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树脂分析
CH2 CH x COOR
CH3
CH2 C y CH2 CH z
COOCH3
COOH
丙烯酸树脂涂料:以丙烯酸树脂为成膜基料的涂料。 优点:色浅、保色、保光、耐候、耐腐蚀和耐污染等。 应用: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机械、电子、家具、建筑、
皮革涂饰、造纸、印染、木材加工、工业塑料及日用品的 涂饰。近年来,国内外丙烯酸烯树脂涂料的发展很快,目 前已占涂料的1/3以上。
效果好并有发展前途
三、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常见单体
依据单体对涂膜性能的影响,通常将聚合单体分为硬单体、软 单体和功能单体三大类。
单体名称
功能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乙酯
苯乙烯 丙烯睛
提高硬度,称之为硬单体。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正丁酯 丙烯酸月桂酯 丙烯酸-2-乙基己酯 甲基丙烯酸月桂酯 甲基丙烯酸正辛酯
固含量 黏度 色泽 酸值 分子量分布:GPC
(二)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生产
1、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特点
成膜过程中不发生进一步交联,依靠溶剂 挥发干燥成膜;
非反应型涂料
2、配方分析 3、生产工艺
2、配方分析:表7-2
利用不同种类单体共聚调节性能
硬单体
序号
原料名称
01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用量
序号
(质量份)
AMPS
抗污染性 耐水性
耐溶剂性
保光、保色性
实现水溶性,增加附着力, 称之为水溶性单体、 表面活性单体。
四、丙烯酸树脂的配方设计
(一)单体的选择
硬单体 软单体 功能性单体
不同单体共聚的目的?
(1)改进树脂的Tg;
(2)调节树脂极性、溶解性、机械力学性能,如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二甲氨胺基已酯等可改进漆膜与底材 的附着力;
35
(2)半连续法乳液聚合 半连续法乳液聚合先将去离子水、乳化剂及部分混合单体(约5%~20%左
右,mass ratio)和引发剂加入反应釜,聚合一定时间后按规定程序滴加剩余引 发剂和混合单体,滴加可连续滴加,也可间断滴加,反应到所需转化率聚合结 束。
半连续法工艺分为如下几步:打底→升温引发→滴加→保温→清净。 打底即将全部或大部分水、乳化剂、缓冲剂、少部分单体(5-20%)及部分 引发剂投入反应釜;升温引发即使打底单体聚合,并使之基本完成,生成种子 液,此时放热达到高峰,且体系产生兰光;滴加即在一定温度下以一定的程序 滴加单体和引发剂;保温即进一步提高转化率;清净即补加少量引发剂或提高 反应温度,进一步降低残留单体含量。 该法同间歇法比有不少优点: ① 通过控制投料速率可方便控制聚合速率和放热速率,使反应能够比较平 稳的进行,无放热高峰出现。 ② 如果控制单体加入速率等于或小于聚合反应速率,即单体处于饥饿状态, 单体一旦加入体系即行聚合,此时瞬间单体转化率很高,单体
28
(3) 在回流温度下,按工艺要求滴加单体和引发剂的混合溶液。滴加速度要 均匀,如果体系温升过快应降低滴料速度。
(4) 保温聚合。单体滴完后,保温反应一定时间,使单体进一步聚合。 (5) 后消除。保温结束后,可以分两次或多次间隔补加引发剂,提高转化率。 (6) 再保温。 (7) 取样分析。主要测外观、固含量和黏度等指标。 (8) 调整指标。 (9) 过滤、包装、质检、入库。
用量 (质量份)
27.00 6.000 0.4000 9.000 7.100 40.00 5.000 0.4000 0.1000
配料加 料系统
引发剂② 溶剂②
氮气
溶剂①
单体
引发剂①
蒸汽
反
应
釜
均相溶液聚合
氮气 真空 管路 管路
冷却水
125℃ 冷却水
冷凝水
10 二甲苯
5.000
出料
树脂产品
下水道
第四节 溶剂型丙烯酸树脂 溶剂型丙烯酸树脂是丙烯酸树脂的一类,可以用作溶剂涂料的成膜物质,该 溶液是一种浅黄色或水白色的透明性黏稠液体。溶剂型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主要采 用溶液聚合,如果选择恰当的溶剂(常为混合溶剂),如溶解性好、挥发速度满 足施工要求、安全、低毒等,聚合物溶液可以直接用作涂料基料进行涂料配制, 使用非常方便。丙烯酸类单体的溶液共聚合多采用釜式间歇法生产。聚合釜一般 采用带夹套的不锈钢或搪玻璃釜,通过夹套换热,以便加热、排除聚合热或使物 料降温,同时,反应釜装有搅拌和回流冷凝器,有单体及引发剂的进料口,还有 惰性气体入口,并且安装有防爆膜。其基本工艺如下: (1) 共聚单体的混合。关键是计量,无论大料(如硬、软单体)或是小料 (如功能单体、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等)最好精确到0.2%以内,保证配方的 准确实施。同时,应该现配现用。 (2) 加入釜底料。将配方量的(混合)溶剂加入反应釜,逐步升温至回流温 度,保温约0.5h,驱氧。
29
溶液聚合的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30
