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课件:第8课 兰亭集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课件:第8课 兰亭集序


第四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生的眷恋热爱。 魏晋士人尚玄学、清谈,崇尚虚 无思想,作者是旷达的,认为生和 死不应等同,要珍惜生命,有生之 年应做实事,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 生活。
2020/6/17
流觞曲水
古人的一种游 艺项目,众人坐在 环曲的溪水边,把 酒杯放在水面上任 其漂动,停于某人 处,即取而饮之, 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2020/6/17
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 (1)岁在癸( guǐ )丑 (2)会稽(kuài jī )山
(3)清流激湍(tuān ) (4)放浪形骸(hái ) (5)临文嗟悼 ( jiē ) (6)游目骋(chěng )怀 (7)修禊( xì )事也 (8)流觞(shāng )曲水 (9)趣( qǔ )舍万殊(10)悟( wù )言一室之内
感慨系 (xì) 之 若合一契 (qì)
虚诞 (dàn) 彭殇 (shāng)
2020/6/17
重点实、虚词
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列坐其次
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夫人之相与
2020/6/17
古代的一种风俗 高 长
排列;它的旁边
繁盛 繁多 用来 ……的原因;情趣
静态 或取诸怀抱
岂 处世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动态 或因寄所托 不 喜爱某物时 当其欣于所遇,快然自足
厌倦该物时 情随事迁,人感生慨百系年之乐境易逝
痛 回顾由喜到厌 俯仰之间生,命已短为促陈感迹慨万千
哉 面临死亡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020/6/17
死生亦大矣
这种"痛"是痛什么?
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 世事无常”“人生苦短,命运难测” 的痛惜。
时间 地点 事 由
人贤: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景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山)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水) 事趣: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情真: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兴020/6雅/17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理清背诵思路:
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 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 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2020/6/17
走近“书圣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 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后 辞官归隐,以山水为娱,以寿终,胸 怀旷达,为时人所重。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字 和文任意为之,风格潇洒脱放。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 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他的行草书 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其行草 《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又 与其子并称为“二王”。
2020/6/17
兰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 亭 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
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2020/6/17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 之“山阴 道”)向西南而行,经 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 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 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 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 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 “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2020/6/17
入木三分
• 有一次,皇帝要到北郊 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 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 木匠拿去雕刻。木匠在 雕刻时发现王羲之写的 字竟然已经深入木头达 三分,赞叹道:“右军 (王羲之)的字,真是 入木三分啊!”。
• 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 也用来比喻议论深刻。
2020/6/17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时间 地点 事 由 人贤: 景美:
事趣: 情真: 时美: 兴雅: 2020/6/17
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 “痛”?
2020/6/17
第3自然段
一俯一仰之间 助词,引起下文
之于
通“晤” 面对面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
有的人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
2020/6/17
第三段所议论的问题是 死生亦大矣 。 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 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 的来源。
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 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 之矣”。
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动词,穷尽;乐趣
交往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向之所欣 感到高兴
有的人;胸怀抱负; 通“晤” 面对面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动词,至,及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面对;明白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原因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对;这次集会的诗文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趣舍万殊 虽世殊事异
虽然 虽然 纵使
2020/6/17
省略句(介词“于”)
不能喻之于怀 状语后置,“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状语后置,“于斯文”
死生亦大矣 2020/6/17
判断句
文中有些词语今天已经发展成 了成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天朗气清、游目骋怀、 世殊事异、情随事迁、 放浪形骸、群贤毕至。
2020/6/17
整体把握
思考: 文中记叙这次兰亭集会盛况的是哪
“序言”简称“序”,也写作“叙”或称“引”, 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 叫“跋”或“后序”。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 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 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言,自己作的,叫“自序”;他人写的,叫“他 序” 。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 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 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天气美好
感受
讨论: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人贤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地胜(景美)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事趣
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情真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时美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兴雅
2020/6/17
理清背诵思路:
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 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 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4、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书经过及成书意 义。“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后之览者,亦将有 感于斯文。
2020/6/17
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以今及古
悲 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以今推来

沧桑感、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厚重感
2020/6/17
后之视今 亦由今之视昔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 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 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 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 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赠序:临别时以诗文相赠所用的一种文体,多抒 发敬重、劝勉、依恋之情,如王勃《滕王阁序》 《2020送/6/17东阳马生序》。
• 宴集序:知 己好友宴饮 赋诗,结集 成册,再为 之作序, 《兰亭集序》 属此类文章。
兰亭
2020/6/17
•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 兰亭在哪儿? • 兰亭集会是怎么回事? • 《兰亭集》是怎么回事? • 《兰亭集序》是怎么回事?
4句接着笔锋一转,外在世界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而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
2020/6/17
理清背诵思路:
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
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
的来源。
理清背诵思路:
1句:承上启下,由兰亭集会引发对人生的感慨。联想到现 今人们的相处往来。(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2句接着作者指出两种不同的处世方式。(“或取诸怀 抱” ,“或因寄所托”)
3句指出两种人虽处世方式不同,但都是在美好的时光 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感慨系 之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通取己“向趋,”怏趋然向自,足不,一不样知老 之将至;对及…其事情所之既倦一,时情随自事大迁的,样感子慨系满之足矣。向
之所欣,等到俯仰之到间达,已为陈迹,犹不能不附以着之兴过怀去,
因 指“向之”句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自然
到、及
岂2不020/痛6/17哉!
一、齐,作动词。把…看做一样(相等)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胡说 主谓之间
一个个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尽管
亦将有感于斯文。
·····的原因 到达,最后到达的结果
2020/6/17
这次(集会)的诗文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 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 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 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 到哪里就是哪里。死了就死了,无所谓。 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 生”“齐彭殇”。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高高的竹子
映衬、围绕 省略动词宾语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酒杯
排列 旁边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乐器 繁盛
作诗 2020/6/17
第2自然段
之:定语后 置的标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