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种植中常犯的错误一、预湿不充分。
稻草应充分浸泡,以利发酵。
浸泡不充分的稻草翻堆时需大量补水,在二次翻堆之前不能补足水分的不但以后很难补足水分,而且还会影响菌丝的生长。
二、翻堆不匀。
翻堆时应按“生料放中间,熟料放两边;中间的放两头,两头的放中间”的原则。
但很多人翻堆时不遵循上述原则,以致培养料发酵不匀,达不到翻堆的目的。
三、采土不合要求。
有些种植户覆土时采用未经消毒处理的菜园土,有的则添加未充分腐熟的牛粪。
这样的营养土中带有大量病菌和虫卵,容易引发多种病害,给生产带来损失。
四、覆土时添加尿素。
新的种植户容易习惯性地把双孢菇种植和其他作物种植等同起来,覆土时添加尿素,造成氨味过重导致菌丝死亡。
五、喷施“关门水”。
在双孢菇种植前期高温时喷施“关门水”会造成高湿环境,引起冒菌丝结菌被及小菇死亡等现象,后期喷施“关门水”则容易使菌丝退化、早衰。
双孢菇追肥的种类和制法双孢菇在蘑菇生产中,当采收了二、三潮菇以后,原来培养料的营养消耗了很多,如不追加一些肥料,就会出现衰落现象;菇形小,菌蕾凋萎率高,产品质量降低。
为了补给营养、维持菌丝正常生长和提高产量,必须及时追肥。
追肥的种类和制法通常有如下几种:一、畜粪汁。
将腐熟的畜粪尿(牛粪尿或猪粪尿都可以),放少量水调成糊状,放在锅中煮至60 ℃~70 ℃维持30 分钟,挤出浓汁过滤,加入5 倍~6 倍水,可直接喷施,每平米喷0.5公斤。
注意煮时温度不要太高,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养分损失。
二、培养料浸出液。
在做培养料时就预先留下一部分,以浸出液作追肥。
这是一种完全追肥,不但含有氨、碳同时含有磷、钾、钙等各种盐类。
喷之前先将培养料放在缸里,用10 倍的开水浸泡,不断用力搅拌,加盖闷闭2 ~3 小时,冷却后其滤液即可喷施,每平米用0.6公斤。
三、黄豆浆水。
用黄豆浆水喷蘑菇,增产作用很显著,但是遇高温时常出现霉菌而降低产品质量,所以在温度高时,不宜使用。
黄豆浆水的制法,先将黄豆500 克在清水中浸 3 ~ 4 小时,待黄豆吸足后,磨成豆浆,过滤,加水25 千克,拌匀即可使用,每平米喷0.8公斤。
四、尿素、复合肥、硫酸铵等。
这些化肥用作追肥喷施,一般都有明显效果。
配化肥溶液时,浓度不能超过0.3% 。
一般浓度0.1% ~0.2% 为好。
因为浓度超过0.4% ,可以引起蘑菇菌丝或菇蕾失水造成肥害,这是应当十分注意的。
配制法:一般100 克化肥配水50 千克,溶解后拌匀,即可施用。
每2 ~3 天喷一次,每平米喷0.4公斤,有很好的效果。
五、维生素、葡萄糖。
维生素、葡萄糖等用作追肥也有一定作用,常用的溶液浓度是2% ~3% ;每平米喷1公斤.六、用菇根水作追肥。
制法是把蘑菇的根切碎加10 倍水,煮沸10 分钟,冷却后即可喷施,每平米喷1.2公斤。
可用作蘑菇追肥的材料很多,总之含有丰富养分的东西都可以用。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以采用。
双孢菇的越冬管理双孢菇的冬季管理主要是通风、保温、调节水分等工作。
这些技术措施是恢复和保持料内和土层中菌丝活力的保障,为出好春菇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下几点是冬季管理方法:一.菇房加强保温措施,关好门窗减少冷空气的进入,使之尽量不结冰。
二.要适当通风,使菇房内能经常得到新鲜空气,及时排除室内的二氧化碳。
在天暖无风的中午,可开南面窗进行通风1—2小时。
三.适当调节水分,为了不使土层菌丝干瘪,土层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通常两周可喷水一次,每次每平方米喷水0.45千克,保持土面不发白就可以。
四.保持整洁,要把菇床上面的病菇、菇根清理干净,地面不要有杂物,以免第二年春天滋生杂菌。