真空
单体1 单体2 单体3 单体4
溶剂1 溶剂2
初加引发剂罐
单体计量罐 单体混合罐 初加单体混合罐 溶剂计量罐 滴加引发剂罐
聚合釜
冷凝器 分水器
图5-1 溶剂型丙烯酸酯树脂合成工艺流程图
3.乳液聚合工艺 聚合物乳液的合成要通过一定的工艺来进行。根据聚合反应的工艺特点,乳 液聚合工艺通常可分为:间歇法,半连续法,连续法,种子乳液聚合等。 (1)间歇法乳液聚合 间歇法乳液聚合对聚合釜间歇操作,即将乳液聚合的原料(如:分散介质水,乳化剂,水溶性引发剂,油性单体)在进行聚合时一次性加入反应釜,在规 定聚合温度、压力下反应,经一定时间,单体达到一定的转化率,停止聚合,经 脱除单体、降温、过滤等后处理,得到聚合物乳液产品。反应釜出料后,经洗涤, 继而进行下一批次的操作。 该法主要用于均聚物乳液和涉及气态单体的共聚物乳液的合成,如糊法PVC 合成等。其优点是体系中所有乳胶粒同时成长、年龄相同,粒径分布窄,乳液成 膜性好,而且生产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柔性大,非常适合小批量、多品种 (牌号)精细高分子乳液的合成。
36
(3)连续法乳液聚合 连续法乳液聚合通常用釜式反应器或管式反应器,前者应用较广,一般为
多釜串联,如丁苯胶乳、氯丁胶乳的合成等。连续法设备投入大,粘釜、挂胶 不宜处理,但是,连续法乳液聚合工艺稳定,自动化程度高,产量大,产品质 量也比较稳定。因此,对大吨位产品经济效益好,小吨位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 产品一般不采用该法生产。
引发剂配料 单体配料
配料加料系统
惰气系统
真空系统
回流冷凝系统
一个反应中心 两个工艺系统 两个辅助系统
聚合釜
后处理系统
①聚合物生产工艺实例
丙烯酸-丙烯酰胺 共聚物
丙烯酰胺 水溶液
丙烯酸、 (NH4)2S2O8
水溶液
配料加料系统
氮气 真空 管路 管路
❖ 聚合方法:水溶
液共聚合。
氮气
去离子水
❖ 操作技术:单体、 引发剂溶液同时
与环氧树脂交联 与氨基树脂交联
优点: 固体份较高,成膜后不溶于有机溶剂,有更好的
抗化学、抗溶剂、抗碱、抗热性;更好的光泽和表观、强韧。
缺点: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不能长时间储存。 应用:适合于制备防腐涂料,最重要的应用是和氨基树脂
配合制成氨基一丙烯酸烤漆,目前在汽车、摩托车、自行车、 卷钢等产品上应用十分广泛。
蒸汽
反 应
滴加反应
釜
均相溶液聚合
回流冷凝器
冷却水
85~90℃ 冷却水
冷凝水
出料
共聚物产品
下水道
②溶剂型丙烯酸树脂工艺流程
引发剂配料
配料加料系统 单体配料
惰气系统
回流冷凝系统
聚合釜 反应中心
四、溶剂型丙烯酸树脂的生产
(一)丙烯酸树脂生产工艺和安全生产 1.生产工艺
溶液聚合、间歇釜反应器
2.质量控制
27.00
06
油溶性引发剂
原料名称
二甲苯
用量 (质量份)
40.00
02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6.000
07 S-100
5.000
03 丙烯酸
0.4000 08
二叔丁基过氧化物 0.4000
04 苯乙烯
9.000
09
二叔丁基过氧化物 0.1000
05 丙烯酸正丁酯 7.100
10 二甲苯
5.000
软单体
引入官能团或交联点, 提高附着力,
称之为交联单体。
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的低级烷基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月桂酯 丙烯酸-2-乙基己酯
丙烯睛 甲基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月桂酯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正丁酯 丙烯酸-2-乙基己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 亚甲基丁二酸(衣康酸) 苯乙烯磺酸 乙烯基磺酸钠
二、分类
组成
纯丙树脂 苯丙树脂 硅丙树脂 醋丙树脂 氟丙树脂
涂料剂型
纯溶剂型涂料 水性涂料高固 体组份涂料粉 末涂料
成膜特性
热塑性丙烯酸 树脂 热固性丙烯酸 树脂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 其成膜主要靠溶剂或分散介质挥发使大分子或大分子颗粒聚 集融合成膜,成膜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单组分体系。
优点:施工方便;透明度高;耐光、耐候、耐热性能好:
溶剂型丙烯酸树脂 水性丙烯酸树脂
(四)溶剂的选择
溶解度参数:8.5-11
环保涂料:无三苯——苯、甲苯、二甲 苯,低VOC
五、溶剂型丙烯酸树脂的生产
(一)丙烯酸树脂生产工艺和安全生产 1.生产工艺
溶液聚合、间歇釜反应器
间歇反应、半间歇反应、连续反 应的区别?
间歇操作反应器系将原料按一定配比一次加入反应器,待反应达到一定要求 后,一次卸出物料.
提高涂膜耐溶剂、耐油性能
3、生产工艺:表7-2
溶剂① -氮气置换-滴加单体及引发剂① -保温反应 -加入引发剂②和溶剂② -保温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