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基本栽培技术PPT课件

水稻基本栽培技术PPT课件

一季中晚稻 连作晚稻
早稻翻秋
播种期 3/下-4/上
4/上中 4-5月
6月 7/上中
7
播种期确定的原则: 播种期通常要考虑气候条件、品种和前后茬
关系等主要因素,从有利于出苗、分蘖、安全孕穗 和安全齐穗出发,做到适时播种。
8度为10℃(粳)、12℃ (籼),故在自然条件下,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与12℃的 初日,分别作为粳稻与籼稻的早播界限期 。
9
晚播期限
播种过晚将影响水稻的安全齐穗,播种期的确定要以不 影响水稻的安全齐穗为原则。
地区
武汉 苏南、浙北、赣北
籼型杂交稻 9月10日
浙南、赣南、湘南、福建
广州 海南崖县
安全齐穗期 籼稻
9月15日 9月15- 18日
10月初-10月 底
10月15日前 11月22日
粳稻 9月20日 9月20- 25
选种使种子纯净饱满,发芽整齐。选种大都是经风选、筛 选后,再用有一定比重的水溶液进行选种。溶液一般用黄泥水、 盐水或硫酸铵水,溶液比重籼稻和有芒粳稻一般为1.05-1.10, 无芒粳稻为1.11-1.12。
通过比重选种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浸种消毒。
16
(3)种子消毒 某些病虫害是通过种子传染的,例如稻瘟病、恶苗病、
◆早播还要考虑能适时早栽。水稻安全移栽温度指标为日平均 温度15℃以上(分蘖发生的温度),移栽过早,易致迟返青、死 苗、僵苗。
◆安全孕穗。水稻孕穗期,特别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遭受 低于20℃(粳)与22℃(籼)的低温,使结实率显著减低。长江 流域在6月上旬前,珠江流域在4月下旬前,有时出现日平均气温 20℃以下,最低温度17℃以下天气。因此,早稻,特别是早熟品 种播种期还要考虑能保证安全孕穗。
第五节 水稻基本栽培技术
一、育秧 二、稻田耕整、种植密度与移栽 三、水稻营养与施肥 四、稻田水分管理 五、田间障碍诊断 六、主要生育阶段栽培管理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一、育 秧
1. 壮秧的标准及其意义 2. 播种期、秧龄及播种量的确定 3. 种子处理与催芽 4. 不同育秧方式及其管理
2-3d
3
1.壮秧的标准及其意义
(1)秧苗类型
◆ 小苗:小苗一般指3叶期内带土移栽的移苗;
◆ 中苗:一般指3.0~4.5叶内移栽的秧苗;
◆ 大苗:大苗可分为两类。一类一般是指4.5~6.5叶移 栽的秧苗 ;另一类为6.5叶以上移栽的秧苗,一般称老 壮秧。
各类秧苗各有特点,大苗的个体发育好,易于调整穗 粒结构;中、小苗便于调节季节,容易获得较多的穗数。 但两者均有不足之处,在生产中要根据具体条件,配套应 用,相辅相成。
白叶枯病,胡麻叶斑病,干尖线虫病等。采用种子消毒,可 防止种子带菌带虫到大田中。
多用石灰水或药剂浸种,或用多功能专用浸种剂浸种, 即消毒,又壮根健苗。
17
种子消毒
药剂
浸种时间
注意事项
名称
浓度 早、中稻 晚稻
石灰水
1%
3d
2d
水面高出种子3-cm,
不要搅拌薄膜。消毒后
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多菌灵可 1000倍 湿性粉剂
◆ 壮秧大维管束数目多,水分、养分输导能力强,移栽大田 后,抗逆性和各器官出生的数量和生理功能都比弱秧好,因而 比弱秧增产。
杂交水稻为发挥杂种优势和节约种子,更把培育多蘖壮秧。 以蘖代苗,作为高产的重要关键。
6
2.播种期、秧龄及播种量的确定
水稻播种期(长江中下游地区)
水稻类型 早稻 冬闲田、绿
肥田 三熟田
4
(2)壮秧的特征
◆形态特征: 从壮秧的个体形态看,要求茎基粗扁、叶 挺色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健 ;
从壮秧的群体看,要求较高的成秧率 (80 %以上)与整齐度(脚秧率低于10%)。 ◆生理特征: 壮秧的光合能力强 ,特别是叶鞘内碳水化 合物含量高 ;壮秧的碳氮比(C/N)适 中 ,中苗7~9,大苗 11~14(小苗一般 含氮相对较多,不用此作指标 ) ;束缚 水含量应占鲜重的 30%以上
早稻
早熟 中迟熟 三熟田
25d左右 30d左右 30-40d
中稻
30d左右
晚稻
35-45d
13
播种量
(1)播种量确定的原则 适宜播种量的标准,以掌握移栽前不出现秧苗群体因受光照
不足而影响个体生长为原则。 (2)影响播种量的因素 秧龄:秧龄短的中小苗播种量可稍大,秧龄长的大苗须减少
播种量。 育秧季节温度:温度高少播,温度低可适当多播。 育秧方式:旱育秧一般要比湿润育秧播种量大。 杂交稻与常规稻:杂交稻用种量要少。
5
(3)壮秧的意义
南方稻区,特别是双季稻,水稻秧田期常占全生育期的 1/4一1/3、营养生长期的1/2。所以,秧苗素质对产量的影响 很大。故有“秧好一半稻”的农谚。
◆ 壮秧移栽后返青快,起发早,生长整齐,容易形成大穗, 一次枝梗和每穗粒数明显增加;
◆ 壮秧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生长锥粗大,根、茎、蘖原基 分化数量多,质量好;
14
播种量(Kg/km2)
品种类型 常规早稻 杂交早稻
播种量 600-900
375
常规中、晚稻 杂交中稻
450-600 150
杂交晚稻
≤ 187.5
15
3、种子处理与浸种催芽
种子处理 (1)晒种
晒种增强种皮透性,促进酶的活性,增进胚的活力,从而 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晴热天气晒1-2天。
(2)选种
①生育期生育期短的品种因营养生长期的积温所需较少,易 超龄早穗,秧龄宜短;而生育期长的品种的秧龄可较长;
②早晚稻秧龄宜较短,而晚稻感光性强,宜于培育长秧龄壮 秧;
③高温季节育秧,或播种密度大,秧龄宜短,反之可较长。 (2)适宜秧龄:高产栽培要求秧苗移栽后至少能长出6-9片 新叶。
12
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类型熟期品种秧龄适宜日数

10
例题,某粳型晚稻品种在苏南播种至齐穗约需 102天,苏南地区粳稻的安全齐穗期为9月20-25日。 试确定该品种在苏南的适宜最迟播种期。
9月份-20-25天 8月份-31天 7月份-31天 该品种在苏南的适宜最迟播种期为6月11-16日。
11
秧龄
可用叶龄、天数、积温来表示。其中叶龄法能较准确地反 映秧苗和生理状况。也有用播种到拔秧的日数来表示秧龄。 (1)确定适宜秧龄的一般原则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