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
谢谢
3.用量: 调研数据显示: ( 15 ~ 30) ml /kg( 体重) 输注可减少 死亡率发生,在 24 ~ 72 h 内输注的FFP 量不宜超过红细胞悬液 输注量,即 FFP∶ 红细胞悬液 = 1∶ 1( 或 2) 。
美国麻醉学会推荐 FFP 输注量为 ( 10 ~ 15) ml / kg,足量 FFP 可纠正 Fib 和多种凝血因子不足,如果 Fib < 1. 0 g /L, 应考虑输注冷沉淀.
3.输注量: 大量输血时,对心肺功能良好的患者,Hb 维持在( 80 ~ 100) g /L,或 Hct 维持在 28% ~ 30% 即可。
4.实验室检测: Hb 与 Hct 应每 1 ~ 2 h 检测 1 次,但是遇紧急情况时 RBC 和 Hb 水平往往难以反映患者的失血状态 。
新鲜冰冻血浆( FFP)
大量输血方案(MTP)
MTP是指以预先制定好的血液制品配比和投递顺序发放血液。
主要用于治疗大量出血的患者,通过MT,来减轻以酸中毒、低体 温症、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死亡三角”,提高患者救治的成 功率。
通过临床与血库事先进行有效沟通,并在多方协商下建立的标准 化救治流程,可优化血液制品的输注流程,避免在危急和快速运 作情况下发生的错误。
大量出血定义 (儿童)
产儿的估计血容量为90~100 mL/kg, 月龄<3个月婴儿为80~90 mL/kg, 月龄>3个月婴儿为70 mL/kg, 肥胖儿童为65 ml/kg
大量输血定义
成人患者在24h内,ຫໍສະໝຸດ 注红细胞悬液≥18U, 或者24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0.3U/kg(体重) 美国血库存联合会(AABB):
4.实验室检测: 1).凝血功能频繁检测至关重要,根据情况1~2h检测1次 2).大量输血时,凝血因子稀释性减少,Fib首先降低,降到 1.0g/L时大约失血150%,其他凝血因子活性降至25%时大约失血200% 3.当APTT和PT延长至正常值1.5倍时,凝血障碍风险增加
TEG——优先推荐 与传统的凝血试验PT/INR和APTT相比,能提供更好的床边评估 体内凝血状态
注意:输血器的使用: 输注红细胞悬液至少每 12 h 更 换 1 次输血器,每次输注血小板悬液前均应更换输血 器。
红细胞悬液
1.作用: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氧到组织细胞,而非用于扩容;红细胞通过 血小板边缘化利于止血。
2.输注时机: 1).患者失血量达到自身血容量的30% ~ 40% 时考虑输注红细胞 悬液,失血量 > 40% 血容量时应立即输注; 2).当患者的血红蛋白( Hb) >100 g /L 时不考虑输注,Hb < 70 g /L 时应考虑输注, 3).为( 70~ 100) g /L 应根据患者是否继续出血、心肺功能等 情况决定是否输注 。
血小板悬液
1.作用:止血
2.输注时机: 1、预防性输注:目前共识是急性出血患者须Plt≥50×109/L 当Plt<50×109/L时,预计输液或输注红细胞悬液量已达患 者2倍的血容量 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患者Plt为75×109/L时即出现 明显出血,因此预防性输注的阈值还应结合临床状况综合判断(如中 枢神经损伤建议维持在Plt>100×109/L)
大量输血治疗方案
大量出血定义 (成人)
①24 h内失血量达到或超过全身血容量; ②3 h内失血量达到全身血容量的50%; ③进行性失血的速度达150 ml/h; ④持续失血的速度达1.5 ml/(kg·min),且失血时间超 过20 min; ⑤使用扩容治疗和其他干预治疗手段后失血量仍然不能代 偿,并导致循环衰竭。 以上标准符合任何一项就可诊断
方案一:
RBC:FFP:PIT一1:1:1
——各1U混合相当于200ml全血
该制品中血液成分配比更接近于全血。这种着重于早期纠正凝血
功能的止血复苏方法,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方案二: 当患者失血量>40% 时应启动MTP, 输注RBC 4U后,紧接着按RBC 1U:FFP 1U输注, 输注RBC 10U后,改按RBC 1.5U:FFP 1U输注 RBC输注>18U时,再次调整为RBC 1U:FFP 1U:PLT 1U,直到血 小板计数>50×10/L或抢救结束。
1.作用: 补充凝血因子和扩充血容量,适用于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急性 活动性出血及严重创伤、大出血时预防凝血因子稀释、抗华法 令治疗及纠正已知的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2.输注时机: 大量输血时,输注红细胞悬液 4 U 后,应加输 FFP,并且 FFP 与红细胞悬液比例为 1 ∶ 1 ( 或 2) ( 1 U FFP 为 100 ml) ; 严重创伤患者,当输注的红细胞悬液量 > 3 ~ 5 U 时,应尽 早应用 FFP。
患者严重大量失血时,无需等待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补充血浆和 血小板,尽早给予成分输血,更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方案三: 若检测结果提示须立即输血且预计输血量>10 U红细 胞血时,启动MTP 输血科按6U RBC:4U血浆:1U PLT发放 启动者每次请求发放,需同时进行实验室检查,根据 检查结果调整输血成分
5.实验室检测: 血小板稀释性减少是大量输血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每1~2h应检测1次Plt,同时要求血站提供足量的血小板以达 到有效的剂量
冷沉淀及FⅧ
1.作用: 纠正Fib 和FⅧ缺乏、治疗严重出血 2.输注时机: 1、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IC)且Fib<(0.8~1)g/L者、大量输血 发生DIC者 2、先天Fib缺乏出血者 3、血友病A及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出血的患者 3.用量: 冷沉淀1U含Fib150~250mg及FⅧ80~100U,据患者的实验室指 标补充
3) 低体温; 4)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5) 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 6) 低钙血症、高钾血症; 7) 其他: 过敏、经血传播性疾病、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 输错血等。
血液成分治疗
可供大量输血的血液制品: 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 血浆、血小板悬液( 机采血小板血液和手工血小板悬 液) 、冷沉淀及重组活化的因子Ⅶ( rFⅦ) 。
3.治疗性输注 活动性出血压迫止血或电凝止血无效者 Plt=75×109/L视作安全阈值 Plt<75×109/L,继续输注红细胞和血浆,应早期输注血小板 Plt<50×109/L,必需输注血小板 大量输血时.输注红细胞悬液>18U时,应输注血小板悬液以维持 Plt<75×109/L.
4.用量: 早期输注高比例的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悬液可以提高患者的生 存率,且降低红细胞悬液的输注量,推荐使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 冻血浆∶血小板悬液的比例为1∶1∶1 (手工分血小板悬液1U为200ml全血制备,1袋机采血小板悬液按 10U血小板治疗量,容积为200~250ml)
24小时内输血量达患者总血容量,4小时内输血超过血
容量的1/2
大量输血目标
1) 通过恢复血容量和纠正贫血,维持组织灌注和供氧;
2) 阻止出血( 同时积极治疗外伤或产科原发病) ;
3) 科学合理输血,降低输血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
大量输血并发症
1) 凝血功能障碍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2) 酸碱代谢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