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指标及计算方式被解释变量杠杆率(CAP)负债/资产解释变量净经营资产收益率(ROE)衡量盈利水平,ROE不良贷款率(NPL)衡量破产风险,不良贷款率银行规模(LN(ASSET))衡量资产规模,总资产对数税收效益(TAX)衡量税收影响,财务费用减税/总资产存款保险制度(D-FDIC)衡量存款保险影响因素,实行为1产权性质是否国(D-PROP)衡量政府监管严紧度,国有为1股权集中度(TOP10)衡量股权集中度,前十大股东/总股本表1变量及解释一、引言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经济运行的枢纽。
随着2010年巴塞尔协议III和2013年“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
企业资本结构以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比例来衡量,能够有效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再融资能力。
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商业银行以货币为主要经营对象,其资本结构中只有少量的权益性融资,大量存款为主的负债融资是商业银行资本的主要来源。
商业银行的经营属性和内部治理对其资本结构提出特殊要求,此外,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还受到存款保险制度,法定准备金,资本充足率等外部监管等要求。
对商业银行来说维持合理的资本结构既是满足监管要求,也是维持自身稳健经营和金融系统稳定的必要前提,可见对其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关于企业资本结构最早的研究是1958年的MM定理,结论是企业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
由于假设过于严苛,该定理与现实不符。
其后学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扩展,并增加了税收因素(Miller,1977),代理成本(Jensen&Meckling,1976),Smith&Warner,1979),破产成本(Hau-gen&Senbet,1978)以及这些因素的综合反映(DeAngelo &Masulis,1980),Barnea,Haugen&Senbet,1981),并得出了不同结论。
不少学者认为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理论同样适用于银行(Taggart&Greenbaum, 1978;Fama,1980;Buser,Chen&Kane, 1981)。
Karaken和Wallace(1978)认为如果在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研究中考虑负债和破产成本,则分析框架与非金融公司类似,且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商业银行存在最优资本结构。
Barrios和Blanco(2003)研究结果显示商业银行最优资本结构受银行规模,流动性风险溢价,信用风险,ROE的营业费用方差等因素影响。
Orgler和Taggart (1981)研究了银行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考虑了公司和个人所得税,政府管制,储蓄服务的技术应用,破产成本以及委托代理问题等,结果表明相比发行债券,吸收存款负债成本更低,且具有规模收益,因而大银行更倾向于负债融资。
但商业银行最优资本结构在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管方面与一般企业有所区别。
关于银行资本结构与风险的关系,Sakuragawa(2002)研究了银行资本结构和银行资产多样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金融中介面临不可分散风险时,最优资本结构包含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这比仅仅进行债务性融资对风险分散效果好。
Kenneth 和Jeremy(1996)构建了银行等金融中介的资产选择和进行资本结构的决策框架,研究了银行的风险管理,资本预算对资本结构的具体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在决定资本结构时应该对冲市场上风险,并对不能对冲的风险留有一定量资金。
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多次银行危机,最后促使国会建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制度。
关于银行资本结构与监管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监管政策实施初期,银行资本水平受政策压力影响显著(Jacques&Nigro,1997;Rime, 2001;)。
此外,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运行只有在参与者的负债抵税收益大于存款保险收益时,银行才会选择加入。
此外,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加入之后银行会进行最大杠杆化水平运行,增大违约风险。
有鉴于此,Scott和Mayer (1971)建议将联邦银行存款保险费率与银行资产风险挂钩。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高佳琳张小溪摘要: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金融体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与一般企业类似,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也受到规模,盈利能力,税收等因素影响,此外,其还可能受到产权性质和政府监管等因素的影响。
文章以2007年-2016年我国18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加入存款保险制度和是否国有产权两个虚拟变量进行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业资本结构受税收因素和大股东控股情况影响显著。
存款保险制度也有显著影响,但产权性质的国家所有影响不显著。
