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李煜词的风貌特点

浅析李煜词的风貌特点

浅析李煜词的风貌特点摘要:李煜在继承晚唐花间词派的基础上,对词进行开拓和创新。

使词脱离了所谓的士大夫的“艳科”,走向了词人内心的道路。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君主,却是一个出色的词人。

这注定了他悲剧性的人生。

读李煜的词,就像是在读他的人生,因为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毫不加掩饰地表现在词中。

关键词:李煜创作分期艺术特色一、生平和创作1、生平: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原名从嘉,即位后改名为李煜。

取“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赋无所不能,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大约有30多首词流传到今天。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他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他即位的时候,南唐已经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674年),宋太祖屡次谴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的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在人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在他短促的一生中,既有身为国主、享尽荣华富贵的经历,又有沦为亡国之君、做阶下囚的悲惨遭遇。

这种前后荣与辱、乐与悲的强烈反差,极大地改变了李煜的性情与气质,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前后期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李煜前期的创作降宋之前,作为国主,李煜纵情声色。

所以这时期他的词作大都风格绮丽柔靡,格调明快欢乐,或是描写宫中歌舞宴乐的盛况,或是描写两情相悦的男女情事。

如描写宴会盛况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词的上片,是帝王奢华生活和耽于享乐的真实写照。

这里有时间、有环境、也有事件,更加使读者看到作者做为统治者追求和安于奢华享乐的态度和精神世界。

通宵达旦的歌舞,奢丽浮华的器具,放浪不拘的宫廷生活,在作者眼里是那样的和谐自然。

这也就自然地引入下片。

下片的首句承上片而来,写作者眼中佳人的舞姿,发散钗落,可以同上片首句对应看到,歌舞一直未休,可能是夜以继日的。

“酒恶”一句,作者写自己已经酒醉不支,但却仍旧以花解酒,力图继续饮宴。

最后一句跳开的场面描写,从侧面反映这里的活动是如何的喧闹。

从艺术上看,这首词的结构严谨,技巧娴熟,语言华丽,喻象生动。

上下两片承接自然紧密,浑然一体,场面描写细腻到位,情态表现活灵活现,如“酒恶时拈花蕊嗅”一句,贴近生活,使一个醉酒享乐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尤其是“红日已高三丈透”句,更是被称为“绝唱”。

又如描写男女欢情的《一斛珠·晚妆初过》:“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纵观全篇,作者在描写歌女的音容笑貌、神情媚姿时都是围绕一个“口”字进行的。

对“口”的描写,真可谓是点睛传神,极致细腻,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纯真活泼、美丽可爱的歌女形象,而且使全片词结构整齐划一,情趣盎然。

当然,全词描绘歌女的艳情姿态,格调不是很高,但不能就此否定其在艺术上、技巧上的成功。

而且,如果不是把这首词放在李煜的宫廷生活中区理解,应该说是一首描写男欢女爱十分成功的作品。

除此之外李煜早期还写过“渔父”的词,或许李煜是觉得生在皇家不自由,借以表达对“渔父”自由地向往,或许是向他刚愎自负,小心眼的太子哥哥暗示他无意于争权夺利。

且看《渔歌子》其一:“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这首《渔歌子》浅白如话,其情调悠扬轻松,无疑是他早期的作品。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李煜愿意做些什么呢?他愿意“一壶酒,一竿身”,去做一个渔父,还唱着“快活如侬有几人”?这句话也有写成“世上如侬有几人”意思差不多,这是渔父的话,也是词作者的自我写照。

但他真的如此高兴吗?更应该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吧。

3、李煜后期的创作由于经历了从帝王臣虏的人生巨变,李煜后期的词作首首泣血,字字含泪,饱含着沉痛的家国之思和深沉的生命体验,哀婉凄凉,催人泪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该词语气惨然,基调低沉,情绪极为颓伤,倾诉了词人丧国之后囚居生活的痛苦,再见故园无期的心境,该词除首句:“帘外雨潺潺”是借景抒情之外,余者皆为直抒情怀。

如第二句:“春意阑珊”写的是春光将尽的景象,这里既写出了词人惋惜春天这个美好季节的归去,又表达了对自身遭遇不幸的哀叹,第三句“罗衾不耐五更寒”即写出深夜春寒难奈的感受,也写出囚居生活的艰苦,后两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以写梦境反衬现实,梦境中的欢乐只能增加现实生活的痛苦。

