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建造检验指南

船舶建造检验指南

船舶建造现场检验基本项目检验指南广东省船舶检验局2009年目录前言 (2)第一章开工前检查 (3)第二章船体装配检验 (6)第三章船体装配焊后检验 (9)第四章下水前检验(船体) (15)第五章倾斜试验 (18)第六章锚泊及系泊设备完整性检验 (21)第七章救生设备检验 (23)第八章防火结构和消防用品检验 (25)第九章吨位丈量 (27)第十章轴系及螺旋桨制造检验 (29)第十一章下水前检验(轮机) (31)第十二章主辅机安装及轴系对中检验 (33)第十三章船舶管系及动力管系检验 (36)第十四章防污染设备检验 (41)第十五章电缆缚设检验 (44)第十六章电气设备安装检验 (50)第十七章系泊试验 (55)第十八章航行试验 (65)附表 (70)前言为把好建造船舶检验关,落实部海事局强化源头管理的要求,加强船舶建造检验现场检验管理,明确建造检验各项目的检验要求,进一步提高船舶建造检验质量,促进广东省船舶检验局建造检验工作规范化,我局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船舶建造现场检验基本项目检验指南》(以下简称《检验指南》)。

《检验指南》包括了开工前检查、船体装配等18个船舶建造现场检验基本项目的检验条件、检验内容、检验要求及标准、检验记录,涵盖了船舶建造检验全过程的各个重要节点。

其各章节的检验依据是:《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及政府相关规定、船级社相应规范、批准图纸、我局接受的相应标准、我局的有关规定。

《检验指南》由李劲波担任主编,谭成英、李伟强担任副主编。

陈梦霖编写第一章,陈刚编写第二章,谢泳编写第三章,谭磊明编写第四章,侯建军编写第五、六、七、八、九章,江永坚编写第十章,陈广建编写第十一章,赖建成编写第十二章,刁学明编写第十三章,伍志坚编写第十四章,韦海文编写第十五章,童剑青编写第十六章,谭广信、伍志坚、张甫编写第十七、十八章。

《检验指南》的项目内容及框架由胡卓、余灵、羊少刚及部分编写人员确定,此外王沛仕、余灵、胡卓、陈新辉、王立文、赵国文等对《检验指南》初稿及送审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对此深表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如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章开工前检查1 检验条件1.1在建造(改建)船舶开工前。

1.2图纸已审批或已办理《同意申请船体建造(改建)检验的通知》。

1.3开工前准备工作已完成。

2 检验内容2.1书面资料检查。

2.2现场检查。

3 检验要求及标准3.1书面资料检查。

3.1.1在船厂等级证书未核发前,该项目不核查。

此时,核查船厂的工商登记执照。

3.1.2 船厂焊接工艺需经广东省船舶检验局或其分支机构或CCS认可,核查认可证书。

3.1.3船厂必须具备船体、轮机、电气通用工艺文件,包括:船体装配工艺文件、主机及轴系安装工艺、螺旋桨安装工艺、锅炉安装工艺(如有时)、电气设备安装及电缆敷设工艺等。

