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中图分类号:g201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
01-291-01
摘要当前,网络舆情是社会现实中舆情的真实反映,它既可以
通过正面的宣传引导广大网民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也可以通过负
面的报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本文主要对网络舆
情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的进行了理论的分析,从而为网络舆情的管理
和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网络舆情含义特征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
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7月19日)”显示:截至 2011 年 6 月
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4.85 亿,较 2010 年底增加了2770 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 36.2%,较 2010 年底提高了1.9 个百分点。
随着网络的普及率和网民数量的快速增多,互联网已经迅速地成为
社会舆论的策源地,扮演着主要信息源的角色。广大民众对社会问
题产生的看法和意见、情绪将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来释放。因此,
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很有必要高度关注网络舆情,并把
它作为政府谋划、部署和开展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
一、网络舆情的基本含义
舆情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同国家、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们
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定义,但至今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权
威性定义。王来华认为:舆情就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张克生认
为:舆情可以就是社会客观情况与民众主观意愿,即社情民意。王
建龙认为:社会舆情,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群众对社会现实的
主观反映,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见和要求的综合表现,
是社会发展状况的温度计和晴雨表。在此基础上,刘毅学者给舆情
下了一个定义:“舆情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
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己利益紧密相关
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
和。”笔者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其指出了舆情有别于舆论的一般特
征。
网络舆情是伴随着网络这一全新的媒介而出现的,同舆情一样,
它近年来也被频繁的使用,也没有公认的定义。有学者认为“网络
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上的一种特殊反映,是干部群众对国家经
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
问题在网上的集中反映。”也有学者简单的界定为:“网络舆情就是
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笔者认为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网民或媒体通过网
络,对某些社会焦点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所表现出的具有一定
影响力的意见或言论。
二、网络舆情的特征
网络舆情是依靠网络的出现而产生的,网络的发展对其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而且,网络舆情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舆情,它
具有广泛性、突发性、片面性的特点。
(一)广泛性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它的广泛性和快捷性毋容置疑,
这使得网络舆情也具有了广泛性的特点。网络舆情的广泛性主要表
现在参与的广泛性。传统的社会舆情受到身份、年龄、文化水平等
的差异往往造成无法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状态。而网络舆情不受性
别、年龄、学历的差异,任何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意见和参议
政事,其他媒体和参与途径均无法与之相比。另一方面,网络舆情
的广泛性还表现在地域的广泛性。网络上的某一事件的宣传很快可
以传播的全国各个地方,不同地区的网民可以结合自己所在地的实
际情况来发表自己的言论,使得这一事件很快能在不同地区产生反
响,即而引发更大范围的激烈讨论。
(二)突发性
网络舆情的形成、突发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
上某一些情绪化的意见,很快可以成为引发社会舆论的导火线。一
方面当某一个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迅速地在网络中发表自己的意
见,这些网民个体意见从而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另一方
面各种渠道的看法、意见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网上与网下经过相
互影响,从而迅速形成强大的意见声势。
(三)片面性
网络舆情受到网络虚拟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其本身具有片面性
的特点,许多事件的真实状况与网络所流传出的事件状况基本不符
和,有时甚至是截然的相反;另一方面网民个体因其所受到的现实
压力不同而导致其在网上的意见表达也具有片面性。由于受各种因
素的影响,一些网上的意见表达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和情绪化,甚
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不满情绪的场所,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
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的认识等等,都通过利用网络来进行宣泄,
以至于网络上经常出现一些庸俗、灰色的言论。同时,在很多时候
网民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因此,网上舆情是个人与群体之间情绪
的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果,有时它是真实意见的反映,有时也会与人
们原有的意见产生一定的偏离
参考文献:
[1]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9.
[3]中宣部舆情信息局.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理论与实务.北京:学
习出版社.2009.6.
[4]姜胜洪.网络舆情的内涵及主要特点.媒体与传播.2010(3).
[5]郝文江,马晓明,武捷.网络舆情现状分析与引导机制研究.
计算机安全.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