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舆论的特征
160
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 年 第 21 期
网 民 们 通 过 网 络— — — 人 人 均 可 参 与 的 交 流 平 台 , 扛 起 了 道 德 与 正 义的大旗。 以网络舆论为代表的“网络民主”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 以 网络舆论为代表的“网络民主”是一种“电子人”以网络为载体和媒介 进行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新兴民主形式,这种新兴的民主形式为公 众决策提供了更直接、更快捷的现实途径。 [3]
网路舆论对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纵观来概括网络舆论的特点: 1.1 平民化
20 世 纪 末 21 世 纪 初 ,随 着 计 算 机 互 联 网 的 迅 速 普 及 ,网 络 成 为 了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一股新生军出现在人恶魔呢的生活中,影响 着社会各个方面。 但纵观近几年发生的重大网络事件: 虐猫事件 (2006.2.26)、死 亡 博 客 事 件 (2008.1.9)、辽 宁 女 事 件 (2008.5.21)、北 大 香 水 女 生 (2009.3.8 )… … 在 这 些 事 件 中 的 主 人 公 大 多 是 现 实 世 界 的 普 通人,事件本身在传统媒体眼中,所呈现的新闻价值也不高。 总的来 说,极具“平民化”特征。 1.1.1 舆论客体的“平民化”
因无意识的出言不逊或不恰当的举动而成为网上的众矢之的,更 有甚者遭受到人肉搜索的“惩罚”,这样的案例在网上比比皆是。 在前 文中提到的“辽宁骂人女”就是一个例子。 “辽宁女”因为哀悼日不能玩 游戏,对着视频辱骂地震及灾区人民长达 4 分 40 秒之久,她的行为无 疑是无聊透顶且毫无道德可言的。 因此受到舆论的炮轰也在情理之 中。 但网民们似乎觉得单纯的言语审判是不够的,他们发动了令人胆 寒的“人肉搜索”。 不仅曝光“辽宁女”的个人隐私,甚至连她的父母也 没有放过。 因为逞一时的口舌之快所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了一点。
往往发生了一件能够引起网络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时,网民们就 会通过博客、BBS 论坛、聊天室等网络传播途径,以发表日志、留言、发 帖、跟帖等形式在网络上发表个人意见。 当加入讨论的队伍逐渐壮大, 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大时,主流舆论就形成了。 在这整个过程里,参与 的人可能时忙碌于工作的上班族,可能是老师,可能是学生,可能是来 自社会的任何群体或阶层。 他们未必是大人物,相反,他们也许是我们 生活中所熟悉的人,如亲人、朋友、邻居、同事等等。 这体现了网络舆论 主体的平民化特征。 以 2008 年闹的轰轰烈烈的“家乐福”事件为例。 法 国站火炬传递结束后,网民们在各个论坛及 QQ 群中积极讨论如何向
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现实生活中地域、事件、信息的限制,每 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网民活动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就像嗅觉敏锐的猎人 搜寻着自己的猎物。 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松散的,可能现实生 活中互不相识,在网络里也很少有私下的交流。 但是一旦发生某件能 够引起他们足够兴趣的刺激性事件,他们就会像纪律严明的部队听到 集结号后迅速组织在一起,为着共同的目标而竭尽全力。
2010 年 第 21 期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高校讲坛○
科技信息
论网络舆论的特征
熊梦雪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湖北 武汉 410072)
【摘 要】互联网的兴起,为民众提供了一个极具开放性和交互性的言论空间。网络舆论以其迅速、尖锐、互动的特点,显示出不可忽视的力 量,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但同时,伴随而来的种种弊端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因此,有必要了解网络舆论彰显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以便正确认识网络舆论并对其加以引导。
2008 年 5 月 21 日,国外最大视频网站 YouTube 上 出 现 一 段 长 达 4 分 40 秒的视频,在视频中一名女子身处网吧,用激烈肮脏 的 字 眼 辱 骂汶川地震和灾区难民,抱怨的理由是哀悼日让她玩不成游戏。 随后 不到一个小时,该视频被中国网民链接到天涯、猫扑等国内大型论坛 上,网民们震怒了 ,一 个 “号 召 13 亿 人 一 起 动 手 吧 她 找 出 来 ”的 “搜 索 令”在网络发起。 网民们纷纷加入到搜索的队伍中,在搜索的过程中, 网民们主动为自己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有人推广宣传,有人提供线索, 有人汇总归纳,有人演绎推理,有人摇旗呐喊……没有人为他们规定 角色,然而他们依据自己的立场、才能、兴趣,自发地形成庞大而严密 的分工体系。 1.2.2 交流及时,互动性强
“中国最有名的侦探机构中的私家侦探很少睡觉, 一直无情地追 寻猎物 ,让国际刑警组织都黯然失色 。 而且它们还是免费的 。 但在你考 虑雇佣之前,有一点比较困难,这些侦探都是网络在线的人群,数百万 人共同工作。 ”[2]这里所说的,就是参与“人肉搜索”的网民。
所谓“人肉搜索”,就是通过你问我答的方式,追踪网上人物的真 实生活身份,公开其私人信息的网络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大多是自发 的。 在网络世界里 ,显示出网民们强大的舆论力量 。 “人肉搜索 ”体现出 网络舆论典型的交互性特征。 这一特征是指网络媒体传播是一种传者 与受者双向的互动式传播。 双方可以实时的接收对方的信息和反馈自 己的意见。 以下我们便以“人肉搜索”为例,分析网络舆论的交互性特 点: 1.2.1 行动自发,分工明确
