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的概述及确认
无效合同的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
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
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
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房租及支付方式住房租金由出租人和承租人协商确定,在租赁期限内,出租人不得擅
自提高房租。租金的付款方式大致有按年付、按半年付、按季付。如果一次付清较长期限
的房租,可以和出租人讨价还价,要求给予一些优惠。但从承租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角度考虑,按月或按季付款造成的经济负担相对较小。
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而无效。可见,无效合同是已经成立的合同,是欠缺生效要件的合同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不受
国家法律保护。无效合同自始无效,但部分条款无效,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无效合同
的原因有两种:
①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表现为: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
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该合同无效,但有例外:纯获利益的合同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需追认,合同当然有效;b.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对人
有过失而成立的合同,该合同无效;c.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
立的合同,且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该合同无效。
②订立合同内容不合法,表现为:a.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
效;b.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c.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三人利益的合同,
无效;d.以合法形掩盖非法目的合同,无效;e.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无效。
但有两例外:事后经权利人追认的,有效;事后取得处分权的,有效。
二次装饰工程,应全部腾空或部分腾空房屋,清除影响施工的障碍物。对只能部分腾
空的房屋中所滞留的家具、陈设物等,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均需与乙方办理手续和承
担费用。
由于乙方原因,造成甲方工程管理目标不能实现(如优质结构、文明工地、太湖杯)时,结算单价降低5%至10%,同时乙方必须承担由此给甲方带来的损失(如为创优而增加的施
工措施费用及其它)。
③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即意思表示有瑕疵,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无效。
无效合同的确认
为遏制部分用人单位恶意使用试用期,劳动合同法做出了针对性规定,在试用期中,
除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
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作为典型的私法行为,合同必须在公权许可的限度内实施,无效合同就是国家公权干
预的结果。所谓无效合同,是指已成立,因欠缺法定有效要件,在法律上确定地当然自始
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这里的不发生法律效力,是指不发生该合同当事人所追求的法律
效果。
(一)无效合同的认定标准
第十六条甲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生产制度;乙方应当严格遵守甲方
的劳动安全制度,严禁违章作业,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根据保险法第13条第3款的规定,投保人和保险人可以对保险合同的效力约定附条
件或者附期限。如果当事人对保险合同的生效附加了条件,使合同成为附延缓条件的合同,则当该条件成就时合同才生效;如果是约定附期限,则当期限届至时合同才生效。
第二百二十四条、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对租赁物造成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
损失。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无效合同的认定不仅是一个法律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科学判断问题。司法实务中的合
同形形色色,涉及方方面面,判断一个合同是否无效,具有相当难度。况且在不同时期的
立法中,对之也有不同的语言表述。目前对无效合同的认定和处理,存在尺度不一、处理
混乱等问题,导致大量不应无效的合同被认定无效。笔者认为,当前对合同效力认定的标
准应是《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一兜
底条款的规定可以认为是对无效合同标准的高度概括,是判断一个合同是否有效的法定标准。因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合同无效的根本性原因,从广义上来看,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等规定都可以看作是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这里如何把握违反“强制性规定” 的规范意旨是正确认定无效合同的关键。判断某
一法律条款是否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虽然强制性规定
通常使用“必须”、“不得”、“禁止”、“应当”等措辞,但是,由于《合同法》颁布
较晚,此前的许多法律、行政法规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的成分,使用了大量“必须”、
“不得”、“禁止”、“应当”,其中有许多并非合同法立法本意上的“强制性规定”,如果仅以条文存在上述措辞就认为属强制性规定,显然不符合合同法的立法本意。笔者认为,判断某一法律条款是否强制性规定,应从该部法律的立法目的,违反该条款对国家、
集体、第三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程度等方面进行考量。法律授权由法官依照法律
规定行使自由裁量权,具体确认是否违反强制性规定。
(二)无效合同确认中的问题
(1)不非(违)法即合法有效原则。法国法认为“如不能认定不是无效,可以认定有效”,此规则可以作为我国的立法借鉴。只有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合同违反某强制性
规定无效,合同才能被认定为无效,否则,一概不无效,此即所谓“法不设责即豁免”。
对于一份已经成立的合同,只要合同中不存在阻却合法有效的法定事由,该合同就应依法
认定为有效。这样既统一了合同效力认定的标准,也充分尊重了合同当事人的意愿,同时
也缩小了无效合同的范围,鼓励了交易,不仅在法学理论上而且在司法实践中都是可行的。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这里
所说的无确定终止时间,是指劳动合同没有一个确切的终止时间,劳动合同的期限长短不
能确定,但并不是没有终止时间。只要没有出现法律规定的条件或者双方约定的条件,双
方当事人就要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一旦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情形,无固定期限劳
动合同也同样能够解除。那么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有何利弊呢?
委托人与居间人订立居间合同,往往是由于信息不够灵通,才请居间人为自己办理事务,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居间人找到订约的机会。而这一目的的达到,居间人按照委托人的
要求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据实报告是十分重要的。报告不真实,将误导委托人订立有可能
受到损害的合同,这与居间合同的本意是完全违背的。
(2)慎重对待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
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一般性规定的合同,不再被确认为无效。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地
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掺杂着各部门、地方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的色彩,如以此作为认定合同无效的依据,势必造成交易中禁例如林,民事活动中处处陷阱,行政
干预无边,当事人寸步难行的局面。但是,对于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颁布的关系到国计民
生和国家重大利益的行政规章中的强制性规定(例如有关外汇、外贸管理方面的规定),在
未上升为法律或行政法规之前,有司法解释的,应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确认违反上述规
定的合同无效;无司法解释的,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四)项中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理由确认合同无效。而如果机械地以合同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的强制性规定为由,一概宣告合同有效,在当前立法活动滞后的情况下,又会产生恶劣的
社会影响。
(3)认定合同无效一般应以当事人请求为前提,法官不要轻易主动地去认定和宣告。
要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该请求权为实体法上的请求权,根据合同法理论及《合同法》中对合同效力的相关规定来看,在法院作出合同无效的认定之前,该合同应该是有效的。除非合同必然无效,法官一般推定有效。只有当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提出认定合同无效
的请求或主张时,法院才能确认合同无效。但如果合同损害了国家、集体或者社会公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