3.1.4船厂应提交船台(坞)能适应本次拟建造船舶的证明。

3.1.5焊工人员应持有有效的焊工合格证书,证书所载级别应包含所建造船舶的焊工工作。

收取焊工人员资质证书复印件。

3.1.6船厂应已建立质量控制制度。

3.1.7船厂应已建立材料管理制度。

3.1.8无损检测人员合格证应符合要求,如是外协,合同应有效。

3.1.9 船厂编制的《建造检验报验项目表》应满足要求。

每艘建造船舶应编制符合规程要求的《船舶建造检验项目表》并须送验船师审查。

验船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适当增加或减少检验项目。

3.2现场检查。

3.2.1船台(坞)场地尺度应与建造船舶相适应。

3.2.2 应具备船台下沉测量设施。

3.2.3坞墩(或胎架)设置应确保船底与地面净空高度不低于0.8m。

3.2.4应具备是次船舶建造所需的加工场地(如是外协,合同应有效)、设备。

3.2.5是否具备是次船舶建造所需的设备。

3.2.6船厂应已建立焊条使用前的焙烘制度,具备焊条烘箱。

3.2.7焊工应熟悉本厂焊接施工工艺。

3.2.8焊工焊接抽查验证应满足要求。

3.2.9型线放样是否与图纸相符(可在后续检验完成)。

3.2.10胎架与船体贴合部位的表面线型是否与放样相符(可在后续检验完成)。

3.2.11钢板是否有CCS的船用产品证书和印记,不能仅有CCS的船用卷板证书(可在后续检验完成)。

4 现场检验记录4.1《广东省船舶检验局开工前检查记录》。

4.2《焊工抽查考试记录》。

4.3《船舶建造主要项目检验记录表》。

4.4《检验意见通知书》。

4.5《船舶建造检验项目表》(船厂编制)。

4.6《检验项目表》(VIMS5.0系统)。

第二章船体装配检验1 检验条件1.1已取得《船舶开工前检查备忘录》。

1.2船厂已完成是次检验部分的船体装配。

1.3船厂质检员检验合格。

2检验内容2.1板材、型材、焊接材料检查。

2.2船体装配检查。

3 检验要求及标准3.1对新开工建造的船舶的图纸要求。

3.1.1原则上要求先取得经船检机构批准的全套图纸后严格按图施工。

对先取得全套批准图纸确有困难的,至少应提供以下经船检机构审查合格的图纸,并书面承诺在船体下水前提供全套经船检机构审批合格的图纸:(1)型线图(2)基本结构图(3)主要横剖面图(4)横舱壁图(5)总布置图(6)结构规范计算书(包括总纵强度和扭转强度计算书)(7)稳性计算书(8)肋骨线型图(9)焊接规格明细表(10)外板展开图3.2批准建造资料检查。

3.2.1重点检查是否具备《开工前检查备忘录》。

3.3船体建造材料的要求。

3.3.1重点核查所用板材、型材等材料是否具有船用产品合格证,实物钢印或标志与证件是否相符;焊材是否为船用焊条;船厂对所用材料的船用产品批号、规格、等级、使用位置、制造厂是否作记录。

3.4内部构架装配检验。

3.4.1构件材料、形状及尺寸是否与审批图纸相符。

3.4.2构件、框架之间得连接型式与连接构件(肘板等)形状尺寸是否与图纸相符。

3.4.3图纸文件没有标注或无法清晰表达而规范有明确要求的某些规定,如桁架斜杆与肘板的搭接长度、骨架开孔及切角等,应符合规范规定。

3.4.4结构装配是否完整,按图纸有无遗留。

3.4.5构件之间间隙与位置误差应满足“CB/T4000-2005”要求。

3.5外板及甲板装配检验。

3.5.1每一分段或整体外板装配后,在施焊前应确认:(1)纵向及型深方向各列外板、甲板及底板厚度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板缝排列美观;焊缝平行距离、距开口横边及主机座两端距离符合规范;各类焊缝两两相交应避免尖角,一般≮35°;外板端接缝应布置在肋距的1/3—1/4处。

