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业营造林技术

林业营造林技术

关于林业营造林技术的探讨
【摘 要】我国林业方面的育苗技术以传统的方式为主,常使用
塑料袋、蜂窝纸、辣椒管等装填粘土,这些方式普遍存在苗木根系纤
弱和卷根、稀根、偏根等问题,是我国在林业育苗技术上的缺陷,这
也是我国人工原料林普遍低产的重大原因。通过育苗容器的发展以及
在苗期的管理使得林业育苗得到了新的发展。
www.xzbu.com/1/view-6226357.htm
一、林业育苗容器技术
人们普遍认为容器育苗造林因为容器可以完整地保护根系,应当
有很好的造林效果,但长时期以来并没有认识到容器苗在培育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的低劣根系问题。采用根系不正常的苗木营造的林分,是
没有前途的林分。科学的育苗容器技术改善了传统的育苗技术和方
法,使育苗成活率达到新高。
1. 容器育苗的根本和发展趋势。
传统上,在林业育苗中人们认为采用各种容器育苗是为了提高造
林成活率。但是,容器育苗更根本的理念是培育平衡根系、空气切根
(形成根愈伤组织)、繁殖材料幼化等。现在大多数种类的育苗容器
已经淘汰,单体、易穿透、易分解、不回收的容器已成为主流。各国
大规模使用的只剩下几种,从技术角度考虑,以法国的Fertiss无纺
布容器最为先进。最新出现的压缩饼圆型容器也正日渐推广。这种容
器在制作时已在基质中加入了缓释全肥,经干燥、压缩后,体积很小
(类似压缩毛巾),所以非常便于远距离运输和销售。
2. 容器育苗技术操作技把关。
做好容器摆放苗床,整齐地排放容器,以便管理;保证基质装满
容器,保证基质湿润,基质要采用肥沃的森林土;保证苗木不失水,
在装填苗木的过程中,要假植好苗木,始终要保持苗木根系湿润;保
证苗木根系舒展、不窝根,保证苗木根系不外露,剪掉苗木太长的根
系;及时供水,容器装填好后,要有水源保证,要及时浇水以保证苗
木不缺水,保证苗木湿润。通过在实践中把好以上几关,做好以上苗
期的及时正确的管理,那么就会最大程度的保护好育苗的根系,提高
育苗的成活率,使我国改变林业育苗方面的不足,林业育苗技术得到
了有效改善。
3. 科学的育苗容器技术。
容器成型机有一个大料斗,供进基质之用;有一个成型筒,筒内
是推进螺杆,筒外卷有无纺布,其上有一只电烙铁块,成型筒端部有
一个斜形开口,无纺布被螺杆送料应力拉动过程中被自动折边重合,
烙铁块同时予以粘合。无纺布卷挂在成型筒下部。被填料、粘合、成
型后的容器在被从机内推出时,由数控电子部件控制,用一个气动无
齿锯片按设定长度将其切段,并被堆放在出口台面上,这时工人即可
捡拾装箱。可以做成不同口径的进料筒,从而生产不同口径的容器,
用于不同植物的育苗。调节控制器上的参数,可获得不同的切段长度。
通常,体外的根系应当通过在一段时间之内的停水,空气自然切除(干
枯),并形成愈伤组织。相同道理,如果苗木已经育成而无法造林,
则可使苗木保持在临界萎蔫状态,防止苗木疯长。在新的育苗理念中,
这种愈伤组织是非常重要的。采用上述机器制作无纺布容器,一定要
以有机质为育苗基质,而且不能掺加粘土。制备这种基质的原料可以
是任何有机质。如果说无纺布是理想的穿透材料,成型机是理想的制
作设备,那么基质是最为关键的。轻型基质,不仅轻,便于上山造林,
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粗壮根系。
二、落实育苗技术,抓好苗期管理
在确定了容器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加强在育苗过程中的苗期管理
则能有效的将技术更好的在实践中应用。做好种子贮藏及处理、整地
和施肥、作床、土壤消毒、播种等育苗的前期工作,保障育苗的基本
条件。科学的育苗技术可提高林业育苗的效率,但还需要注意一些问
题,要把容器摆放在苗床上便于管理,要保证苗木不缺水、保持苗木
的根系湿润,保证容器内基质的填满并保持湿润状态,基质采用较为
肥沃的森林土等等需要注意的内容,选择了较好的育苗技术也要配合
科学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苗木的根系生长,提高苗
