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普通高中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普通高中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普通高中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细胞液属于原生质层B.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C.第一次处理滴加清水,第二次滴加0.3 g/ml的蔗糖溶液D.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边角处2.如图表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违反了对照原则,应另外设置对照组B.蔗糖溶液浓度越高,越能更快地观察到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现象C.本实验主要观察原生质层的体积及其与细胞壁之间的位置关系D.该实验也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3.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4.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不同方式,ATPase为ATP酶,在图示生理过程中还具有载体功能。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TP只影响方式③的运输速率B.吞噬细胞通过方式④吞噬病原体C.低温会影响方式①~④的运输速率D.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①进入靶细胞5.如图为K+、Na+和a分子三种物质的跨膜运输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三种物质的运输方式都属于主动运输B.加入线粒体抑制剂对K+的运输没有影响C.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进出细胞D.载体蛋白③运输a分子的速率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无关6.下图中Ⅰ~Ⅳ表示生物体中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Ⅰ、Ⅱ均表示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B.Ⅰ、Ⅱ、Ⅳ均表示被动运输C.Ⅲ和Ⅳ所示运输过程均消耗能量D.Ⅰ、Ⅱ、Ⅲ、Ⅳ均可在人体细胞中发生7.在植物的无士栽培过程中植物幼苗需要通过根细胞从完全营养液中吸收所需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下面与此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与吸收水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B.直接决定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种类的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种类C.温度只能通过影响根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影响离子吸收的速率D.随着完全营养液中O2浓度升高离子被吸收的速率持续加快8.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致范围。

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如下图中的左图所示),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现右侧a~c三种细胞状态,则细胞液浓度位于下列哪两个细胞之间A.c~b B.a~b C.a~c D.b~c9.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具有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大而醒目的液泡10.将人体红细胞分别置于浓度为0.9%、0.6%、1.2%的a、b、c三组氯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对其细胞形态叙述错误的是()A.a组细胞不发生渗透作用B.浸泡过程中也有水分子从b组细胞渗出C.c组细胞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D.若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细胞可能会皱缩后恢复原状11.下图中Ⅰ~Ⅳ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均为主动运输B.Ⅱ和Ⅲ为主动运输,Ⅰ和Ⅳ为被动运输C.Ⅰ、Ⅱ和Ⅳ为渗透作用D.Ⅲ为主动运输,Ⅰ、Ⅱ、Ⅳ为被动运输12.下图为某学生观察到的细胞质壁分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1、2、6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B.图示状态下,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C.图中7是细胞液,其颜色正在逐渐变浅D.图中1是细胞壁,6处充满了外界溶液13.溶酶体内的pH—般稳定在4.6左右。

当pH升高时,溶酶体膜上与H+和Na+转运有关的蛋白V-ATPase和TPC等将发生相应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其最适pH均接近4.6B.pH为4.6时,TPC的活性受mTORCl蛋白的抑制C.TPC通道打开时,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溶胶D.pH升高时,更多的H+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溶酶体14.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示意图,其中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可来自ATP的水解,也可来自膜两侧离子的浓度梯度,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蛋白①参与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载体蛋白③的作用是使细胞排出K+C.载体蛋白③具有运输的作用D.溶质分子甲进入细胞可能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有关KNO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15.将紫色鸭跖草叶片下表皮细胞浸润在大于细胞液浓度的3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原因有可能是()①是死细胞②大量吸水③大量失水④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16.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不一定是失去活性的细胞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17.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细胞会吸水膨胀甚至破裂B.当渗透失水时,液泡紫色面积变小,紫色加深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D.若滴加KNO3溶液,细胞质壁分离后不会自动复原18.下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吸收K+速率的影响。

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A.曲线a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蛋白数量及能量都相对充足B.曲线bc、fg段的形成仅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C.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而大量排出D.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K+19.下图曲线表示士壤溶液中K+进入植物根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K+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B段时K+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B.在BC段时K+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限制AB段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膜内外浓度差和能量供应D.限制BC段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载体的数量和能量供应20.下列生活中的实例和对应的生物解释(或原理)不正确的是()A.矿工职业病硅肺——硅尘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进而破坏细胞结构B.嗑瓜子太多会嘴唇干——与细胞渗透失水有关C.新宰的鸡肉放置一段时间再煮更新鲜——这与肌细胞线粒体的活动密切相关D.大量出汗应多喝淡盐水——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21.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均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

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三种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是丙>乙>甲B.乙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C.甲、丙浓度变化是水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都必须依赖通道蛋白22.下列物质吸收方式中,不符合下图曲线的是()A.肺泡壁细胞从肺泡中吸收氧气B.洋葱表皮细胞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水C.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中吸收甘油D.胃壁细胞从胃中吸收酒精23.某同学用形态和生理状况相似的某植物叶片下表皮细胞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中相关细胞都保持生理活性,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实验组别a b c d e f蔗糖溶液浓度(g/mL)0.250.300.350.400.450.50实验前细胞长度/实验后细胞长度0.700.801.001.061.101.15A.实验后,a组细胞液浓度大于b组B.c组实验中,有水分子进出细胞,但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C.6组实验中,表皮细胞都能发生渗透作用,出现吸水或失水现象D.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提高,表皮细胞长度先增长再保持不变最后变短24.将等体积的10%的麦芽糖溶液和果糖溶液分别注入U形管甲、乙两侧(如图),用半透膜隔开(允许溶剂和果糖分子通过,不允许麦芽糖分子通过),整个过程中液面变化情况是()A.甲高于乙B.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C.两侧液面等高D.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25.在这个学期的生物课学习过程中,我们所做的一些实验必需要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下面有关这些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观察DNA、RNA分布: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B.鉴定脂肪:取材→切片→制片→去浮色→染色→观察C.观察叶绿体:取新鲜的藓类卟片→制片→观察D.观察质壁分离过程:撕取鳞片叶外表皮→制片→滴加蔗糖溶液→观察26.下列关于原生质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构成的B.原生质层可以看成是选择透过性膜C.动、植物细胞均有原生质层D.原生质层是细胞中的生命物质27.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B.甲图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C.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D.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ATP28.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实验前后对比,处于失水状态的细条是a、b、c三组2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动运输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B.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C.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都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D.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30.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②变形虫的变形运动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K的吸收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二、多选题31.下图为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结构①没有膜结构B.结构②具有膜结构C.结构④与细胞的质壁分离无关D.结构③与蛋白质加工有关32.膜蛋白是生物膜上多种蛋白的统称,与生物膜的功能密切相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