(3)各列板线型光顺,无明显变形。

(4)焊接板缝对接间隙检查。

(5)焊缝口或坡口的氧化物等杂物应清除干净,保持干燥。

(6)分段尺寸与变形、以及装焊后质量误差应满足“CB/T4000-2005”规定。

3.6 上层建筑装配检验。

3.6.1上层建筑的结构构件装配是否与审批图相符。

3.6.2测量上层建筑的尺寸。

3.7 船体结构装配的修改与变更。

3.7.1对装配材料(板材及型材)修改或变更。

船厂应事先申报并计算说明,经现场检验验船师审核确定,同意后方可施工。

3.7.2对装配工艺修改或变更。

对不影响结构强度的,船厂应事先申报并计算说明,经现场检验验船师同意后方可施工。

若影响结构强度的,船厂应事先申报并计算说明,须由审图验船师审核确定,同意后方可施工。

3.7.3对装配的结构形式修改或变更。

船厂应事先申报并计算说明,须由审图验船师审核确定,同意后方可施工。

4 检验记录4.1《船舶建造主要项目检验记录表》。

4.2《检验意见通知书》。

4.3《船舶建造检验项目表》(船厂编制)。

4.4《检验项目表》(VIMS5.0系统)。

第三章船体装配焊后检验1 检验条件1.1船厂已完成船体装配焊后的项目。

1.2船厂质检员检验合格。

2 检验项目2.1船体焊接检验。

2.2焊缝无损探伤检验。

2.3舱室完整性检验。

2.4船体密性试验。

2.5舵叶检验。

3 检验要求3.1船体焊接检验。

3.1.1船体建造应按船检部门审查批准的图纸的焊接规格表进行。

3.1.2加工精度和焊接表面质量符合认可的技术条件或技术标准。

3.1.3检查焊缝的外表质量、焊接接头的尺寸。

3.1.4完工焊缝的表面应成型均匀、致密,平滑地向母材过渡,没有裂纹和未熔合现象,以及不应有裂缝、咬边、气孔、夹渣、焊瘤、弧坑等缺陷存在。

若存在以上所述的缺陷时,应在焊缝内部检查和密性试验之前,修补完毕。

3.1.5船体分段建造中所产生的焊缝缺陷,均应在合拢前修补完毕。

3.2 焊缝无损探伤检验。

3.2.1无损探测人员应持有船检部门颁发或认可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并从事与证书的种类或等级相符的无损检测工作。

3.2.2审查焊缝射线透视的检查范围和位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检查范围及指定检查位置。

下列构件部位的焊缝应作重点检查:(1)在船中部0.4L区域内的强力甲板、舷顶列板、舷侧旁板、船底板等纵横焊接交叉点和船体分段大合拢的环形焊缝,以及平板龙骨对接缝和圆弧形舷顶列板的对接缝;(2)强力甲板舱口角隅板;(3)在船中部0.4L区域内纵向骨架和纵舱壁扶强材的对接接头;(4)起重桅(杆)的对接环缝,包括焊缝上的每个交叉点;(5)机舱内底板与机座面板的对接缝;(6)其他各层甲板、平台板、内底板和纵横舱壁的对接焊缝。

3.2.3焊缝无损检测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与船厂商定,但不小于表3.2.3规定的比例:表3.2.3 无损探伤的检查要求注:①L为焊缝长度;②桅的检查部位应包括焊缝上的每个交叉点,且其长度应不小于环缝总长度25%。

3.2.4当无损检测发现焊缝内部有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并认为该缺陷有可能延伸时,则应在其延伸方向(一端或两端)增加探伤范围,直至达到邻近合格焊缝为止。

3.2.5在征得验船师同意后才可用超声波探伤代替透视检查。

如对超声波探伤的检查结果有疑问时,则应对有疑问的焊缝部位用射线透视查验。

3.2.6所有缺陷的焊缝段,应采用碳弧气刨、风铲或其他方法彻底清除(不允许用电弧或气焰进行清除),并在焊补后进行复查。

3.2.7验船师应对无损探伤位置和结果的报告进行审核。

3.3 舱室完整性检验。

3.3.1各舱在结构装配和所有焊接工作完毕后,且在密性试验前作完整性检验。

在检验中要确认:(1)结构的装配和焊接工作已全部完成,焊缝经检查合格,不合格的焊缝已经返修并符合要求,各工艺性临时开孔已封妥;(2)各舱的人孔盖、舱内钢质梯级、舱口围板、水密舱口盖以及舱内密性构件上的附件、管子法兰等已安装完毕,空气管及测深管等已装妥,舱内管路的支架已焊牢,且管路业已系固;(3)试验部位的焊缝未涂油漆、水泥或其他涂料。

对于常暴露在大气中容易受到侵蚀的部位,允许涂上一层薄的不影响密性试验的底漆。

3.4船体密性试验。

3.4.1船体密性试验根据不同的被试部位分别采用灌水、充气、冲水、真空或煤油试验等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