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ppt 66页)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ppt 66页)
的加工贸易;
②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和控制部 分产品的出口数量;
③推动低碳认证技术,应对发达国家的绿 色壁垒。
§5 科技兴贸战略
一、提出背景 (1)国际高技术产品贸易呈加速发展趋势
(2)高技术产品出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 重要因素
• 世界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占80%,而美、 英、德、法、日五国又占发达国家技术 贸易额的90%以上,仅美国就占了世界 技术贸易额的1/3以上。
(2)发挥群体优势,实现规模效益。
(3)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同时注重开发绿色产品,规避绿色贸易壁 垒;
(4)实施自主品牌战略,支持企业培育品 牌。
注:目前,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仅次于机 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居第三位,但净出口 额超过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是最大净 收汇产品。
3、重点发展高技术产品出口 (1)主要问题 ①高技术产品出口以外资企业为主体;
n 一是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n 二是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出口产
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 加值。
战略体系的形成
n 组织领导体系确立
• 2005年1月,最终形成了科技兴贸十部门联 合工作机制。
n 出口促进体系形成 n 高技术产品出口服务体系建立 n 对外宣传、展示体系建立 n 政策体系完善 n 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形成
(5)“十五”计划时期的进口商品战略( 2001-2005年)
n 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的重点应是引进先进 技术和关键设备;
n 保证重要资源和加工贸易物资的进口;
n 按照我国对国际社会承诺的市场开放进 程和国内市场的需求,扩大消费品进口 。
(6) “十一五”计划时期的进口商品 战略(2006-2010年)
• 出口商品量增价跌,效益递减 • 出口商品质量问题突出,出口市场秩序混乱 •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率的出口商
品所占比重较小 • 出口企业品牌意识薄弱
二、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
三、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主要 措施
n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重视出口质 量的意识
n 重视出口产品质量管理,完善质量认证 体系
(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 越大
• 技术法规和标准 • 卫生检验标准 • 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 (4)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与科教兴国战 略的实施
注:1999年,出台《科技兴贸行动计划》, 标志着科技兴贸战略正式付诸实施。
二、科技兴贸战略的内涵
n 科技兴贸战略从商品生产和交换角度看 ,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 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
六五至七五计划时期出口商品构 成及比重变化示意图
(3) “八五”计划时期:
①逐步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第二个转变, 即由粗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向精加工制 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
②努力增加附加价值高的机电产品(主导 )、轻纺产品(骨干)和高技术产品( 发展方向)的出口;
n 积极扩大对转型国家市场的出口
三、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 对策措施
(1)深度开发发达国家传统出口市场 ; (2)稳定和扩大东南亚市场 ; (3)开拓非洲、拉美发展中国家市场 ; (4)积极扩大独联体、东欧国家市场。
四、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的成效
n 与传统市场的双边贸易稳步增长,对其 依赖有所下降
比重%
37.1 31.9 32.5 36.2 39.5 42.3
表 九五时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金额
128 165 202 247 370
增长%
28.5 22.3 22.6 50.0
比重%
8.5 9.0 11.0 12.7 14.9
③鼓励那些在国际市场上有发展前景,竞 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出口。
表 八五时期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情况
表 八五时期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增 长情况
(4)“九五”计划时期的出口 商品战略计划(1996--2000 年)
n 提高轻纺产品的质量、档次,加快产品 升级换代,扩大花色品种,创立品牌, 提高产品附加值;
n 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取得较大进展 n 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了政治多极外交
§4 出口商品战略
一、提出背景
n 出口商品战略是一国根据本国在一定时期 内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状况和国际市场 的供求状况,对出口商品构成所做出的战 略性安排。
n 从1980年到现在,我国经历了从“六五” 到“十一五”的六个五年计划时期,在不 同的五年计划期间里,中国制定了不同的 出口商品战略。
2010年,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许可合 同额占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比重提高到 50%左右。
n 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十一五”科技发展的主要指标
(2)主要任务
(3)主要措施
n 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n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企业自
主研发的支持力度 n 培育多元化出口主体,扶持民营和中小
企业的出口 n 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 n 开拓国际市场 n 优化贸易环境 n 加强组织领导
4、积极发展创汇农产品出口 (1)主要问题 ①自2004年以来,中国由农产品净出口国
变为净进口国; ②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仍有待加强。
(2)采取措施 ①强化质量安全管理; ②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施品牌战略。 ③加强培训和信息服务; ④完善税收等支持政策。
5、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①停止部分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产品
n 贸易条件
(1)含义:衡量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相对 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包括商品 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
(2)商品贸易条件: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3)收入贸易条件: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再乘以出口量。
§3 市场多元化战略
n 一、提出背景 n “七五”计划中第一次提出,并于“八
二、我国出口商品战略的演变
(1)“六五” 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1981--1985年)
我国优先发展了石油、煤炭等矿产品和农副 土特产品的出口;
重点发展了轻纺产品的出口; 逐步发展了机电产品及有色金属、稀有金属
加工品的出口。
(2)“七五” 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1986--1990年)——提出“两个转变 ” 出口商品构成要实现逐步由主要出口 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
§1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基本 概念
n 一、对外贸易战略的涵义
n 对外贸易战略是指一国或地区根据经济 发展的总体要求,针对对外贸易发展目 标及其实现手段所做的长期性的战略决 策。
n 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是该国经济发 展总体战略指导下的具体经济部门的发 展战略。
二、对外贸易战略的分类
一
建立和发展一般的最终消费品工
4. 对本国能够制造和供应的设备,特别是 日用消费品,不要盲Biblioteka 进口,以保护和 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 2) “ 七 五 ” 计 划 时 期 的 进 口 商 品 ( 1986-1990年)
进口重点是引进软件、先进技术和关键设 备,以及必要的、国内急需的短缺生产资 料。
(3)“八五”计划时期的进口商品战略( 1991-1995年)
n 进一步扩大机电产品出口,特别是成套 设备出口;
n 发展附加值高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创 汇农业。
表 九五时期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金额
九五时期 3563
1996
482
1997
593
1998
665
1999
770
2000
1053
增长%
21.9 9.8 23.0 12.2 14.7 36.9
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率
(5)“十五”计划期间的出 口商品战略(2001~2005年)
n 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外经贸领域的两个 根本性转变,基本实现外经贸发展从主 要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 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增强我 国外经贸的国际竞争力,努力保持对外 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三、 “十一五”计划时期的出口 商品战略 (2006-2010 年)
n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 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 和效益
n 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由品牌的商 品出口
n 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
四、 “十二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 2011-2015 年)——延续“十一五”规划纲 要的重点发展目标
三、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成效
n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猛增长 n 显著增强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n 推动了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n 促进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004年,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中的资 本密集型产品比重,首次超过劳动密集型 产品比重。
n 形成了若干个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出 口“增长集群”
四、科技兴贸战略的深化:《科 技兴贸“十一五”规划》
1、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出口(具体策略) (1)开拓国外机电产品市场,避开国外市
场的贸易壁垒,拓宽出口渠道;
(2)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机电产业,通 过自主创新研制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 含量;
(3)逐步调整机电产品出口构成,由简单 加工的一般产品向成套设备、发电设备、 飞机、船舶等“高、精、尖”产品转化;
②高技术产品出口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 出口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高技术产品(一 般贸易方式)比重较低。
(2)采取措施 ①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加强
国际技术合作和技术引进;
②建立科、工、贸联合体,推动高科技产 品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③政府提供金融、咨询支持,解决企业流 动资金短缺困难;
④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
把有限的外汇集中用于先进技术和关键设 备的进口,用于国家重点生产建设所需物 资以及农用物资的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