双孢菇原种制作技术把培养好的优良母种菌丝体,移到谷粒、木屑、粪草或棉籽皮等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使其进一步扩大繁殖,这样的菌种叫做原种。
一、培养基的制备在原种的培养基配制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关键是对水分的控制和掌握。
透气性差的培养基质,含水量需相应的偏低;透气性好的培养基质,含水量则相应要偏高。
双孢菇原种的培养基在菌丝生长的各个阶段,水分和氧气必须同时满足,两者不可偏废。
1、配方:棉籽壳87%、麸皮10%、碳酸钙1%、石膏粉1%、过磷酸钙1%、加水120%~130%2、制作过程:先准确称取原料并将其搅拌,然后加入适量水,再次搅拌均匀,用手紧握培养料,以指缝中有水外渗而不往下滴为宜。
调节pH值7.5~8.0。
二、装瓶将调制好的培养料分别装入菌种瓶内。
装瓶时,松紧要适中,上下要一致,装得过松,菌丝生长快,但稀疏无力,特别是瓶子上部的菌丝容易衰老;装得过紧,通气不良,发菌困难,所以要恰到好处。
三、灭菌培养料装瓶后,要及时放入高压灭菌锅内进行灭菌。
灭菌压力过低或时间过短,容易出现杂菌或菌丝生长稀疏无力;灭菌压力过高或时间过长,培养基养分受到破坏,培养后期容易出现“吐黄水”或“退菌”现象。
因此,灭菌时要准确掌握灭菌的时间和压力。
当压力达到1.5㎏/㎝2,温度达到120℃时,需2.5小时。
四、接种当压力表指针降到0时,打开灭菌锅锅门,冷却降温。
当培养基温度低于28℃时,拣出菌种瓶,接种。
每只试管可接4~5瓶原种。
接种时,挑选母种一小块于原种培养料瓶口。
五、培养接种后的原种,放在22℃~25℃温度下培养。
一般2—3天母种块的菌丝开始恢复生长,5—7天后菌丝开始长入料里。
接种后7天左右,要全面检查一次。
以后每隔半个月检查一次。
一般25—30天菌丝可长满全瓶。
挑选菌丝白色、清晰、瓶内上下菌丝生长整齐、均匀一致、无杂菌、无虫害、无“黄水”、无“菌块”的优良原种,置于低温下保藏。
双孢菇组织分离技术组织分离是采用菇体的部分组织进行繁殖母种的方法。
尽管双孢菇的任何部分都能分离培养出母种,但是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选用菌柄和菌褶交接处的菌肉最好。
双孢菇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步骤:一、种菇选择:一般选择在适宜出菇期出菇早、出菇整齐、特征典型、无病虫害、产量高的栽培层,从中选择菌肉肥厚、大小适中、颜色正常、尚未散孢、长至七八分成熟的优质双孢菇作种菇。
二、种菇消毒:用0.1%升汞溶液或75%酒精,浸泡或擦拭,无菌水冲洗,吸干表面的水分。
三、切块接种:将分离种菇沿菌柄中心纵向掰成两半,用解剖刀在菌盖和菌柄交界处划成田字形,取黄豆粒大一小块菌肉组织,接在斜面培养基上。
四、培养纯化:温度在22℃~25℃,培养2~3天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体,7~10天通过筛选,挑出菌丝洁白、清晰、生长整齐、健壮的试管母种继续培养,将有杂菌、长势纤弱的淘汰。
15~18天菌丝长满斜面。
双孢菇母种制作技术母种是食用菌生产的基础,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地区食用菌生产的优劣成败,往往取决于一支或几支试管母种质量的好坏。
因此,要特别注意食用菌母种的选择、制作及培养。
为了获得优良和生长旺盛的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成分应选用营养丰富容易被菌丝吸收的物质来进行配制。
双孢菇母种制作具体操作如下:一、培养基的制备过程:1.配方:二次发酵料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 、VB3片、蛋白胨5g、水1000ml。
