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与经验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与经验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与经验李建忠从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开始,欧洲高等教育出现一个重要现象,一些国家陆续将职业性院校合并升格为应用型大学,形成与普通大学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双元格局。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比较典型的是德国、瑞士、奥地利、荷兰和芬兰等国。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创办于20 世纪90 年代,芬兰语简称AMK,意为“多科技术学院”,英文推广名称为“应用技术大学”。

2003 年芬兰通过法律,明确了应用技术大学的地位和使命。

法律规定,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种与普通大学并行、以专业教育为主导和面向工作生活的教育类型,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就业和区域发展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

一、创办应用技术大学的多重动因芬兰应用技术大学的建立既是服务产业调整升级、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适应社会就业结构变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完善教育体系结构的客观要求。

芬兰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有着多重动因。

第一,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产业调整升级和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了对高技能技术人才的有效需求,这成为芬兰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重要动因。

芬兰在20 世纪80 年代,经济以年均3.7% 的速度持续增长,但到了90 年代初,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芬兰政府调整经济结构,增大知识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芬兰是个小国,人力和资源有限,没有能力涉及所有产业领域,采取“鸡蛋不多,不能分散到多个篮子”的做法,集中力量和资源发展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和森工产业,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芬兰经济在90 年代中后期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 左右,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一跃成为在很多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强国,迈入知识经济社会,实现了经济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

2003 年芬兰农林业、工业和服务业分别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3%、31.1% 和54.4%,分别吸纳了5.1%、34.2% 和31.2% 的劳动力。

鉴于芬兰出色的表现,2007 年芬兰被欧盟智库里斯本委员会评为“欧盟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65大学(学术版) 2014 年第2 期第二,满足产业调整和升级对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导致劳动力市场需要数量更多、素质更高的劳动者,特别是需要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这已成为世界发展趋势。

欧盟的预测表明,从2000 年到2020 年,劳动力市场对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劳动者的需求从22.3% 增加到37%,初中文化程度从30.6% 减少到16.4%,高中文化程度大体维持平衡,从47.1% 略减到46.6%。

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欧洲职业教育培训与发展中心代理主任克里斯丁认为,现在常规任务越来越多地由技术而不是由人来执行,即使是在初级职业也极为需要具有独立解决问题、规划与组织、交流表达等能力的劳动者。

第三,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支撑,走科教兴国之路成为芬兰政府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

芬兰建立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形成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的合力。

芬兰一贯重视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GDP 比例从1999 年的3.17% 稳步上升到2009 年的3.96%,投入强度居欧盟各国之首,大大高于欧盟27 国2.01% 的平均水平,欧盟的目标值是到2020 年达到3%。

芬兰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尤皓(Juho Rissanen)曾说,芬兰是个小国,在发展劳动力或资本密集型经济方面没有优势,只有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知识密集型经济才有出路。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建成了以高校为依托的19 个科技园,政府鼓励和资助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研发项目。

高校研发投入占GDP 比例达到0.75%,在欧盟国家中仅次于丹麦和瑞典0.9% 的水平。

应用技术大学与地方政府、企业及各类组织和国内外高校组成研究发展网络,开展应用研发与创新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适应社会就业结构变化。

步入知识经济社会,芬兰的就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农业部门和制造业用人需求大幅减少,而服务行业对人才需求大幅增加。

欧盟的预测表明,从2010 年到2020 年,初级部门和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下降5%,而现代服务业将增加5 ~10%。

芬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芬兰人口平均年龄达到42 岁,65 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从1990 年的13.3% 上升到2010 年的17%,老年人抚养率达到25.6%,每年的退休人员数量大于新增劳动力数量,对老年人的社会服务日益受到重视。

应用技术大学开设了老年人关爱、社会服务等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的专业。

第五,完善教育体系结构的内在要求。

发展应用技术大学不仅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客观需要。

芬兰通过立法,逐步将职业教育从专科层次提升到了本科和硕士层次。

教育层次向上延伸既是完善体系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客观要求。

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而且也需要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普通大学,也需要应用技术大学。

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是优化人力资本供给结构和教育结构的必然要求。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在校生占高等教育全部在校人数的45%,形成与普通大学共同发展、互相补充的双元格局。

