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 课 题 的 来 源
⑶从教育理论学习和研究中发现问题 ⑷从讨论和交往中发现问题
⑸从教育信息资料中分析、比较、提出课 题
此外还可在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管 理部门、有关学术团体,下达的课题指 南的启发下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或者 从中直接认定课题。
▲ 课 题 的 来 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各部委不定期下达的课题 中国教育学会(含二级学会)课题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项目 河北省教育学会(含二级学会)课题 衡水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率研究”。

科学性原则所强调的是,选题要以唯物主
义基本原理为指南,以科学实践反复证实的客
观规律为基础。

如果选题违背科学性原则,问题就会陷入
非科学或伪科学的歧途,使研究一无所获。例
如,牛顿晚年证明上帝存在的研究课题,以及
种种“永动机”的研究课题,都是违反科学性
原则的,其结果导致研究的失败。



要做到选题有创造性: 首先要加强情报工作,掌握教育发展的新动态, 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 其次,要注意到最有希望最需要创造性而且最 能激发创造力的地方去选题。如到不同学派激烈争 论的领域去选题,到研究的空白区去选题,到学科 交叉的边缘地带去选题,到实践提出了迫切需要的 方面去选题。 第三,是提高鉴别能力和锻炼有助于选题的思 维方法。创造性原则强调了科学研究的探索未知世 界的新现象和新规律的本质特征。
实施研究
形成成果 鉴定验收
选 题
查阅文献
论证设计
推广应用
课题研究程序
填写申请书
鉴定结项
立项研究
申报评审

一. 选 择 研 究 课 题
选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也 是教育研究的重要环节。
选择和确定一个恰当的可行的问题, 决定了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以及研究的主 要方向。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 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 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 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 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二、 文 献 检 索 与 综 述
选题以后就要对所选题目进行进一步的 了解。这里主要工作就是查阅与本题有关的 重要文献,从中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已经 做过哪些重要工作?哪些问题是已经解决了 的?哪些是遗留下来尚待解决的问题?他们 采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他们所得结论的科 学性如何?只有在对以上诸问题弄清楚之后, 我们才好开始新的研究工作。 因为只有在前人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我们才能继续前进。科研工作贵在创 新,如不了解前人已有的成就就贸然从事, 势必重复别人的老路,其结果除造成浪费外 是不会给科学宝库里增添什么新东西的。

从这个案例可以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 过程,这位小学数学教师实际上经历了从 提出问题、文献整理、确定问题、设计研 究、收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结果、撰写 研究报告等教育研究阶段。
从事教育研究,首先应了解教育研究 的一般过程。

▲ 教 育 研 究 的 一 般 过 程
选择研究课题
文献检索与综述
制订研究方案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有一个 困惑的问题:“学生练习的时间是不是越多越 好?”于是,他找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教学 法以及小学数学教学论方面的资料,发现有一些 与他的问题相关的研究,如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方 面的研究,关于学生练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关于计算设计与要求的研究。他将这些研究进行 了分析和整理,最好确定一个研究的问题:“小 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法单元练习时间和学习成 绩关系的研究。”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在芸芸众生中,有一种人,就是像我这样的教书匠,或 者美其名,称之为“学者”。我们这种人难免不时要舞笔弄 墨,写点文章的。根据我的分析,文章约而言之可以分为两 大类:一是被动写的文章,一是主动写的文章。 所谓“被动写的文章”,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一千多年 的应试的“八股文”和“试帖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 种文章多半是“代圣人立言”的,或者是“颂圣”的,不许 说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换句话说,就是必须会说废话。记得 鲁迅在什么文章中举了一个废话的例子:“夫天地者乃宇宙 之乾坤,吾心者实中怀之在抱。千百年来,已非一日矣。” (后面好像还有,我记不清楚了。)这是典型的废话,念起 来却声调铿锵。“试帖诗”中也不乏好作品,唐代钱起咏湘 灵鼓琴的诗,就曾被朱光潜先生赞美过,而朱先生的赞美又 被鲁迅先生讽刺过。到了今天,我们被动写文章的例子并不 少见。我们写的废话,说的谎话,吹的大话,也是到处可见 的。我觉得,有好多文章是大可以不必写的,有好些书是大

