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并报经国务院批准,由原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和原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合并重组新设成立的,乃中央直属国企,2005年12月8日成立大会暨揭碑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其注册资为45亿元人民币,拥有35家全资子公司、20家控股公司和2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近700 亿元人民币; 拥有各类海事工程船舶800 余艘、各类陆用工程施工机械5 600 余台(套) , 以及各类先进的勘察设计科研设备; 共有员工7 万多人, 其中包括3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3 名国家级设计大师和近10000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05 年, 集团新签合同额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营业额可达850 亿元人民币。 2006年,中交集团将其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设计、疏浚、港口机械制造四大主营业务板块整体重组注入股份公司,10月8日,成立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全资、控股子公司37家、参股19家公司,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市场成功上市。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设计、疏浚及港口机械制造业务,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港口建设及设计企业;中国领先的公路、桥梁建设及设计企业;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疏浚企业;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商。 表1:2002-2006年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的在中国500企业中的排名 年度 公司名称 排名 2002年 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 59 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 99 2003年 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 69 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 101 2004年 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 60 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 100 2005年 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 52 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 102 2006年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8
资料来源: http://finance.people.com.cn
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原中国港湾建设(集团) 总公司和原中国路桥(集团) 总公司, 是我国水运工程和公路桥梁重点工程建设的“国家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5年来, 在国内外港口、疏浚、船台、船坞、公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的勘察设计咨询和施工, 以及港口、筑路机械设备制造等专业领域业绩卓著, 为我国交通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沿海及内河的大中型港口和航道、高等级主干线公路、大型特大型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工程, 绝大部分是由两大集团设计、承建的, 共承建沿海和长江港口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00多个, 以高速公路为主的高等级主干公路10000余千米, 各类独立大中型桥粱1900座, 总长度25万延米, 其中跨江跨海大型、特大型桥梁100 多座, 几乎涵盖了所有桥型。 (一)中国港湾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中国港湾工程公司,于1997年组建为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2005年12月,与中国路桥合并后转制为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英文缩写CHEC)。中国港湾从创建初始,便跻身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以一体化服务为自任,历经蝶变,形成了针对不同需求和细分市场的服务阵列,以及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快速发展变革的公司运行机制。核心事业拓展到海事工程、疏浚吹填、公路桥梁、港口机械、勘察设计五大业务领域,涉及沿海及内河的港口港湾和船坞与船台、疏浚、路桥、隧道、机场、水利、环保、市政、工民建、港口机械、航标制造安装、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外经外贸等多项业务。依靠中国港湾的信誉和实力,充分发挥融资功能,形成以一体化服务为基础,涉及设计总承包、工程建造总承包、BT、BOT、EPC、MPC等多种服务模式。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还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形成高效经营管理网络,业务涉及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CHEC”已成为国际工程业知名品牌。 (二)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路桥工程责任有限公司,前身为1979年2月12日成立的中国路桥工程公司,1997年9月12日组建中国路桥集团,2005年12月8日重组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CRBC)。主要从事工程承包、施工、设计、监理、咨询以及国际贸易等业务。公司现有5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和31个驻外机构。公司7个职能部门履行管理职能;4个事业部模拟企业法人独立运作,总资产近40亿元。中国路桥具有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和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种类覆盖目前所有公路建设行业现有的资质项目类别。承建了众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极具影响力的“高、精、尖”公路、桥梁工程,截止到2004年底,在国内外共修建各种等级公路1.478万余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73公里,承建各类桥梁4405座,其中独立大中型桥梁857座,桥梁总长度为63.79万延米,隧道25座,总长度1.6335万延米。1979年进入国际承包市场,先后在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承包工程和劳务项目500多个,完成营业额50多亿美元。中国路桥重合同,守信誉。从1985年起,连年入选美国《工程新闻记录》评选的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公司之列,2004年名列第71位,在全球最大承包商排名中名列第56位。 (三)、组织结构 下图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结构图:大致为四个层次,党委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为第一个层次,直接对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总裁为第二层,对董事会负责,第三层为综合管理部门、监督保障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和董事会办事机构,除董事会办事机构不经过总裁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以外,其余三大部门皆直接对总裁负责,上述四大部门的下属部门为第四层,各自对自己的上级部门负责。 图1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组织结构 资料来源:http://www.ccgrp.com.cn/
