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诊治指南
肺动脉血栓形成(pulmonary thrombosis)指肺动脉病变基
础上(如肺血管炎、白塞氏病等)原位血栓形成,多见于肺 小动脉,并非外周静脉血栓脱落所致,临床不易与肺栓塞相 鉴别。
基本概念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份在深静脉 管腔内形成凝血块(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lism,VTE): PTE 和DVT是同一疾病过程中两个不同阶段, 统称为VTE.
求其原因
危险分层
• 国际指南也有以PESI或sPESI评分作为评估 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准。sPESI评分:由年龄 >80岁、恶性肿瘤、慢性心肺疾病、心率 ≥110次/min、收缩压<100mmHg、动脉血 氧饱和度<90%等6项指标构成。每项赋值1 分,sPESI≥1分者30 d全因死亡率明显升高 。sPESI≥1分归为中危,sPESI=0分归为低 危,若sPESI=0分但伴有RVD和(或)心脏生 物学标志物升高,则9-5为中危。
急性肺栓塞诊治指南
宣武医院 贺明轶
2018肺血栓栓塞新指南
基本概念
易患因素 诊断策略
2018年指南
溶栓指征 如何抗凝
抗凝多长时间
腔静脉滤器植入指征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CTEPH)
基本概念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堵塞肺动 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 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是指来 源于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枝引起肺循环障 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增加2IU/(kg.h)
维持原剂量 将维持量减少2IU/(kg.h)
易发因素 既往有DVT或PE 近期有手术或制动 肿瘤 症状 咯血 体征 HR>100bpm DVT临床症状
诊断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小于PE
临床可能性:低度<2.0; 中度 2.0-6.0; 高度>6.0
求因
• 任何可以导致静脉血流淤滞、血管内皮 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因素(Virehow三 要素)均为VTE的危险因素 • 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2类。
根据体重调整普通肝素用量的“Raschke”方案
APTT 秒 控制倍数 首剂负荷量80IU/kg, 随后18IU/(kg.h)维持 肝素剂量的调节
<35
3645 4670 7190
<1.2
1.21.5 1.52.3 2.33.0
80IU/kg 静脉推入,然后
增加4IU/(kg.h) 40IU/kg 静脉推入, 然后
PE治疗:抗凝
初始抗凝治疗
急性肺栓塞初始抗凝治疗的目的是减少死亡及再发
栓塞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长期抗凝治疗
急性肺栓塞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预防致死性 及非致死性静脉血栓栓塞事件。
抗凝治疗
怀疑急性肺栓塞的患者等待进一步确诊过程中即应开始抗凝治疗。
高危患者溶栓后序贯抗凝治疗。
中、低危患者抗凝治疗是基本的治疗措施。 常用的抗凝药物
三联征的发生率不足20%
肺栓塞诊断方法
• • • • • • D-D二聚体 静脉加压超声 (CUS) 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 (V/Q scan) CT扫描: SDCT 和MDCT 肺动脉造影(或CTPA) 心脏超声
APE诊疗流程
临床可能性评分系统 (Wells评分)
变量
分值 1.5 1.5 1 1 1.5 3 3
PE治疗: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 呼吸支持 –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严重呼衰者,可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 管插管机械通气 注:呼吸末正压会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加重 右心衰 –避免做气管切开以免溶栓或抗凝过程中局部 大出血
PE治疗: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 循环支持 –右心功能不全,心排血量降低 • 血压正常者,可予具有一定肺血管扩张作用 和正性肌力作用的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 • 血压下降者,可使用其他血管加压药物,如 间羟胺或肾上腺素 ; • 扩容治疗会加重右室扩大,减低心排出量, 不建议使用,液体负荷量控制在500ml内。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症状 呼吸困难 胸痛 胸骨下疼痛 咳嗽 咯血 晕厥 确诊 排除 80% 59% 52% 43% 12% 8% 20% 25% 11% 7% 19% 11% 体征 确诊 排除 呼吸加快 70% 68% 心动过速 26% 23% DVT体征 26% 10% 发热 7% 17% 面色苍白 11% 9%
