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草本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寒、味苦,归肺、脾、肝、胆、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1]。
黄芩又名腐肠、泾芩、条芩等,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四川、云南、山西、甘肃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承德产的质量最好。
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爱滋病、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抗肿瘤、抗过敏、清除自由基、降血脂、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免疫、心血管、消化、神经等多系统均有保护作用[2]。
黄芩中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效成分有黄芩苷(Baicalin)、汉黄芩苷(Wogonoside)、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等,目前药物代谢研究表明,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为前药,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为二者的真正药效物质基础。
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芩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癌、抗肿瘤、抗凝、抗血栓形成和保护肝脏、心脑血管、神经元等作用。
目前临床主要用于抗炎和抗菌[3]。
本文利用黄芩苷在强酸、加热条件下不稳定易水解生成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的性质,建立了由黄芩制备高纯度黄芩素的方法。
取黄芩苷干品10.0g,置于烧杯中,加蒸馏水200mL,在搅拌下滴加100mL 浓硫酸,黄芩苷水解,得深黄色液体,放置20min,抽滤,将水解滤液在搅拌下倾入2000mL冰水中,析出黄色固体,抽干水洗沉淀至中性,加氯仿抽提沉淀,过滤氯仿回收至干。
残渣用不同溶剂溶解。
参考文献
[1] 史雪靖。
黄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10,279(4):
128-130。
[2] 李玉萍,熊向源,刘建涛。
黄芩活性成分的制备工艺和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4):972-974
[3] 许闽,肖功胜,杨云。
黄芩素制备工艺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