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合作

➢ 社会组织
地方政府、主权国家、国际性组织、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
➢ 个人
合作对象
➢ 对旅游业有促进作用的要素:资源、市场、产品、设施、资金、
信息、人才、技术、文化和政策经验等
合作效益
➢ 为了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和利益最大化,并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
环境效益的提升 旅游地理学
3、区域旅游合作目标
资源共享、位势叠加 市场对接,客源共享 降低开发成本,促进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的完善 利益共享,合理分配,实现“多赢” 经济、文化和政治协调融合
区域旅游合作理论及应用
旅游地理学
主要内容
区域旅游合作概述 区域旅游合作理论 区域旅游合作理论的应用
旅游地理学
一、 区域旅游合作概述
区域旅游合作概念 区域旅游合作要素 区域旅游合作目标 区域旅游合作原则 区域旅游合作内容 区域旅游合作基本形式 旅游区域空间尺度上的级别划分
旅游地理学
1、区域旅游合作概念
--旅游组织管理和服务接待形象
➢旅游环境形象
--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形象
➢旅游文化形象
--旅游地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形象
旅游地理学
区域旅游形象识别系统
➢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 System,简称MIS) ➢文化识别系统(Culture Identity System,简称CIS) ➢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System,简称VIS) ➢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al Identity System,简称BIS)
旅游地理学
4、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在旅游区域构建鲜明而良好的形象,有利于旅游区域形成统
一的特色,创建品牌、开展宣传,从而提升旅游地知名度和 吸引力,拓展客源市场
旅游地理学
主要内容
区域旅游整体形象是由若干子类的形象构成的:
➢旅游景观形象
--自然旅游景观形象和人文旅游景观形象
➢旅游设施形象
--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形象
➢旅游服务形象
➢加强政府导向 ➢建立合作机构 ➢加强企业间合作 ➢编制协作规划
旅游地理学
3、区域旅游形象构建理论
理论要点
➢ 是某区域内部与外部的公众对于该区域内在综合实力、外显
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形成的整体性情感和印象
➢ 是该区域内自然、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历史、
生态等诸方面要素在公众头脑中形成的总体认识,涉及到区 域的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及发展模式等内容
旅游地理学
4、区域旅游合作原则
旅游资源与经济的相对一致性原则 地域相邻与接近性原则 线路贯穿与通畅性原则 各级区域政府以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为主导, 实行调控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合作主体平等互利的原则
层面上 --开展旅游资源共享重组和旅游产品市场的联合开发 支持层次面上 --开展旅游资产和资金的流通互助和联合共建 辅助层面上 --开展旅游交通、信息系统的沟通和旅游设施的共享 保障层面上 --开展旅游人才和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行政管理层面上 --加强旅游政策、制度和法规的相互借鉴与合作
和差异性
旅游地理学
主要内容
➢共享和重组旅游资源,开发区域旅游产品 ➢在原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挖掘区域特色 ➢区域内各参与主体之间取消非正常性壁垒 ➢开展信息的双向交流与协作 ➢突破区域内各地原有的旅游功能区的限制 ➢在区域内开展管理协作,加强相互之间的旅游
企业的管理协作和资金合理流动
旅游地理学
保障措施
创新型研究
➢系统论 ➢协同论 ➢生态位理论
旅游地理学
1、核心-边缘理论
理论要点
➢ 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是由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也称
为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所组成的,其界限由核心区与边缘 区的关系来确定
➢ 核心区域大多是国家内的城市聚集区或一个城市内的中心区
域,工业发达、技术先进、资本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增速 度快
✓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方面 ✓区域旅游的联动发展方面 ➢对建设旅游廊道、跨区域整合旅游资源、确定区域
内部与外部的旅游空间的协调对应关系以及协调发 展区域旅游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旅游地理学
2、区域旅游协作理论
理论要点
➢ 区域旅游协作,既包括区域之间的旅游协作,也包括区域内
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旅游协作
➢ 边缘区域则是那些相对于核心区域来说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 ➢ 核心居于统治地位,边缘在发展上依赖于核心,两者的关系
既不平等又相互补充,在一定的条件下,或在经济发展的不 同阶段会发生相互转化
--美国区域规划专家 经济学家 弗里德曼
(J.R.Friedmann)
旅游地理学
应用
➢解释许多区域经济现象 ➢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 协作的开展,有利于避免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产生的地方旅
游保护主义倾向;避免以行政区域代替客观上的旅游区域, 从而造成市场恶性竞争、旅游产品重复建设、旅游精品线路 分割等违背客观规律等问题的发生
➢ 理论的依据是“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的思想对于区域旅游协作的指导
✓确定区域内各单元的定位 ✓分析区域之间及其内部各单元之间在结构功能上的相似性
区域之间或者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 在一定的目标和原则下 制定协议、章程、合同 将旅游资源和各种系统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与优 化组合 形成规模更大、结构更佳、品牌知名度更高的旅游产 品和市场体系 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 游经济活动
旅游地理学
2、区域旅游合作要素
合作主体 *多在同类性质的社会组织之间展开
旅游地理学
6、区域旅游合作基本形式
类型区
➢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相似性、集聚性为划分依据 ➢如美国夏威夷海滨旅游度假区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引力区(协作区)
➢以包括旅游交通在内的旅游经济联系为纽带 ➢如粤港澳旅游区、京九铁路沿线旅游带等
管理区
➢以行政管理权为划分依据 ➢如瑞士旅游国、中国旅游目的地等
旅游地理学
8、旅游区域空间尺度上的级别划分
跨国家的旅游联合开发区
以吉林省与俄罗斯开展跨国旅游合作为例
跨省区的旅游联合开发区
以环太湖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为例
跨市县的旅游联合开发区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一体化发展 为例
旅游地理学
二、 区域旅游合作理论
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 ➢区域旅游协作理论 ➢区域旅游形象构建理论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