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曹刿论战课件3

曹刿论战课件3


5. 弗敢加也
增加收入( ) ×
6、公将鼓之 敲锣打鼓

×)
7、既克,公问其故。



克敌制胜 8、夫大国,难测也。 ( ) √ 预测天气
三、翻译下列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信。 译: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不敢
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 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 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 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 的保证。
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 (2)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
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 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略写了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 详写了曹刿在战前准备、战 胜的原因,作者这样安排, 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为人所信服。
6.遂逐齐师。
) )

( 追赶,这里有追击的意思。
7.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
一、默写
1.公曰:“ ”对曰:“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夫战,勇气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
二.下列每组红色字的含义是否一样? 1.齐师伐我 √ 威武之师( )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 中间隔条马路 3.肉食者鄙 4.牺牲玉帛 卑鄙无耻( ×) 英勇牺牲( ) ×
仗。
四、理解课文内容
1. 曹刿认为鲁庄公做的哪一件事能
取信于民?(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 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答:彼竭我赢
五、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 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 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曹 刿 论 战
《 左 传 》
《曹刿论战》复习
复习重点: 一、背诵、默写课文。 二、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 三、能翻译课文。
四、能理解课文内容。
是我国第 一部编年 体史书
《左传》是春秋时期根据鲁国的 历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传说是鲁 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公羊传》,《谷梁 传》合称“春秋三传”。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参与 )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独自占有 )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赐福、保佑 )
4、公将鼓之
击鼓,这里是命令队出击的意思。 ( )
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1、齐师伐我 ( 军队 攻打 ) (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
2、肉食者谋之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这里指目光短浅 )
总结曹刿的形象特征:
曹刿:一位爱国的,
政治上深谋远虑, 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紧扣住“远谋”。
总结背诵
所在句子 古义 今义
中间、空间或 时间。 肉食者谋之,参与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再而衰
鄙陋。这里指目光 轻视、看不起 短浅 古代祭祀用的猪、 放弃或损害一 牛、羊等 方的利益。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忠诚 可以凭借 第二次 表可能或能够 又一次,更加
下边每组句中红色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牺牲玉帛 ( 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
作出牺牲 ( 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2、小大之狱 (
案件
)
越狱逃跑 ( 监禁罪犯的地方 ) 3、虽不能察,必以情 ( 实情 ) 以情动人 ( 感情 )
4、忠之属也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忠于人民 (忠诚 )
下列句中红色字与原来的常用义不一样,请 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