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2004年第10卷第l期3一8
Chin巴eJournalofA即liedPsyehology
2004Vl10Nl3一8
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郭秀艳`,2周楚
`
周梅花3
(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2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
3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
摘要本研究采用DRM范式考察了关联性学习程度和时间间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学习程度和中学习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显著高于高学习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说明错误记忆随着学习程度的增加而
降
低;
(2)低关联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显著低于中关联程度和高关联程度下的再
认
错误率说明关联性高低是引发错误记忆的重要变量;(3)时间间隔对错误再认率没有影响说明错误记忆不具有时间上的衰退效应一旦产生后极其顽固不容易消退可能更多地受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实验结果揭
示了
错误
记
忆
与真实记忆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真实记忆可能
是
错误记忆的根
源
而二者的关系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则既有共变又有分离关键词错误记忆关联性学习程度时间间隔
中图分类号:8B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
1006一6020(2004】一01一0003一06
1引言
人类的记忆并不是完全准确无误的当一
个人错误地声明一个新词或一个新的事件是他以前见过的时候错误记忆现象就发生了错误记忆就是指人们会回忆或再认那些没有出现过的事件错误记忆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类记忆本质的重要信息而对错误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潜在的记忆过程当人们体验了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信息之后易于将一些和以前呈现过的信息相关的但实际上并未呈现过的项目判断为是发生过的Dese(1959)川最先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现象并称之为语词介人Roeidger和McDermott(1995)〔2〕系统地拓展了Deese的工作验证了呈现关联词表导致高错误回忆率的现象揭示了强大的错误记忆效应研究者们现在将采用以一系列相关词的呈现来引发错误回
忆和错误再认(通常伴随元记忆判断)的实验方法即DeeseRoedigerMeDermott范式(简称DRM范式)经典DRM范式共包括36个
词
表每个词表由一个未呈现的目标词也被称作关键诱饵(如寒冷)和与它相联系的15个学习项目(如冬天冰雪霜冻感冒发抖等)组成研究者们发现在随后的回忆和再认
测
本研究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320)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olJBXLXO01)的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郭秀艳女博士副教授;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后应用心理学2年第卷第期验中被试将未呈现过的关键诱饵识别为“旧的”的比率即虚报率接近那些实际呈现过的词的击中率即真实记忆证明错误记忆发生了由于DRM范式可以成功地引发错误记忆近年来研究者们采用DRM范式的多种变式和控制各种不同的实验变量考察了影响错误记忆的多种因素发现词表容量呈现方式间隔时间测验效应重复学习预警提示年龄因素词表特性等都对错误记忆有重要影响从而使我们对错误记忆的理解不断深人在采用DRM范式进行的研究中学过的系列项目与未学过的项目或关键诱饵在语义上的关联对于引发错误记忆很重要即使系列相关诱饵的关系是非语义的只是在拼法音位等物理条件上有关联错误记忆仍然会发生(SehaeterVerfaellieAnes1997;oSmmersLewiS一999)[34]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关联性是引发错误记忆的重要变量但究竟关联性是如何对错误记忆发生影响的呢错误记忆率是否会随着关联性的增加而上升本研究中使用低中高三种关联程度来对此问题进行考察并将关联性作为探讨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之间关系的一个因素此外对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发现间隔时间(指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相隔的时间)对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的影响是不同的众所周知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指出真实记忆的遗忘趋势为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而先快后慢但错误记忆的遗忘规律则有所不同MeDermott(1996):’〕的实验表明在立即测验短的间隔(305)两天后测验的三种情况下学过项目的正确回忆率不断降低而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回忆率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Payne等(1996)[6]也发现在24小时间隔中正确再认成绩下降但错误再认不受影响这些研究都表明与真实记忆相比错误记忆是很顽强的在一段时间间隔后它可以保持不变甚至还可能有所增长为了更深入地探讨错误记忆在时间维度上的特征本研究在识记后2小时的短时程内选取四种时间间隔进一步对错误记忆进行考察另外由于多次重复学习有利于真实记忆的保持和提高本研究还引人