在信息充斥的网络,经常是谣言流行,各种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 广泛流传,那些没有任何证据背景原本不该被人们重视的谣言,却往 往为众多网民所信任,并在网络世界里得到一时的轰动。 2008 年 7 月 15 日,一则关于“央行将增印 6000 万张奥运钞”的消息在 网 络 流 传 开 来。 该传闻一出立即引起了网络舆论的热烈关注和讨论,只有很少的 人质疑该传闻的真实性 。 而最后 ,该新闻也被证实是一则假消息 。 该事 件说明了许多普通受众面对一时传闻,更愿意选择偏信自身意愿所期 待的真实,而非理智的思考真假。 1.4.2 无意识的先入为主
还 有 “3.14 西 藏 打 砸 抢 烧 事 件 ”“奥 运 火 炬 境 外 传 递 ”“汶 川 大 地 震”,无不表现出网民们可贵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表现出我们民族的善 良和慷慨。 1.4 非理智性
网络无形中形成的这种来自米年的政治力量,无论是对政府还是 社会都是一笔重要的政治资产。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网络舆论的良 莠不齐。 由于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个人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制约,网 络中叶呈现出一些非理智的怨气和不健康的价值观。 有些普通受众缺 乏媒介素养,不能清楚的分析情况,容易受到误导,在这种情况下,网 络舆论也带上了鲜明的非理智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4.1 偏听偏信
【关键词】网络舆论;特征;彰显
网络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了非凡的冲击力,具有传统媒体无法相 比的超凡魅力。 它具有传播速度快捷、彻底打破地域界限、拉近传播者 与受众之间距离等优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表达欲望日渐强烈, 网络媒体的崛起,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实时开放的交流平台,使网络舆 论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本文将结合近几年发生的网络事 件,分析网络舆论彰显的特征,了解网络舆论特征的形成原因,从而探 讨出一条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道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民主意识逐渐苏醒。 没有公众参与的公 共决策,已不能让公众买单。 但是,传统的参与制民主却存在着严重的 局限性:地理限制、事件限制和信息限制。 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这种 局限。 网络作为一种高效率、有穿透力的新闻传播,成为中国平民讨论 公共事务、表达意见、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平台。
1 网络舆论的特征
什么是网络舆论? 《梁书·武帝》有云:“行能臧否,或素定怀抱,或 得之舆论。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 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 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 [1]网络舆论 就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对某一焦点事件所表现出的多数人的有一 定影响力的共同意见或言论。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表达欲望日渐强 烈,网络媒体因其开放、实时、交互、匿名等特点,逐渐成为公众的意见 交流平台。
在“辽宁女事件”中,“搜索令”发出不久,“辽宁女”“辽宁骂人女” 便迅速占据个网站的新闻首页,成为网友最高点击率,评论回复最多 的事件。 网友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不到半个小时,该女的 QQ 密码 便被攻破,个人隐私甚至亲友的信息都被公布出来。 21 日下 午 1 时 , 沈阳市公安局根据该女子的信息资料,在一家网吧将其抓获,后将其 拘留。 同样,在金晶遇袭事件中,不到五天,在全球华人的“人肉搜索” 中,袭击金晶的嫌疑人即浮出水面。 这样的速度令人震惊,网民们强大 的互动也让人咋舌。 在此之前,他们根本就是毫无关系的个体。 如此, 又怎么不让“国际刑警组织都黯然失色”? 1.3 倡导道德,追求正义
网络受众们对道德的渴望和对正义的追求,都赋予了他们追求事 实真相的力量。 正是这种力量使得网络舆论在推动许多社会事件的解 决进程和解决透明度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007 年 “华 南 虎 事件”即是一则典型的网络舆论发挥作用的案例。 在这场由拍照者、官 员、媒体、专家、读者、网友共同参与的博弈战中,正是因为网民们自始 至终的质疑、追问和求真的精神,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攻势,引起媒体和 政府的高度关注,最后使得事实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法国表示抗议。 4 月 10 日在猫扑中的一个“抵制法国货,从 家 乐 福 开 始”的帖子在网络中广泛流传,甚至发展到手机短信中互相传播; “五 一家乐福示威”活动在全国各地相继展开;印有爱国字样的 T 恤也畅 销一时 。 在这一事件中 ,主体就是各高校的大学生们 。 这些舆论所发出 的声音,也带有浓厚的“平民化”色彩,它们不代表权威,却标榜民间, 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心理诉求。 1.2 交互性强
人们自呱呱落地,大都在单一的文化环境中成长、受教育,因此潜 移默化地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一套行为准则,并且在与同文化内的 人们交往时不断运用这些准则,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思维习惯和定 式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