特别是下篇几句,更是将直抒亡国之哀的情思推到了顶尖。

首二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紧接上篇写囚居生活的体验;独自一个人莫登楼凭栏远望,原因是什么?是怕引起对南唐美好山河痛苦的回忆。

心中的悲愤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更甚?“别时容易见时难”被迫离国,返国无期的慨叹及思愁,抒写词人失望已极的心情;最后两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流水飘着落花把春光带去,比喻南唐千里江山和自己返国的愿望,不知是在天上还是人间。

形象地将词人身受国破家亡之痛苦,及威胁着他生命的现实,虽激起他的不满,但又无力反抗的沉重而又绝望的心情抒写出来。

这首词写出了江山易主、不堪回首往事的惨痛之情,在词风上呈现出低沉伤感的特点。

李煜饱尝的国亡辱之不幸,促成了他从“以词娱乐”到“以词言志”的转变,从而将词从粉黛裙钗的狭小圈子里引入到直抒社会人生之感的轨道上,将词的审美境界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需要注意是,李煜后期词中的“故国”已不再是实指,而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归宿的象征。

它代表着温暖和安全,是让李煜依赖和获得慰籍的“母体”,只有在哪里,李煜才能获得生命的安稳和平静,但是因为想重返而不可得,这就使其由追忆和怀念陷入了一种更深的孤独感和漂泊感之中,从孤独悉苦和感伤之中,走向了更为强烈的渴望。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愁思如水,悠长无尽,潜藏在无意识之中的是不可开解的怀乡情结,这种情结本质上是对过去欢乐时光的苦苦追寻和精神乐士的执著追求。

二、艺术特色1、极具个性化的抒情特色本色天然,不加修饰。

这个抒情特色在李煜词的前后期都有表现,如前期作品,《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借春草无际形容离恨不绝如缕难以排解,语言朴素自然。

又如后期作品,《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起句“多少恨”,彰显本色,富有激情。

而“还似”二字流畅灵动,反衬出今日愁恨之深。

体现了李煜“真实”的特点,情真景真事真,毫无矫揉造作之意。

情感真挚,凝重深沉。

王国维说过,李煜不失赤子之心,而他的赤子之心是他的敏锐的深挚的心灵和感情的一种投注。

这个抒情特色主要体现在李煜词的后期作品,在他的这些作品中暗含了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和忏悔意识,是他对自己的灵魂进行地拷问。

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这是李煜亡国后的反思之作,是国破家亡的坦率自白,情感真挚。

讲述了自己亡国之时的悲苦心情,对自己多年的安逸生活,饱含着一种沉痛的心情。

“几曾识干戈”短短五个字,饱含了他心中深切的悔恨和懊恼。

2、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

李煜用直接抒情的手法写出自己内心的苦痛,情感深邃真挚。

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首句自画形象,“无言独上”,隐寓心中愁思郁积,二、三句以景色渲染愁情。

其中“锁”字极富意味;一则指院落紧闭,环境冷清;二则暗示出“囚居”,一种沦为阶下囚的感慨;三则可隐约感觉词人内心正被忧愁困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三句,直抒胸臆,以具象写抽象,深刻而入微的语言将千丝万缕难以言状而又无法排遣的离愁直倾而出。

结尾一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更将那是恨是悔无从说起而又令人哀痛至极的离愁别恨淋漓尽致的挥洒出来。

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李煜善于将自己内心的愁闷寄托于梦境,在梦中抒情。

如《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李煜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梦醒后,再写梦境。

梦中梦后的强烈反差,烘托出李煜今昔之别的苦痛。

“别时容易见时难”在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中,蕴含着李煜的故国之思,夹杂着他的伤心和悔恨!而流水、落花、春去凸现了他对人生的绝望。

3、自成一派的艺术美感多用口语和白描,带有民歌情趣,于平淡之中见新奇。

南唐词由于受江南吴歌的影响,与西蜀词相比更注重内心的感受,故而感情真挚。

李煜的一些作品,明显带有民歌的情趣,如《长相思》:“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这首词用白描的手法写闺思念远,描写女性的服饰姿容,深秋风物,自然、明朗,抒情真挚。

词中带有江南吴侬软语的语言风格,清丽隽永,风神秀绝。

中文1236班05号董莲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