木成活率。
三、营造林作业设计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工程造林已成为我国森林资源培育的主体。
但在重大营造林工程建设中,森林粗放经营的痕迹仍较为明显,其突
出表现为营造林作业设计缺乏足够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认识,仅将其
视为履行营造林基本建设的普通程序性环节、工程资金拨付的一种依
据,以致于营造林作业设计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其一,作业设计形式
主义倾向严重,存在2种极端倾向即逻辑关系混乱、设计意图介绍草
率或将名词概念、空话套话堆砌为繁琐冗长的花架子文章。其二,营
造林作业设计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包括:小班区划有误尤其是地形
地物标志模糊的地段,区划界限的不明确易造成小班移位,致使造林
地与作业设计不符;种苗测算不准确,种苗来源、用苗标准模糊;封
山育林设计的补植株数未结合小班中的母树、幼树幼苗等进行有针对
性地设计。其三,作业设计采用的基础资料存在文字、图、表数据不
全、不相符的情况,致使营造林作业设计流于形式,施工指导价值大
幅下降。其四,营造林作业设计图比例尺不符合用图规定,使应标绘
的非造林地块、混交地块位置无法明确标出,小班注记表包括小班因
子注记、技术设计注记等注释简单,在营造林现场施工中不具备可操
作性。
(1)完善营造林技术设计,包括其核心问题即造林、营林技术
设计。根据年度造林区域立地环境,编制立地类型表并选用恰当的适
生树种;按选用树种的生态习性编制造林典型设计,譬如整地方式、
造林密度、混交方式等;关注营造林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如生物防火带、
病虫害防治、林区道路建设等;经济林的小班设计要积极引入生态农
业理论,适当试点或组织好林下养殖业、混农林业,推进农林牧的有
机结合。(2)提高作业设计文本编写质量。首先应对内外业调查设计
材料进行规范化的汇总整理,确保每个小班材料都能达到齐全、图表
卡一致的标准;其次是要仔细分析与整理基础资料、设计资料,并在
此基础上区分主次地突出、详细描述作业设计须解决的重点问题,譬
如简要阐明工程规划总任务、实施效果、成功经验等,具体叙述立地
类型、造林类型,等等;再次,要注意规范作业设计说明书文本形式,
做到文字简炼、重点突出、层次明晰,使之具备施工作业的指导作用。
(3)增加作业设计图中的部分内容,尤其是要对小班营造林设计图
作重点改进,要求设计图比例尺适当、图例规范、标注内容清楚。一
是要在设计图上增添如示范样板地块、混交地块、封山育林标志及生
物防火隔离带等图示;二是应在设计图廓下方附内容详尽的小班注记
表,主要内容含:①人工造林或模拟飞播造林的乡村名(地理坐标)、
小班、造林树种、密度(株行距)、混交比等,②封山育林除将上述
措施补全外,还应增加如封育方式、年限及封育措施类型等内容。
综上所述,在林业发展所处的新历史时期,林业部门要充分地发
挥最大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者的作用,履行保卫生态防护线的岗位责
任,在继续深入推进林业营造林技术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单纯追求造
林面积数量扩张的起始阶段,由“造”林转向“营”林,制定多学科
的林业发展战略,以更好地拓展林业发展空间,这也是当前林业营业
林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魏红亮,周晓光.浅谈林业育苗及苗期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
息,2010,08.
[2]刘勇.我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
20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