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浅析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浅析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浅析自然界的资源有三种,即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和信息资源。

矿产资源从很大程度上讲是一种非再生自然资源,它是地壳形成后,经过几千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地质作用而生成,露于地表或埋藏于地下的具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

无论生产创造的财富属于哪一个门类,其起始点都必定是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铁器时代,正是以矿产资源利用主体的变更来划分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阶段。

工业革命以来,又经历了煤、铁器时代和石油、有色金属时代以及核能与电子硅产品时代,带来了先是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百年强盛,继而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百年强盛。

正是资源分布和利用格局,再加上技术经济条件运动的格局,也决定了现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与开放经济体系的一体化。

矿产资源状况一直都是影响国内经济布局和国际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

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生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在地球上的数量是固定的,只能是越来越少,由于矿产资源的耗量在急剧增长,使得有限的矿产资源呈现出衰竭的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应该意识到矿产资源总有一天要枯竭。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矿产资源是人类的生命基石。

然而,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上和技术上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确实是有限的,人类的需求却仍然在不断增长,这必然导致资源的耗竭,而且耗竭的前景已不容乐观。

矿产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矿产资源是地壳在其长期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自然界矿物质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一定的地质作用而聚集形成的。

不同的地质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

依据形成矿产资源的地质作用和能量、物质来源的不同,一般将形成矿产资源的地质作用,即成矿作用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与叠生成矿作用。

内生成矿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

外生成矿作用是指在太阳能的直接作用下,在地球外应力导致的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气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地壳表层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

变质成矿作用是指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特别是经过深埋或其他热动力事件,使已由内生成矿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或含矿岩石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另一类性质不同、质量不同矿床的地质作用。

叠生成矿作用是一种复合成矿作用,是指因多种成矿作用复合叠加而形成矿床的一种地质作用。

这4种不同的成矿作用形成4类不同的矿床,即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叠生矿床。

一个地区范围内矿产能否形成、形成多少与优劣均与该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的好坏直接相关。

矿产资源的特点1.再生性和可耗竭性。

这是相对而言的,矿产资源的形成或者再生周期太漫长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矿产资源绝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耗竭性自然资源。

2.区域性分布不平衡。

这也是所有自然资源的共性。

矿产资源尤其具有显著地地域分布特点,以我国为例,煤矿主要集中分布在北方,而有色金属矿则主要分布在南方。

世界上的石油多分布在海湾地区,如沙特阿拉伯。

这种特点决定了矿产资源已成为一种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中具有高度竞争性的特殊资产,易引发国际争端和区域冲突等。

3.动态性。

矿产资源是依附于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特定的人类发展阶段的,它的动态性主要反映在科技的应用上,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一些品位很低或难以富集和难以开采的矿产资源也许没有多少利用价值,但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会实现资源的最大限度和最合理的利用,这一过程也是没有止境的,这就导致了矿产资源的动态性。

一个国家矿产资源的丰度,除地质条件外,与可供储矿的疆域空间条件直接有关。

在同等有利成矿的地质条件下,疆域越是辽阔,矿产资源就越丰富。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疆域辽阔,沃野千里,山川纵横,景色秀丽,湖沼盆地星罗棋布,地貌极为雄伟壮观。

西部多高山峻岭,东部多丘陵、平原。

这广袤无垠的大地和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为储存丰富多彩的矿产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另外,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各断代地层发育齐全,自太古到新生界均有分布;从太古到新生代这30多亿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地经历了多期广泛而又剧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岩浆岩,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中国是欧亚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地壳运动和构造演化的产物。

按板块构造的观点来看,中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相连,南与印度板块相接。

中国大陆正是处在这几大板块的接壤地区,并受几种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影响,因此为形成多样性的矿产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构造条件。

正是由于以上诸种因素,才使得中国成为一个矿产资源大国。

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简况新中国成立50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矿产地质勘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已发现的矿产有168种,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产有153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8种,水气矿产3种,探明储量潜在价值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居世界第3位,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矿种齐全配套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能源矿产能源矿产是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石油、天然气在世界和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例分别为93%和95%左右。

由于矿物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有主导地位,因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已知探明储量的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铀、钍、地热等。

中国煤炭资源相当丰富,据地质工作者对煤炭资源进行远景调查,在距地表以下2000m深以内的地壳表层范围内,预测煤炭资源远景总量达50592亿t。

到1996年底止,探明储量的矿区5345处,保有储量总量10025亿t。

我国保有储量总量中的精查储量为2299亿t,与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相比,中国煤炭储量位于独联体、美国之后,居世界第3位。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

20世纪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国家关系和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是石油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分布比较广泛,在32个油区探明地质储量有18114亿t。