学习程度变量来考察错误记忆在各种学习程度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期进一步动态地揭
示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之间的变化关
系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41名(男生13名女生28名)年龄17一24岁视力或矫正视
力
正常均为自愿参加22材料
实验材料共分为学习材料和测验材料两部分学习材料共12个序列均从Roeidger和
MeDermott(1995)经典DRM范式的18个学习序列中选出并作了适
当的修改且通
过预
测检验了材料的可信度每个学习序列由12个词构成都与同一个关键诱饵
产生联想并
按照与关键诱饵的联想程度由高到低排列
测验材料共12个序列每个序列由6个
词组成参照Roediger和MeDermott
(1995)的
实验顺序进行安排每个序列中6个词呈现次序为:前面3个为学过的词分别取自学习
序列中的第18和10位置;中间1个未学过的有关联的词;然后1个未学过的无关联的词;最后1个为关键诱饵
23实验设计
采用3X4X3混合设计自变量1(
被
试
间变量)为学习程度分为三个水平:低(学习
材料呈现l遍)中(学习材料呈现3遍)和高
(学习材料呈现6遍)自变量2(被试内变量)
为关联性分为低(无关项目)中(有关项目
)
高(关键诱饵)三个水平自变量3(被试
内
变
量)为间隔时间分为O051和2小时共四
个水平因变量为错误再认率其计算公式
为:(被认为是“旧的”的未学过项目的总数/未学过项目的总数)x10o
%
24
实
验程
序
整个实验分为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两部
分均在计算机上进行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郭秀艳等学习阶段先向被试呈现指导语不同学习程度组被试的指导语分别为“下面将做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首先将呈现一组词2个总共呈现12组注意每组词只呈现1遍
(3
遍或6遍)请努力记住它们每次呈现完
一组后会让你回忆刚才学习过的词然后再
开始学习下一组如果准备好的话就开始学习不必紧张!”词组相继呈现在屏幕中央呈
现时间为2秒间隔0秒一个序列学习完毕
后休息10秒钟然后进人下一个序列直到
所
有序列全部学完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再认测验指导语
为:“下面将进行再认测验如果你认为下
面
呈现的词是刚才学习过的即是旧的请按0键;如果是刚才没有学习过的即是新
的请按1键如果记不清楚可以猜测但
千万不要少按或多按!”测验材料中每个词的呈现时间为2秒间隔O秒前后两个序列呈现的间隔时间为2秒再认测验分别在O
051和2小时后进行根据间隔时间的长
短给被试安排相应的活动以防止复述和
回
忆每个被试共进行四次测验所使用的测验
材料和指导语相
同
表1不同关联性学习程度和时间间隔对错误再认率的作用
变异来源dfMSF
关联性学习程度时间间隔
学习程度火时间间
隔
学习
程度x关联性
时间间隔火关联性关联性x学习程度
x时间间
隔
2186404670000800110222002517035647190036053117272201236400060545注`p(005二*p(001
3结果与分析
987654231010认误再错率
由于有8名被试中途退出实
验最
终得
到
33名被试的
有
效数
据
对再认率进行3又3丫4的重复测量方差
分析结果发现:关联性主效应显著F(260
)
=
170356p=0000进一步比较发现中关联
项目(有关项目)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高关
联项目(关键诱饵)和低关联项目(无关项目
)
而高关联项目(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又
显
著高于低关联项目(无关项目)学习程度主
效应显著F(23。)=4719p<005进一步比
较发现低学习程度(1遍)和中等学习程度(3
遍)的错误再认率均显著高于高
学习程度(6
遍)说明随着学习遍数的增加错误再认率明
显下降时间间隔主效应不显著F(3
90)=
0036p)00
5方差分析总结果见表1
时间间隔和关联性交互作用显著F(6
90)=2201p<005对简单效应的进一步
检验发现无论何种关联程度下被试在各个
时间间隔下的错误再认率两两均无显著差异;而无论何种时间间隔条件下被试各个关联程
度下的错误再认率之间两两差异均显著且均
为中关联程度(有关项目)显著高于高关联
程
度(关键诱饵)而高关联程度(
关键诱饵
)又显
著高于低关联程度(无关项目)其他两两交互作用和三者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不同关联程度和时间间隔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分别见表2和图1
表2不同关联程度和时间间
隔
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间隔时
间
关联程度
—
—00512
低关联0067100854006900732
中关联0859808808088810904高关联04004036790342903081
注间隔时间单位为小时,冲中关联程度
奋低关
联程
度
.卜高关
联程度
00512间隔时间(单位小时)图1不同关联程度和时间间
隔
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