▲ 教 师 发 掘 课 题 的 策 略
⑴将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 教育实际相对照,在揭示矛盾、 发现问题中提出课题 ⑵通过反思发现问题,提出课题
⑶通过经验比较与综合发现问题, 开发课题 ⑷变换考察角度中发现问题,巧
⑴弄清下达课题的机关 ⑵认真研读课题指南,选准研究 方向 ⑶构思好课题题目 ⑷严格按要求填写课题项目书 ⑸填写活页要讲究技巧 ⑹课题组成员要注意职称、专业、 年龄组合 ⑺最终(阶段)成果设计要恰当 ⑻严格按时上交项目书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崇德先生指出:
▲ 课 题 的 来 源



教师参加教育研究的特点是“面向实际, 重在应用”。其研究内容表现为“实践 性”特征。 所以中小学课题研究应从教育教学面临 的突出问题中、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中、从教师自身课堂实践的矛盾冲突中 等方面进行选题。 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教育情境的不 同,用反思的眼光去研究自己的教学行 为,用科学的思想指导和改进自己的教 学行为,并以此为基础确立研究课题, 逐步展开研究。
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 夫在课堂上。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卫星冲 击”以来,各国中小学教育走过了教学方 法改革、课程教材改革的路,一波三折 之后,终于发觉:提高教师的“真功夫” 才是解决课程教学问题的最后保障。
——顾泠沅
选 择 课 题 的 要 求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巴丁博士曾说: 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 一点就是看它所选择的科研课题。 教育虽然领域广大,科研课题十分 丰富,但要真正选择一个既有较高价值, 又适合自己的研究实际,能够取得研究 成果的课题并不容易。为保证研究的质 量,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 一些基本要求:
研究的内容新不新 研究的角度新不新 研究的方法新不新
⑵ 创 新 性
理想层面——要着眼于别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选择那些有争议的尚无定论的问题。
现实层面——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只要达到这样两个目的:
一是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突破自己现有水平, 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提高;二是给教育教学带 来前所未有的效益,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进步。

(一)教育文献概述
1、教育文献的含义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载体,它是将知识、 信息用文字、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 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
二、 文 献 检 索 与 综 述



它具有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三个
本质属性。

教育文献则是指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 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设计问题即研究课题”也暗示了教师的课题研究不是“随意性问题解
决”。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从来就没有远离“解决问题”,比 如小学老师意识到学生“不注意听讲”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提 醒学生“小眼睛——”,教室里的学生会齐声呼应“看老师!”于是教 室里的学生迅速安静下来听老师讲课。显然这样也是解决问题,但它太 随意,几乎成为一种日常经验或惯用策略,没有“设计意识”、不是 “想方设法”之后采取行动,因而算不上研究。如果教师意识到学生 “不注意听讲”可能与教材的枯燥无味、不具有足够的挑战性相关,于 是教师开始“想方设法”去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补充课程资源、提高 学习任务的挑战性,或者教师“计划”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由原来强调学生“注意听讲”转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对 “怎样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问题 的追究与设计就转化为“研究课题”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 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 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 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 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研究是利用有效的方法分 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 要使研究进行得科学、规范、 有效,必须讲究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安于故常的人往往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自然 也就不会自动地提出什么问题来。可是有时候问 题逼上来了,那该怎么办?这时人们可能有三种 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逃避,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即对 问题熟视无睹,或者屈服于它,无所作为。 第二种态度是绕道走或者寄托于不切实际的 幻想。如一个中学的校长或教师面对教学质量不 高的问题只埋怨小学,并希望明年从小学招几班 成绩好的学生,或者只寄希望于上级派来几个好 教师。 第三种态度是正视现实存在的问题,千方百 计地想办法去解决它。只有这第三种态度才是正 确的态度。

选 择 课 题 的 要 求
⑴科学性
⑵创新性 ⑶价值性 ⑷可行性 ⑸明确性
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既要有教育
科学原理依据,还要有事实依据。
⑴ 科 学 性
科学的,如:——
“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
不科学的,如:——
“大题量训练与提高学生解题速度的研
究”、 “小学低年级开展半程马拉松
训练的研究”、“智力因素与提高升学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课 题 来 源
课题来源 横向课题 纵向课题 国家级 其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