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影响因素78--解释变量(1)(2)(3)(4)净资产收益率0.119438***0.1195283***0.1221636***0.121954***(ROE)(0.0212473)(0.0210908)(0.0209178)(0.0209302)股权集中度-0.0222498**-0.0258625***-0.0243592**-0.020276***(TOP10)(0.0094654)(0.0087469)(0.0086914)(0.0074906)不良贷款率0.15883810.1339253-0.0285465(NPL)(0.1278764)(0.1220115)(0.0226785)银行规模0.20325150.16154920.10910240.4800054(LN(ASSET))(0.1468659)(0.1328749)(0.1251848)(0.3277033)税收效益-316.2372***-309.8475***-305.4655***-309.9071***(TAX)(86.65484)(85.93183)(85.84269)(85.7626)是否国有-0.3594625(D-PROP)(0.5701303)存款保险制度-0.6857691**-0.6163104**-0.5112749**-0.4412655**(D-FDIC)(0.2740617)(0.2523028)(0.2340806)(0.2194828)组18181818obs 168168168168R 20.33570.31440.25240.2976Hausman 5.4 4.48 3.52 4.32(p 值)0.49410.61230.61990.3649备注RE RE RE RE表2回归结果三、实证分析模型1.样本及数据来源。
为了确保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真实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内规模最大的18家上市银行,其中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13家股份制银行,分别为: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
研究期间为2007年~2016年共计10年,数据来源为wind 数据库。
2.变量设计。
以资产负债率(CAP)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银行资本结构,并初步选取资产净收益率(ROE),不良贷款率(NPL),银行规模(LN (ASSET)),税收效益(TAX),虚拟变量存款保险制度(D-FDIC),产权性质是否国有(D-PROP),股权集中度(TOP10)。
权益净收益率(ROE):衡量银行的盈利能力。
按照优序融资理论,企业会先内部融资,再外部融资,所以盈利能力高的银行留存收益较多,减少债权融资。
此外,银行较高的盈利能够获得较高市场其评价,降低股权融资难度。
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中以吸收存款的负债融资为主,资产净收益率越高,按照粗放型规模经营理念,银行会扩大债务融资。
不良贷款率(NPL):衡量银行的经营风险。
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或者可能不能按照贷款协议按时偿还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其构成中分为呆账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
不良贷款率的升高显示银行资本质量下降,资本结构恶化,会进一步影响资本结构,导致负债融资降低。
银行规模(LN(ASSET)):用总资产的对数值来衡量。
银行规模是银行经营管理能力和信用评级的综合体现。
权衡理论认为,企业扩大规模会降低财务困境成本,因而企业会增加负债,即规模和负债呈正相关。
而国内实践中,银行股为绩优股,较易获得股权融资,因而规模与负债融资关系不确定。
税收制度(TAX):用企业所得税占总资产比重来衡量。
融资方式中股权融资需要税后支付股息分红,而债权融资可以实现利息抵税,所以债权融资相比股权融资有较大优势。
所得税占比越大,可能会导致增加债权融资的运用。
存款保险制度(D-FDIC):存款保险制度可降低银行破产风险,但政府在提供的担保的同时对银行的经营管理和资本充足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可能导致债权融资比例下调。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于2015年正式开始施行。
产权性质是否国(D-PROP):国有产权性质的商业银行,国家担保更强,可能更倾向于负债融资。
股权集中度(TOP10):Zeckhauser 和Pound(1990)研究表明基于自身利益,企业管理层会倾向负债融资维持较高股价,即股权集中度和负债融资负相关。
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国家隐形担保,无还债压力和股权稀释担忧,会倾向于债券融资。
具体股权集中度对商业银行杠杆率的影响待定。
3.模型建立与结论分析。
(1)实证模型建立。
面板数据回归形式为:CAP =β0+β1TOP10+β2TAX +β3LNYASSETY +β4ROE +β5NPL+β6D-FDIC+β7D-PROP+ε各变量定义如上表,其中ε为随机扰动项,变量回归结果如表2。
(2)结论分析。
①银行规模对银行杠杆率影响不显著。
通常认为银行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破产成本相对较低,因而会进行负债融资,所以一般来说企业中杠杆率与企业规模呈现正相关。
银行作为负债经营为主的企业,杠杆率反而与规模关系不显著。
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证券市场上银行股为绩优股,较受欢迎,股权融资容易获得,从而淡化了规模对债权融资的影响。
②盈利能力与银行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也就是说盈利能力越强,负债规模越大。
这与传统的优序融资理论不符,79--即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会倾向于内源性融资,其次才是外源性融资中债务和股权融资。
原因在于银行经营的规模效应,获利能力越强越倾向于扩大经营规模,从而增加存款吸收,增大负债。
③不良贷款率对银行杠杆率影响不显著。
我国银行受到监管严格,在《巴塞尔协议III》出台后,我国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又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较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