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生产经营情况 (一)主营业务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承揽大型、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包括以港口码头、疏浚吹填、公路桥梁及隧道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咨询、监理为主的工程承包业, 以港口装卸、筑路机械制造为主的设备制造业, 以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进出口贸易为主的外经外贸业;集团及所属子公司具有港口与航道工程、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多项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及专业承包资质。 (二)行业竞争状况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可谓是我国交通建设领域的旗舰,其疏浚能力占国内疏浚市场一半左右,集装箱起重机生产占世界市场份额的74%,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在国家开放国内铁路承包市场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多个铁路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交通建设行业由于市场门槛较高,而且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属于国有企业垄断的行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行业地位仅次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三)业务规模扩展 原中国港湾(集团)总公司和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两大集团两大集团在不断扩大港航、路桥等业务规模的同时, 在铁路、机场、水利、环保、城市轨道交通和市政设施等领域也有着骄人的业绩;积极探索BT、BOT、EPC、M PC 等多种经营模式, 投资建成了包括首都机场高速路在内的一批交通设施项目; 同时不断加强与金融业的战略合作, 向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投资参股, 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经营格局;企业营业额连攀新高, 经济效益大
股份公司 党委会 董事会 监事会 总裁 董事会办事机构
综合管理部门 监督保障部门 法律部 审计部 安全质量监督部 监督部监事会办公室 企业文化部 资金部 资本运营部 科技部 预算考核部 战略规划部 财会部 人力资源二部 人力资源一部 办公厅党委办公室 董事会办公室 提名委员会 薪酬考核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 战略与决策委员会 业务管理部门 工贷部 设计咨询部 海外部 基建部疏浚部
总承包经营分公司 幅提升, 员工收入逐年增长, 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值利润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中名列前茅。 (四)海外市场拓建 这两大集团是改革开放后率先走出国门, 迈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大型国有企业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 先后进入港澳、东南亚、中亚、中东、拉美、非洲等几十国家和地区开展工程承包、设计咨询和劳务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共签订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项目1500多项, 完成合同额140多亿美元, 营业额135亿美元。两大集团先后承担援建或承揽的马耳他30万吨级船坞、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斯里兰卡渔业码头、孟加拉吉大港、苏丹港、科威特舒艾拜油码头、巴拿马巴尔泊亚集装箱码头、巴西桑托斯港和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港航道疏浚、泰国八世皇大桥、伊拉克摩苏尔大桥、印度尼西亚泗水——马都拉跨海大桥、肯尼亚A 109国道等项目, 成为中国人民与所在国家人民友谊的象征。原中港集团的CHEC品牌和原路桥集团的CRBC品牌, 分别成为国际海事工程和路桥工程承包业界的知名品牌。 (五)总体发展规划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实现原中港集团和路桥集团优势互补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 将继承和发扬两大集团的优良传统, 以全新的姿态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 成为实力强大、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主业突出, 集科研、设计、施工、投融资和外经贸于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将充分发挥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功能和综合优势, 成为对我国水运、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具有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要骨干企业。同时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将科学制定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人才强企战略、市场营销战略、集团品牌经营战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 充分发挥集团人才、管理、资金、技术和设备等综合优势, 全面提高集团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不断把集团做大做强, 实现集团跨越式发展; 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占领国际工程承包领域高端市场的能力, 努力由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迈进, 为跻身于世界一流建筑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三、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财务状况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表2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2003 2004 2005 流动比率 0.908682386 0.934622267 0.941193946 速动比率 0.83334258 0.864727447 0.874698543 营运资本 -3,292,000,000 -2,996,000,000 -3,365,000,000 可以看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流动负债总额连续三年大于流动资产总额的,以致于营运资本为负,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偿债压力,这可能是由于企业为了拓展新业务、开发新产品等等原因而实行了比较积极的财务政策,造成在短期内流动资产不足以抵偿流动负债。虽然直到2005年底企业营运资本仍然为负值,但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已处于上升状态,短期偿债压力稍有缓解。 (二)长期偿债能力与资本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