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讲 秦代的法律制度 中国法制史课件
第三讲 秦代的法律制度 中国法制史课件
(二)债权法律规范
秦代的债权份分为:国家债权和私人债权。
国家债权主要因赋税、赀罚、损坏或丢失 公物等情况发生; 私人债权主要因契约、侵权行为、损害赔 偿等情况而发生。
(三)婚姻与家庭法律规范
▪ 结婚只有经官方登记认可,才能受到法律保 护。
▪ 离婚亦需经官方批准,否则构成“弃妻不书” 罪。
▪ 其它规定: 禁止“娶人亡妻”、禁止“弃子而嫁”、丈 夫不得伤害妻子、妻子可以揭发、控告丈夫 的犯罪行为。(P62)
三是官吏玩忽职守而给国家利益带来损害,一般处“迁” 刑。
4.官吏的考核
(1)上计法。
“上计”的内容主要是经济活动方面的情况,一般 由县及相当于县级的都官向中央有关部门进行书面 汇报,中央有关部门在对其汇报内容核实后决定有 关官吏奖惩。
(2)考课法。
“考课”即对官吏定期进行考核,并以考核的结果 进行奖惩。除了县级政权对下属官吏进行考核外, 中央政权就县级及相当于县级的“都官”向中央汇 报的内容(“上计”)进行考核,并以考核后的情 况作为对官吏进行升迁奖惩的依据。
三、 秦代的刑事法律
▪ (一)主要罪名 ▪ (二)刑罚体系 ▪ (三)刑法原则
(一)主要罪名
▪ 盗窃罪、贼杀伤罪、诽谤罪、不敬 皇帝罪、以古非今罪、非所宜言罪、 妄言罪(P56-57)。
(二)刑罚体系
1、生命刑,即死刑。秦代执行死刑的方式 多达二十余种,如族、阬、具五刑、车裂 等。
2、身体刑,即“肉刑”。秦代沿用奴隶制 时期的墨、劓、剕、宫、笞等肉刑,并 且把肉刑与劳役形结合起来使用。
7、耻辱刑,是一种带有侮辱性质的刑罚,如 髡、耐。
(三)刑法原则
▪ 1、区分故意与过失:故意称“端”;过失称 “不端”。
▪ 2、区分有无犯罪意识:以有无明确的犯罪意 识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 3、从重、从轻原则:自首从轻;共犯加重。 ▪ 4、规定刑罚时效。 ▪ 5、合并论罪。
区分故意和过失
▪ “甲告乙盗牛若贼伤人,今乙不盗牛、不伤 人,问甲可(何)论?端为,为诬人;不端, 为告不审。”
(三)秦代法制的基本特色
▪ 其一,轻罪重刑。
“以刑去刑”,即指对轻罪处以重刑,则人 们不敢犯轻罪,那么就更不敢犯重罪了。
▪ 其二,法网严密。
“事事皆有法式”,即指秦帝国中的大大小 小的事情法律都有所规定,法律规定过于细 密、繁琐。
二、秦代的行政法律规范
(一)主要的行政法律规范(P53)
(二)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
3、劳役刑,即强制犯人劳动的刑罚,相当 于后世的徒刑,如城旦、舂;鬼薪、白 粲;司寇、作如司寇;罚作、复作。
(二)刑罚体系
4、财产刑,即剥夺犯人财产的刑罚,如赀、 赎、没和收。
5、身份刑,即剥夺犯法者的爵位、官职等政 治身份的刑罚,如夺爵、废。
6、流放刑,指判处犯人去指定地区(一般是 边远地区)服役的刑罚。流放刑的刑名在秦 代叫“迁”。
2.官吏任用的条件
官吏任用的条件有四:
▪ 首先,必须具备忠于君主的政治思想条件; 其次,必须具有胜任其官职的能力;
▪ 再次,曾受过“废”,即撤职永不叙用及其 他刑罚的人不得任职;
▪ 最后,必须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熟练的法 律技能。
3.官吏的责任
(1)行政责任。 即国家行政机关对不履行义务而又没有触犯刑律的官
律、令、式法律答问、廷行事
2.秦朝的法律形式
(1)律:《秦律》,国家的正式成文法典。
(2)令:皇帝针对一时之事以国家名义颁布 的单行法规。
(3)式: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 封等方面的文书程式。
(4)法律答问:以问答的形式对秦律律文所 作的解释。
(5)廷行事:指法庭的判例,即国家中央一 级司法机构的成例。
(一)司法机关 (二)主要诉讼制度 (三)秦代的监察制度
(一)司法机关
▪ 1、中央司法机关:廷尉、皇帝。 (1)廷尉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负责审理由
皇帝下令审理的案件;二是审理地方移送的 重大和疑难案件。 (2)在帝制时代,皇帝无疑具有最高的司法 审判权。 ▪ 2、地方司法机关:郡守、县令、“决曹掾”。
秦代的法律制度
▪ 一、统一后秦代法制发展概况 ▪ 二、秦代的行政法律规范 ▪ 三、秦代的刑事法律规范 ▪ 四、秦代的民事、经济法律规范 ▪ 五、秦代的司法诉讼制度
(二)从《云梦秦简》看秦朝主 要的法律形式
▪ 1.《云梦秦简》中的法律: 《语书》《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 《效律》《法律答问》《封诊式》 《为吏之道》 ▪ 2.秦朝的法律形式:
1.国家机构及官吏的设置 2.官吏任用的条件 3.官吏的责任 4.官吏的考核
1.国家机构及官吏的设置
(1)中央的三公九卿: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 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
(2)地方分为四级:郡、县、乡、里。
郡设郡守、郡尉,还有中央派来的监察御史; 县设县令、县丞、县尉; 乡设“有秩”、“三老”、“啬夫”、“游徼”; 里设有里正、里典。
员,通过司法程序而直接实施行政处分。
秦代的行政处分主要有四种: “谇”、“赀” 、 “免” 、“废” (p55)。
(2)刑事责任。 指官吏以职务之便进行犯罪而承担的刑事责任。 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官吏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按秦律规定“与盗同 法”;
二是官吏利用职权进行内外勾结,与他人合伙骗取国家 的赏金和赐爵,一般处耐刑;
▪ 翻译:甲控告乙盗牛或杀伤人,而乙其实并 未盗牛或杀伤人,若甲系故意,则以诬告罪 论处;若甲系非故意,则以控告不实罪论处。
四、秦代的民事、经济法律规范
(一)所有权法律规范 (二)债权法律规范 (三)婚姻与家庭法律规范 (四)经济法律规范
(一)所有权法律规范
主要包括官私土地及其他官私财产的所有权。 ♣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后,土地私有制 被正式法定化; ♣秦律保护官私土地所有权和其他官私财产 所有权。
(四)经济法律规范
▪ 秦代的经济法律规范颇多,如《工律》、 《田律》、《仓律》、《关市律》、《金布 律》、《工人程》等等。
▪ 其内容涉及四个方面: 其一,有关农业生产管理的规定; 其二,有关官营手工业管理的规定; 其三,有关市场贸易管理的规定; 其四,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规定。
五、秦代的司法诉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