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优质ppt]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优质ppt]

王 守 节仁 的 教 育 思 想
内容大纲
生平和教育活动 1 论儿童教育 4
3
2 论教育作用
论道德教育
第 一 部 分
王守仁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Part one
王守仁,字伯安,号 阳明,浙江余姚人。
职业:思想家、文学家、哲学 家、 军事家
主要成就:发展陆九渊心学, 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 。
二、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
一般来说,儿童的性情总是爱好嬉游,而厌恶拘束,就像草木 开始萌芽,顺应它就发展,摧残它就衰萎。
因此王守仁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身心特点,使他们 “趋向鼓舞”,“中心喜悦” 这样,儿童自然就能不断地长进,好比时雨春风滋润草木一 样,日张月化,生意盎然,而不是如冰霜剥落,生意萧索
体现了求实精神和向前看的态度,是可取 的
对道德教育的评价
王守仁的道德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虽然是 为了维护明王朝的统治,但他对于道德教 育的某些主张,反映了学校道德教育和道 德修养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对我们是有启 发的
内容大纲
生平和教育活动 1 论儿童教育 4
3
2 论教育作用
论道德教育
第 四 部 分
四、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王守仁认为,儿童时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 精力、身体、智力等方面都在发展过程中
因此,教学必须考虑到儿童
王守仁还认为,儿童教学“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因此教学应该留有余地,使儿童不因为学习艰苦而厌学,而 乐于接受教育
内容大纲
生平和教育活动 1 论儿童教育 4
3
2 论教育作用
论道德教育
心即理

教 不同意朱熹将“心”、“理”区分为二,认为“理”并不在“心”外,
而是存在于“心”中

良知即天理

良知与生俱来,不学自能,不教自会

人人都拥有良知,不分圣愚,所以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天赋
条件
良知不会泯灭,也不会消失
良知在与外物的接触中,会受物欲引诱,会受昏蔽 所以,人人都应该受教育来除去物欲对良知的昏蔽作用

2
第 PART ONE
事上磨练
这是王守仁晚年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他认 识到一味强调静坐澄心,会产生各种弊病, 容易使人“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因此 ,他提倡道德修养必须在“事上磨练”
“事上磨练”,即是结合具体事物,“体究践履 ,实地用功”。这是他“知行合一”思想在道德 修养方法上的反映

3
内容大纲
生平和教育活动 1 论儿童教育 4
3
2 论教育作用
论道德教育



Part one

论道德教育的四个主张

1
PART ONE

静处体悟
这是王守仁早年提倡的道德修养方法。他 认为道德修养的根本任务是“去蔽明心”。 因而,道德修养无须“外求”,而只要做静 处体悟的功夫
所谓的“静处体悟”,实际上就是叫人静坐 澄心,摒去一切思虑杂念,体认本心。 这是对陆九渊“自存本心”思想的继承和发 展,与佛教禅宗的面壁静思、“明心见性” 的修养功夫,也并没有根本区别
三、儿童的教育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
王守仁认为,对儿童“诱之诗歌”,不但能激发他们的意志, 而且能使其情感得到正当的宣泄 “导之以礼”,不但能使儿童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而且通 过“周旋揖让”、等礼仪动作,也有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总之,在王守仁看来,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和“读书”教育, 是为了培养儿童的意志,调理他们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其 鄙吝,化除其粗顽,让他们日渐礼义而不觉其苦,进入中和而不知 其故,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代表作品:《王阳明全集》、 《传习录》、《大学问》
➢ 1517年,他平定江西后,又平定南昌的宁王 朱宸濠之乱。两年后,又升任南京兵部尚书 受封“新建伯” ➢ 1527年(明世宗嘉靖六年),王守仁总督两 广军务,击溃瑶族和僮族等少数民族的地方 武装。两广役后,王守仁肺病加疾,上书乞归 ➢ 1529年元旦9日(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王守仁在归途中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
对儿童教育思想的评价
消极影响: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目的是为了向儿童灌输封建 伦理道德
积极影响:但他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 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 接受能力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诸方面得到发展等主张,反映了其教育思想的自然 主义倾向。 早在15、16世纪提出来这一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
论儿童教育
Part one
一、揭露和批判传统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
王守仁指出当时从事儿童教育的教师,每天只是督促儿童读书习字, 责备他们修身,但不知道用礼义来引导;使他们聪明,但不知道用 善德来培养。对待儿童用鞭打,用绳缚,就想对付囚犯一样。认为 这种儿童教育的结果,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
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把他们当作小大人,这是传统儿童教育的致 命弱点。这种揭露和批判,真可谓是入木三分,切中时弊。
通过视频来更好地认识王守仁
谢谢观看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PART ONE

省察克治
王守仁主张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 检察,自觉克制各种私欲这是对儒家 传统的“内省”、“克己”修养方法的继承 和发展
其中所包含的强调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和主观能动性的合理因素,是可以批 地吸取的

4
第 PART ONE
贵于改过
王守仁认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总会发生这 样或那样一些违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错, 即使是大贤人,也难以避免。要改过,首 先必须对过错要有认识,表示悔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