕾薹期用锐宁(高效氯 氟氰聚酯)、花角期用阿立卡40-50ml/亩交替喷 雾 防治对象:蚜虫、小菜蛾、潜叶蝇。


三、夏油菜科研生产现状
1、特早熟品种培育 目前已培育出的特早熟优质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品种 (系)有5个。
表1 特早熟蓝型油菜与早熟优质白菜型油菜在西宁春播条件下的生育期及产量表现
生育期 (天) 110天左 右 产量 (公斤/亩) 160-180 品质 芥酸、硫甙 双低 含油量 (%) 42-45 类型 品种 (组合、系) 青杂4号
民和川口夏油菜试验示范区前期 油菜长势较好,由于8月25日遭冰 雹危害,白菜型油菜损伤严重, 甘蓝型油菜后期又复发新枝,生 育期延长。测产结果表明早熟甘 蓝型油菜产量能达到80公斤以上, 极显著的高于白菜型油菜。
3、夏油菜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1)播期、耕作方式、收麦方式试验
播期: 7月12日(冬麦黄熟期) 7月24日(冬麦收获后) 8月5日(春麦收获后) 耕作方式:麦林免耕撒播 麦收后浅耕撒播 割麦方式:人工割麦 机械联合割麦 人工割麦 机械联合割麦

建议
加强适合夏播早熟优质常规(杂交种成本偏高)油菜品种的培育,重
点是进一步缩短生育期。
在西北各省区建立多个夏油菜品种鉴定筛选试验点,筛选出适合本地
区的夏油菜品种。
尽快研制出夏油菜的丰产栽培技术。
贵德县早熟白菜型油菜
四、发展夏熟油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

目前种植的夏油菜主要是白菜型品种浩油11号,虽然生育期短,但产量 低、品质差,而现有的特早熟甘蓝型品种在许多地区生育期偏晚,有些 年份不能正常成熟。

油菜苗期温度较高,蚜虫、小菜蛾、潜叶蝇等害虫繁殖快、危害重。另 外草害严重。
部分地区(如甘肃武威)夏油菜生长期间灌溉极其困难,制约了夏油菜进一步 扩大和产量潜力的发挥。
表10
处理 化学防治 未防治 冬春麦 苗/m2 12 75
采取化学防治方法对复种油菜田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
对草害 防效(%) 84.6 蚜虫危 害率 (%) 15.3 85.6 小菜蛾 危害率 (%) 15.6 76.2 潜叶蝇 危害率 (%) 26.4 88.2 对虫害防 效(%) 85.8 测产产量 (kg/亩) 110.6 62.4 比对照增产 (%) 77.24
株高(cm) 108 92 99 有效角果数 22 20 22 角粒数 20 18 19
测产 (kg/亩)
110.9 90.72 105.4
30/9 24/9 28/9
285
浩油11号
24/7
24/7
21/8
18/8
13/9
10/9
76
76
18
17
16
16
66.50
64.67
表6
品种 (系) 青杂4号 025 2317 285 浩油11号
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
025
2317
107左右
102左右
150-170
150-160
双低
双低
42-45
42-45
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
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
浩油11号
08-280
93左右
97左右
130-140
140-150
双高
双低
40-42
40-42
早熟白菜型
双低早熟白菜型
表2 特早熟甘蓝型油菜品系2317 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处理所需开花时间 光照时间 温度(白天 温/夜晚温) ℃ 16小时 8小时
小区产量(kg) 重复1 2.23 2.03 1.80 1.82 1.80 2 2.49 2.25 2.09 2.02 1.98 3 2.38 2.13 1.91 1.88 1.90 平均 2.37 2.14 1.93 1.91 1.89
折合亩产 (kg)
105.32 95.10 85.77 84.88 83.99 a
灰绿藜等 杂草苗/ m2 0.1 3.5
4、夏油菜推广应用情况
甘肃武威市麦后复种油菜历
史较早,自1995年就开始复 种,面积仅百余亩。经过近 15年的试验、示范、推广, 现复种面积达到10万亩。

青海省尖扎县复种青杂4号示范
青海省麦后复种油菜也有近5年历史,目前年推广种植夏 油菜2-3万亩。 内蒙、新疆、西藏夏油菜刚开始示范推广。
26/20
18/12
26/20
18/12
出苗-开花的 时间(天)
24
32
23
33
2317品系对低温和日照长度不敏感,只要通过一定的有效 积温就可以正常开花、结实。
2、从特早熟品种(系)中筛选适宜作夏油菜的品种
2010年-2011年在青海、甘肃、西藏、内蒙、新疆、宁夏等 省区进行了适合作夏油菜栽培的品种筛选。

二、发展夏油菜的意义

我国西北地区约有400多万亩冬春小麦及其他农作物7月中下 旬收获后只有很少一部分土地种植一些蔬菜、青饲料等,绝 大部分空闲3个月左右时间。 7-10月这3个月左右的时间是一年中热量条件最好、降雨量最 大、光照时数较长的季节之一。 3个月的空闲会造成土地、光、热、水等资源的浪费。 发展夏油菜一可提高土地、光、热、水等资源的利用率,增 加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二可延长土地绿色覆 盖时间近3个月。
110.90 105.40 90.72 66.50 64.67 a
显著水平 5% A B C D D 1%
b c d d
所有参试品种系预计在早霜来临前成 熟,其中青杂4号生育期最长,浩油 11号最短。青杂4号、025和2317的 亩产分别为110.9公斤、105.40公斤、 90.72公斤,极显著的高于白菜型油 菜,2个白菜型油菜复种亩产60公斤 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