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基本病变CT表现
渗液,肺泡壁肿胀或肺泡间隔的炎症。在肺纤维化的基础 上出现磨玻璃样改变,代表有活动性肺泡炎。
.
9
小叶间隔即表明增厚
出现小叶间隔即表明增厚。间质液体和/( 或)细胞浸润、纤维化。一般长1~2 cm,勾 画出部分或者全部小叶,经常延伸到胸膜
在中央肺小叶直径大约1~2.5 cm,呈多边形 或者六边形,中心一个点,为小叶中心的肺 动脉分支和终末支气管,称为小叶核心。小 叶间隔加上小叶核心是构成肺小叶的特征性 表现。
.
4
胸膜下线
.
5
胸膜下线
距离胸膜1 cm以内,与胸膜平行的细的 曲线状结构定义为 。胸膜下线缺乏特异 性,如支气管扩张、纤维化、感染均可 有此表现。最早的叙述见于石棉肺,也 可见于肺间质疾病和硬皮病。在蜂窝状 改变中出现应当是纤维化的表现。胸膜 下线在石棉肺患者的出现率较特发性肺 间质纤维化(IPF)及寻常性间质性肺炎 (UIP)患者高得多。在正常人群中偶见 到一过性。
5.蜂窝样改变:表现为多个聚集的6~10mm囊腔,壁厚约 0.8~1mm多分布于胸膜下3~4cm范围内。为肺纤维化的后期 表现。病变早期囊腔小而少。
.
8
肺间质病变HRCT征象
6.结节影:2~5mm大小的结节,HRCT可以识别间质结节及 实质结节。间质结节常分布在肺门周围、支气管血管束、 小叶间隔、胸膜下以及叶间裂处.实质结节多在小叶实质内, 边界较模糊。 7.肺结构扭曲变形及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8.磨玻璃样:为肺实质内存在的片状略高密度影,似磨玻璃 密度,肺纹理不被掩盖。病理上可以是肺泡腔内少量
支气管播散结核: 多发“簇”状分布 芽较大、芽多枝少
.
33
芽多枝少、大芽 芽少枝多、小芽
.
34
第四部分 胸膜病变(pleural disorder)
胸膜病变可有以下几种基本改变。 1. 胸腔积液、积气及液气胸 2. 包裹性胸腔积液、积气及液气胸 3.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4. 胸膜肿块
小叶间隔增厚最常见于肺间质疾病,发生率 最高的是结节病。
.
10
小叶间隔的解剖:
肺小叶:
最小的被结缔组织膈膜 所包围的肺单位。由小叶核 心、小叶间隔和小叶实质构 成。在形态上略呈锥形,底 面呈不规则多边形,每边约1 ~2.5cm。
小叶间隔:
由小叶周围结缔组织及
在其内的肺小静脉、淋巴管
和神经组成
.
11
traction bronchiectasis
.
24
“蜂窝状”改变
表现为肺组织失去正常结构,呈“蜂窝 状”改变。进展性间质和肺泡纤维化导 致肺泡破裂和细支气管扩张形成此改变 。病理学上,蜂窝状改变表现为小的含 气囊性间隙、衬以支气管上皮和由纤维 组织构成的厚壁。
.
25
肺间质改变的不同HRCT表现
.
7
肺间质病变HRCT征象
2.小叶间隔及小叶中心结构增厚:表现为线状影或多角形的 网状影。小叶中心血管影增大,直径大于2~3mm。
3.胸膜下线:位于近胸膜面1cm以内,呈2~5cm长的纤细弧形 线影,与胸壁平行,为肺纤维化的一个征象。由相邻增厚的小 叶间隔相连而成。
4.长瘢痕线:代表大的纤维瘢痕。并可伴有肺结构的扭曲。
细支气管增粗:
沿支气管树走行分布,与小叶间隔肥 厚交叉走行。
.
29
小叶间隔肥厚
细支气管增粗
.
30
“树芽征”(局灶性分布)
局灶性分布: 局灶性细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结核(沿支气管播散)
.
31
树芽征:
支气管肺炎
肺结核
.
32
“树芽征”的CT鉴别
细支气管炎: 弥漫性或片状分布 细树芽征(芽少枝多、芽小)
小叶间隔增厚: 肺小叶之间的分隔增厚:大网格状 小叶内间质增厚 肺小叶内的间质增厚:
小(细)网格状,无结构变化 蜂窝肺 肺结构变形: 多囊状,伴牵拉支扩
.
26
泛细支气管炎:
细支气管增粗、支扩、树芽征
.
27
泛细支气管炎:
.
28
小叶间隔增厚与 细支气管增粗的鉴别
小叶间隔肥厚:
肺间质改变,纵行的短线垂直与胸膜 ,与支气管树的走行交叉。
。
.
淋巴道转移瘤
.
17
③不规则性增厚粗细不均
常由纤维化所致 如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 、石棉
肺、结缔组织病、外源性过敏性肺 泡炎等。
.
18
小叶内间质增厚(寻常性间质性肺炎)
.
19
小叶核心结构异常
正常的小叶动脉呈圆点或分支状结构, 位于小叶中心,当核心周围间质增厚, 该结构增大。
.
6
肺间质病变HRCT征象
1.界面征:不同的病理性组织在肺间质内聚集,致 间质增厚,与含气肺组织对比形成界面称为界面征 。当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时可表现为支气管 血管束增粗,支气管壁增厚及血管断面增粗。依间 质内病理组织的不同,界面的形态可以不同,如为液 体,则边缘光滑;如为肿瘤或肉芽组织则可表现为结 节状界面。
小叶间隔增厚
.
12
小叶间隔增厚的形态特点 及其诊断意义:
.
13
①均匀性增厚,边缘光滑
常由间质水肿所致 常见于肺水肿,肺泡蛋白病,支气管播散
性肺结核,部分结节病和淋巴道转移瘤等 。
.
14
肺泡蛋白病
肺结核
.
15
②结节状或串珠状增厚:
常由肿瘤或肉芽肿引起 如淋巴道转移瘤、淋巴瘤、结节病等
当小叶核>3mm即为增大
.
20
小叶核增大的鉴别诊断意义
.
21
③ 边缘结节状:
结节病、淋巴道转移淋巴瘤、组织细胞 增生症、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
22
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小叶内间质增厚并磨玻璃样变
.
23
Honeycombing opacity 蜂窝状改变
包括 1、小叶内间质增厚导致肺泡破裂,肺结构 变形,呈大小不等的囊状结构。 2、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肺部基本病变X线及CT表现-2
林祥涛 柳澄 山东大学医学院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1
基本病变
一、肺实质病变
GGO 实变 结节与肿块
二、支气管病变
肺气肿与肺不张
三、肺间质病变 四、胸膜病变 五、淋巴结肿大 六、病例分析
空洞与空腔
.
2
第三部分 肺间质的改变
1、胸膜下线 小叶间隔增厚
2、网格状状改变 Reticular opacity 小叶间隔增厚 小叶内间质增厚
3、蜂窝状改变 Honeycombing opacity 肺泡结构破坏(囊状) 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
3
肺间质病变
存在于支气管、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胸膜 下。 X-线:纹理增粗、增多、紊乱、模糊,
线状、网状、条索状、蜂窝状影; 小叶间隔增厚:
A线:中带、4cm、纹理交叉 B线:下外、2cm、垂直胸膜 C线;下肺、网状、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