2.灭菌:用手提式高压灭菌锅灭菌,当压力达到1.5kg/cm2,温度达到120℃,开始计时,恒温20~30分钟。
3.摆斜面:当压力表指针降到0时,打开灭菌锅锅盖降温,待试管冷却后,取出试管,摆成斜面,斜面为试管长的1/4或1/5。
二、接种:在接种箱内,挑取黄豆粒大小一小块母种,放在培养基中央,然后塞上棉塞。
三、培养:将接好母种的试管放在温度为22℃~25℃培养室培养,15~18天菌丝可长满试管斜面,即为优质双孢菇母种。
双孢菇栽培技术之一(生长条件和菌种制作)一、生长条件1 碳氮比(C/N):碳源与氮源的比值前培养料的C/N:28~30:1,含氮量: 1.4-1.6%播种前培养料的C/N:17~18:1,含氮量: 1.7-2.0%(投料量: 30-35Kg/m2)2 温度:稳温型中低温结实性食用菌以258菌株为例:菌丝生长:温度范围6-32℃,最适温度22-26℃。
子实体发育:温度范围10-24℃,最适温度16-20℃。
3 湿度(1) 堆制好的培养料要求含水量65%左右。
即单拳紧握堆肥,指缝间有3~5滴水珠渗出而不下滴.(2) 菇房内的相对湿度走菌期间:70~75%出菇期间:90%左右4 二氧化碳(CO2)浓度(1) 菌丝生长适宜0.1℅-0.5℅(2) 出菇阶段最适宜0.03℅-0.1℅.达到0.5%会抑制子实体的分化;达到1.0%,菇柄细长、菌盖小、迅速开伞;达到5.0℅,出菇完全停止.5 酸碱度菌丝生长的pH值的较适范围为6.0-8.0,最适pH值在7.2左右。
菌丝体生长过程会产生酸性物质使生长环境逐渐偏酸,因此播种时,常把培养料pH值调到7.5,覆土层的pH值可调到7.5-8.0。
6 光线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和发育不需要光照。
过强光线会使菇体表面干燥发黄,品质下降。
二、菌种制作技术1 母种:应有资质的供种单位供种,然后使用CPDA培养基进行扩繁。
培养基配方: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
2 原种:配方:发酵棉籽壳97℅,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灰1℅,含水量62-65℅。
以棉籽壳为主料,防止菌被产生。
3. 栽培种:麦粒种。
配方:麦粒97℅,碳酸钙2℅,石膏1℅,含水量50-55℅,PH值70-7.5。
(1) 生产工艺:浸麦法,蒸煮法(2) 生产容器:玻璃瓶,塑料袋(3) 消毒灭菌:常压或高压(4) 接种、培养、挑种(5) 生产使用种要求栽培种生产,由具有栽培种生产资质的制种户扩大生产,销售给种植户双孢菇栽培技术之二(培养料堆制)堆制目的:利用堆肥中嗜热性放线菌、细菌、真菌的综合作用,将原辅材料的营养成分降解转化成能够为蘑菇菌丝所吸收而不能被其它危害蘑菇生长的竞争性真菌所利用的木质素-腐殖质复合体选择性堆肥。
并且通过严格的巴氏消毒将堆肥中原有存在对蘑菇有害的杂菌(孢子)和害虫(卵)杀灭。
一、培养料配方(栽培面积230 m2)配方1:稻麦草4500 Kg,牛粪粉3000 Kg,过磷酸钙70 Kg ,石膏粉110 Kg,豆饼粉180 Kg,碳酸钙90 Kg,尿素60 Kg,碳酸氢铵60 Kg,石灰粉110 Kg配方2:稻麦草4400 Kg,牛粪粉2000 Kg,过磷酸钙60 Kg,石膏粉100 Kg,菜籽饼粉200 Kg,碳酸钙80 Kg,尿素60 Kg,碳酸氢铵60 Kg,石灰粉120 Kg配方3:稻麦草5500 Kg,鸡粪粉1600 Kg,过磷酸钙60 Kg,石膏粉200 Kg,豆饼粉200 Kg,碳酸钙160 Kg,尿素80 Kg,石灰粉200 Kg二、一次发酵(前发酵)1..预湿,假堆1%石灰水浸泡稻草和牛粪至吸满水为止,稻草最好对半切断,石灰起到消解麦秆表面蜡质层、角质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