据美国《Oil&Gas》1997年报道,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390亿t,中国1997年公布的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2.41亿t,居世界第11位。

全国共有盆地319个,据对其中145个盆地估算,资源量达930亿t;其中,以证实有油田存在的有24个盆地,拥有资源量758.9亿t,占总资源量的84.48%;已发现有油气的盆地有42个,拥有资源量75.66亿t,占总资源量的7.39%。

天然气(包括沼气)是重要能源矿产资源之一,也是国内外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清洁能源。

中国天然气资源相当广泛,在石油盆地和煤盆地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产出。

资源量也比较丰富,专家预测我国天然气资源量约有70万亿立方米(煤层气约占50%)。

截止1996年底,我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0.7060万亿立方米,世界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43.95万亿立方米,中国约居世界第21位。

中国是铀矿资源不甚丰富的国家。

据近年我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陆续提供的一批铀矿田的储量推算,我国铀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0位之后,不能适应发展核电的长远需要。

地热资源是指能够为人类经济地开发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资源,也是一种清洁能源。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较广,资源也较丰富。

金属矿产我国探明储量的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钒、钛等5种。

我国铁矿资源预测总量1500亿吨,已探明铁矿储量近500亿吨,居世界第5位。

铁矿主要分布于鞍山—本溪、密云—冀东、五台—岚县、包头—白云鄂博、攀西及宁芜—庐枞等6个地区,占全国总储量的60%,矿石以贫矿为主,含铁50%以上的富矿只占5%,可以直接投入炉的只有2%。

我国锰矿资源也较丰富,约2ö3分布于广西、湖南、贵州3省区,其次产于辽宁、四川、云南等地,预测资源量30亿吨。

在探明储量中贫矿占总储量的90%以上,难选的碳酸锰矿占56%。

我国铬矿成矿地质条件差,资源短缺,现有的矿床主要分布于西藏和新疆等边远地区,预测铬铁矿资源量1000万吨。

由于交通不便,不利于开发,需要长期利用国外资源。

我国的钒、钛矿产丰富,主要是四川攀枝花铁矿中的伴生矿。

钛矿储量占世界首位。

钒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均足以保证国内建设需要。

我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矿种齐全,钨、锡、钼、锑、汞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铝、铅锌、镍潜力较大,可满足近年生产需要。

铜矿可供开发利用储量不多。

非金属矿产我国非金属矿产品种很多,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88种,为金刚石、石墨、自然硫、硫铁矿、水晶、刚玉、蓝晶石、夕线石、红柱石、硅灰石、钠硝石、滑石、石棉、蓝石棉、云母、长石、石榴子石、叶蜡石、透辉石、透闪石、蛭石、沸石、明矾石、芒硝、石膏、重晶石、毒重石、天然碱、方解石、冰洲石、菱镁矿、萤石、宝石、玉石、玛瑙、颜料矿物、石灰岩、泥灰岩、白垩、白云岩、石英岩、砂岩、天然石英砂、脉石英、粉石英、天然油石、含钾砂叶岩、硅藻土、页岩、高岭土、陶瓷土、耐火黏土、凹凸棒石黏土、海泡石黏土、伊利石黏土、累托石黏土、膨润土、铁矾土、橄榄岩、蛇纹岩、玄武角闪岩、辉长岩、辉绿岩、安山岩、闪长岩、花岗岩、珍珠岩、浮石、霞石正长岩、粗面岩、凝灰岩、火山灰、火山渣、大理岩、板岩、片麻岩、泥炭、盐矿、钾盐、镁盐、碘、溴、砷、硼矿、磷矿。

在世界已发现的200余种非金属矿产中,我国已探明储量的有88种,产地6700处。

按工业用途可归纳为冶金辅助原料(16个矿种,1100处产地)、化工用原料(18个矿种,2100处产地)和建筑用及其它用途原料(52个矿种,3500处产地)。

著名产地有江苏锦屏、云南昆阳、贵州开阳等磷矿区;山东、辽宁的金刚石矿;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云母矿;河北张北的硅藻土矿;山西、河南的粘土矿区;辽宁大石桥的菱镁矿等。

我国非金属矿产探明储量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截止1990年底,我国主要非金属矿产保有储量中的可利用储量与世界储量基础对比,位居世界前三位的有萤石、菱镁矿、重晶石、硫矿、磷矿、芒硝、石墨、石棉、石膏和膨润土等。

虽然我国大部分非金属矿产储量丰富,资源远景好,可以保证国家当前和较长时期生产建设的需要,但也有少数矿产如钾盐、金刚石、天然碱、高档宝玉石等储量有限,不能满足国内需要。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