静脉血栓栓塞易患因素
易患因素 患者相关 强易患因素(OR>10) 骨折(髋部或腿) 髋或膝关节置换 普外科大手术 大创伤 脊髓损伤 弱易患因素(OR<2) 卧床>3天 久坐不动 (如长途车或空中旅行) 年龄增长 腹腔镜手术 (如胆囊切除术) 肥胖 怀孕/产前 静脉曲张 环境相关 易患因素 患者相关 中等易患因素(OR 2-9) 膝关节镜手术 中心静脉置管 化疗 慢性心衰或呼衰 激素替代治疗 恶性肿瘤 口服避孕药治疗 中风发作 怀孕/产后 既往下肢静脉血栓 血栓形成倾向 环境相关
肺栓塞的自然病程
• PE 50~90%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于深 静脉血栓形成后3-7天 ;10%患者死于PE症状出 现后1小时内。 • 5-10%PE表现有休克或低血压;50%患者没有休 克但是伴有右室功能障碍或损伤的实验室证据; • 90%死亡病例是未治疗过的,只有10%死亡病例 是被治疗的 • 0.5-5%的被治疗过的PE患者出现慢性血栓栓塞 性肺高压 • 未经抗凝治疗的有症状PE或DVT患者有50%在三 个月内复发
溶栓治疗时间窗
溶栓时间窗通常在急性肺栓塞发病或复发 后 2 周以内,症状出现 48小时内溶栓获益最 大,溶栓治疗开始越早,疗效越好。
溶栓药物及溶栓方案
链激酶:25万IU静脉负荷,给药时间30分 钟,继以10万IU/h维持12-24小时 快速给药:150万IU静点2小时 尿激酶:4400IU/Kg静脉负荷量10min,继 以4400IU/Kg/h 维持12-24小时 DVT溶栓治疗 快速给药: 300万IU静点2小时 溶栓药物:尿激酶最为常用,一般首次剂量 为4000 U/kg,30 min内静脉推注;维持剂量为 rt-PA : 100mg静点2小时 60~120万U/d,持续48~72 h,必要时持续5 或0.6mg/Kg ~7 d。静点15分钟(最大剂量50mg)
PE治疗:溶栓
心源性休克及/或持续低血压的高危肺栓塞患者,如无绝对禁忌 证,溶栓治疗是一线治疗。 高危患者存在溶栓禁忌时可采用导管碎栓或外科取栓。 导管内溶栓与外周静脉溶栓效果相同。
对非高危(中高危、中低危、低危)患者不推荐常规溶栓治疗。
对于一些中高危患者全面权衡出血获益风险后可给予溶栓治疗。
既往有心肺疾病者易发生肺梗死。
流行病学
• 亚洲国家VTE并不少见,部分国家尸检 VTE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近。以我国为 例,近年来VTE诊断例数迅速增加,绝 大部分医院诊断的VTE例数较20年前有 10~30倍的增长。来自国内60家大型医 院的统计资料显示,住院患者中PTE的比 例从1997年的0.026%上升到2008年的1 .045%
经导管肺动脉内局部注入rtPA未显示比静脉溶栓有任何优势。因 此这种给药方式应尽量避免,因其可增加穿刺部位出血风险!
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任何时间出血性或不明原 因的脑卒中 6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肿瘤 3周内大创伤、外科手术、 头部损伤 近一月内胃肠道出血 已知的活动性出血 相对禁忌证 6个月内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 口服抗凝药 妊娠或分娩1周内 不能压迫的血管穿刺 创伤性心肺复苏 难治性高血压(收缩压 >180 mmHg) 晚期肝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APE诊疗流程
肺栓塞严重指数评分(PESI)
年龄>80 肿瘤 1分 1分
慢性心力衰竭/ 肺部疾病
脉搏≥110次/分 收缩压< 100mmHg 动脉血氧饱和 度<90%
1分
1分 1分 1分
可疑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伴低血压或休克)
否 超声心动图 右心负荷 是否具备立即进行CTPA检查 是
CTPA
不增加
基本概念
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PI): 是指肺栓塞发生后引
起肺组织出血或坏死。 肺栓塞后发生肺梗死者不到10%。 肺栓塞后肺组织不易发生坏死,其原因是肺组织有四重 血液供应:肺动脉、支气管动脉、肺循环和支气管血管
之间交通、肺泡氧弥散。
肺梗死常发生于外周小肺动脉阻塞时,中心肺动脉阻塞 一般不引起肺梗死。
不治疗 治疗 或进一步寻找其他原因
诊断策略2
可疑非高危急性肺栓塞诊断流程
PE治疗策略
PE治疗
• • • • • • • 一般处理 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容栓治疗 抗凝治疗 肺动脉血栓摘除术 经静脉导管破碎和抽吸血栓 静脉滤器
仅用于有溶栓绝对 禁忌症或溶栓失败 的高危PE患者
PE治疗:一般处理
• 重症监护,检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 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 • 防止栓子再次脱落,绝对卧床,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 • 适当使用镇静药物缓解焦虑和惊恐症状 • 胸痛者予以止痛
静脉血栓栓塞易患因素
易患因素 患者相关 强易患因素(OR>10) 骨折(髋部或腿) 髋或膝关节置换 普外科大手术 大创伤 脊髓损伤 弱易患因素(OR<2) 卧床>3天 久坐不动 (如长途车或空中旅行) 年龄增长 腹腔镜手术 (如胆囊切除术) 肥胖 怀孕/产前 静脉曲张 环境相关 易患因素 患者相关 中等易患因素(OR 2-9) 膝关节镜手术 中心静脉置管 化疗 慢性心衰或呼衰 激素替代治疗 恶性肿瘤 口服避孕药治疗 中风发作 怀孕/产后 既往下肢静脉血栓 血栓形成倾向 环境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