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病人的护理

(八)健康指导
【练习】
1、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启发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向休克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提问的方法介绍护理诊断,通过抢答活跃课堂气氛。
【小结】
1、本章主要介绍休克概述、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疾病病人的护理。
2、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微循环障碍、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特点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外科常见的有失血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
八、休克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
九、休克的护理措施
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防治感染/维持正常体温/预防受
青岛黄海学院教师教案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提示与补充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因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今天我一起学习休克的相关知识,上课注意听讲做好笔记。
【讲授新课】
第三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一、休克的概念
6.治疗DIC改善微循环
7.皮质类固醇
七、护理诊断
八、护理目标
九、护理措施
体位
建立静脉通路
(一)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合理补液ຫໍສະໝຸດ 抗休克裤记录出入量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二)改善组织灌注
(三)护理管理 维持呼吸道通畅
监测呼吸功能
吸氧
(四)预防感染
保暖
(五)维持正常体温降温
库存血的复温
(六)预防意外损伤
(七)心理护理
2、休克的辅助检查/护理评估。
教学关键点1、休克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2、休克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教具多媒体
第三章 休克病人的护理
一、休克的概念
二、休克的病因分类
三、休克的病理生理
四、休克的临床表现
1、休克代偿期
2、休克抑制期
五、休克的辅助检查 中心静脉压的测定
六、休克的处理原则
七、休克的护理评估
【作业】
1、应从哪些方面评估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身体状况?
2、在抗休克治疗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为了防止血压骤降,应怎样给药?
3、休克病人应如何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引导学生,引起学生听课兴趣。
多媒体讲授
举例
多媒体
讲授
举例讨论
举例讲授
青岛黄海学院教师教案
年月日
课题第三章休克病人的护理
课时2
教学目的1、掌握休克的概念/病因分类/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熟悉休克的处理原则。
3、了解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教学重点1、休克的概念及病因分类。
2、休克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3、休克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1、休克的病理生理。
五、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2.影像学检查
3.血流动力学检查
(1)中心静脉压 :代表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其变化可反映血容量和右心功能。
(2)肺毛细血管楔压
(3)心排出量
六、处理原则
止血
1.紧急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常
体位 休克卧位
2.补充血容量
3.积极处理原发病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治病因素侵袭后,导致的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微循环障碍,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特点的病理生理综合征。
二、病因及分类
根据病因可以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常见的外科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
三、病理生理
(一)微循环的变化
1.微循环收缩期
2.微循环扩张期
3.微循环衰竭期
(二)代谢变化
1.代谢性酸中毒
2.能量代谢障碍
(三)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四、休克的临床表现
1.休克代偿期:病人神志清醒,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口渴,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和呼吸增快,尿量正常或减少。
2.休克抑制期:病人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皮肤和黏膜发绀,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脉压缩小,尿量减少或无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