66二、办学模式和特色(一)不断提升层次,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芬兰应用技术大学的特色在于它的培养目标定位明确,旨在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

芬兰创办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最早来自于1981 年的OECD 的报告,报告建议芬兰建立有别于传统大学的多科技术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

1991 年芬兰试办20 多所多科技术学院,以专科层次为主。

1995 年芬兰议会通过《多科技术学院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与普通大学并行的应用技术大学教育体系的地位。

2003 年芬兰修改《多科技术学院法》,法律赋予应用技术大学享有职业技术教育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5 年芬兰再次修订法律,应用技术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这样芬兰的职业技术教育就提升到了硕士学位教育层次。

现在,芬兰应用技术大学除了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外,依法举办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两个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已完全取消专科层次教育。

层次的不断向上提升大大增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在教育层次结构上,应用技术大学以学士学位教育为主,本科生占到了94.4%。

尽管硕士生仅占5.6%,但为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学习打开了向上的通道。

政府法令明确规定了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标准,有广泛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以及理论基础,了解本专业或行业发展状况,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具有终身学习、语言与交流表达和参与本领域国际活动的能力。

培养应用型和国际化人才是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的主要特色。

[1](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专业课程芬兰应用技术大学注重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和就业市场需求对接。

教育部出台了应用技术大学专业设置目录,规定了8 个学科领域:人文与教育;文化;社会科学及商业管理;自然科学;技术与交通;自然资源与环境;社会服务、卫生和体育;旅游、餐饮和家政服务。

各个学校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学科和专业。

例如,赫尔辛基大都市应用技术大学在校生1.6 万多人,设有民用工程、信息技术、社会福利和人体机能、卫生保健与护理、文化与创意产业、商业管理等7 个学院,涉及5 个学科领域。

专业设置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强化与工作生活的联系,社会福利和人体机能学院不仅开设了牙科技术、验光、职业治疗、理疗、足部医疗、假肢和矫形器等与人民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专业,而且还开设了老年人关爱、社会服务等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的可授予学位的专业。

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与“欧洲学分转换系统”标准相一致的学分制。

在“博洛尼亚进程”背景下,适应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要求,芬兰改革了学位制度,应用技术大学学位课程被纳入到国家统一的学位体系之中,使应用技术大学的学位体系和普通大学的学位体系保持一致。

学士学位课程学制一般3 ~4 年,以4 年制为主,硕士学位课程学制一般1 ~1.5 年。

四年制课程需修满240大学(学术版) 2014 年第2 期67个学分,一个学年为60 学分,其中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占120 个学分,专业课60 个学分,选修课15 个学分,实习课30 个学分,毕业论文15 个学分。

课程结构分为5 个板块:基础学习、专业学习、选修课、实训和学位论文,其中基础学习占教学时间50%、专业学习25%、选修课6.25%、实训12.5%、学位论文6.25%。

(三)生源多样化,准入资格设计科学合理应用技术大学生源来源呈现多样化,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

学士学位课程通过联考不仅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招收职业高中毕业生,在大学的前两年教育中,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弥补两类生源知识基础和结构上的差异,普高生源适当加强专业基础课学习,而职高生源则适当加强文化课学习。

在语文、数学和物理三门文化基础课,职高生源比普高生源多修15 个学分,而在机械自动化、材料和制造工程与机械设计三门专业基础课,普高生源比职高生源多修15 个学分,见表2-1。

表2-1 坦佩雷应用技术大学普高生源和职高生源基础课程学习学分差别资料来源:Degree Programme in Automobile and Transport Engineering, students with matriculation exam [EB/ OL]. http://opinto-opas.tamk.fi/ops/opas/ops/kops.php?y=2012&c=1134&lang=en此外,具有职业资格的成人学生和符合条件的国际学生也可报考应用技术大学。

硕士学位课程招生对象则要求教育背景的一致性和实际工作经历,面向那些取得了应用技术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或具有应用型专业本科学士学位并至少有3 年专业工作经历的人员。

通过实习和参与项目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的一条成功经验。

四年制课程中安排了一个学期的实习课,学生与企业签订书面合同,合同规定学生在企业一线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参与足够的生产或技术项目,学生不仅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产和项目中,而且还能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软技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坦佩雷应用技术大学以作业的形式,吸收学生参与当地企业的研发项目,与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完成企业研发项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