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学院政治与法律系
综合文科教育101班
学号:20XXXXXX
姓名:许福佳
题目:《植物药用学》之浅谈“岩黄连”
概说
岩黄连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罂粟目,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别称:岩胡、岩连、菊花黄连、土黄连、石生黄堇;高15-40厘米。
主根发达。
生于山地林缘岩石隙缝中,喜阴。
主要分布在甘肃、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在我国南方多有分布。
岩黄连亦为一种名贵中草药,全株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散淤消肿、治疗疮疖肿毒等功能;现代临床医学上还发现它对肝脏病症有特殊疗效,被广泛应用于急性黄疽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治疗,并取得意想不到的奇效,已被研制成口服液或注射液。
医药典籍出处
“岩黄连”在《中华本草》、《贵州草药》等医学典籍就有早期记载,随着现代医学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岩黄连因其特有的药用价值而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与研究。
岩黄连的形态特征
岩黄连为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
实生根(非移栽)呈类圆柱状,稍扭曲,下部有分枝,肉质黄色。
初生茎节极短,抽苔后茎节逐渐伸长,伸长的茎萎软或近匍匐,株高10一40 厘米,叶片肉质,羽状复叶。
茎叶极脆嫩,大雨冲击易损伤。
花淡黄色,总状花序顶生或对生,长7—14 em,萼片2,花辦4,雄蕊6,柱头2裂。
蒴果有种子15—22粒,种子扁圆形,极细,每克种子1700—2000粒。
生长习性
岩黄连的生态分布环境:这种植物生于山地林缘岩石隙缝中。
岩黄连分布于甘肃、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在广西多见于桂西及桂西北等地,东兰、巴马、凤山等县较多,也有少部分分布在桂西南,如靖西等县,地野生资源很少;野生岩黄连生于石灰岩洞口石缝,性喜阴凉气候条件,生长温度为0—30摄氏度,最适温度为lO—20摄氏度,高于30摄氏度生长停止,高于33摄氏度,植株受伤害,故夏季因气候不适而被迫休眠。
岩黄连具有较明显的趋光性,盆栽的岩黄连在人工设置的强弱光照区放置2小时,植株向光照较强方向倾斜,如将已向强光方向倾斜的植株反转至弱光方向,两小时后,植株同样向强光方向偏移。
因而在温度不太高和少有大雨的晚秋、冬季及春季,采用露地栽培能满足其对光照的需求。
岩黄连适宜在富含有机质、土壤质地疏松、中性偏弱碱性的土壤中生长,较耐旱,忌积水,在生长期间,保证水分均衡供应,植株生长加快。
植株于1月中旬以后陆续抽苔,2月中下旬开始陆续开花,3月下旬至4月盛花,就单花而言,从开花到蒴果成熟为30 天左右。
开花结果期为2—5月,6月份以后植株休眠渡夏,至9月份天气转凉,植株逐渐恢复生长,11月至次年4月为植株旺盛生长期。
化学成分
该植物全草含小檗碱(berberine),消旋卡文定碱(cavidine),去氢卡文定碱(dehydrocavidine),消旋岩黄连碱(thalictrifoline),左旋-13β羟基金罂粟碱(13βhydroxystylopine),右旋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左旋四氢非洲防己碱(tetrahydrocolumbamine),原阿片碱(protopine),斯氏紫堇碱(scouler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rine)等生物碱。
主治功效及其个别用法
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止血;主治肝炎;口舌糜烂;火眼;目翳;痢疾;腹泻;腹痛;痔疮出血。
【附方】(1)治火眼、翳子:岩黄连、龙胆草各一钱,上梅片五分。
共研末,装瓷杯内蒸透,用灯草蘸药点入眼内。
(2)治痔疮出血及红痢:岩黄连五钱,蒸酒二两服。
(3)治急性腹痛:岩黄连二钱,生吃。
(4)内服:煎汤,3-15克。
外用:适量,研末点患处。
医学上发现它对肝脏病症有特殊疗效,被广泛应用于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治疗,并取得意想不到的奇效。
岩黄连对肝脏炎症有特效,同时具有抗乙肝病毒和保肝的多重功效,所以应用于肝炎肝硬化均得心应手,应用于肝癌,亦取得改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的效果。
经长期服用未发现毒副作用。
用量与用法:10-30克,入汤剂,或与它药一起入丸剂。
采购与销售途径
这种草药主要使用地下部份,适宜秋后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但往往壮族人在壮医用药时节的农历五月时候就开始大量采集其野生植株。
由于货源奇缺,近十多年来已使用全草。
这种植物野生时只生长在山岩的中部或在悬崖峭壁处,山顶山脚都没有,给采撷造成困难,且货源不多,一般不进入药房药店,虽有些地方已成功地进行了人工种植,但产量极低,仍然无药进入药房药店,大多在民间医生中流通。
目前,人工栽培的岩黄连均于4—5月份盛花期采收,采收时连根挖起,洗净泥土,风干后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保存。
由于货紧价扬,曾一度有不少的不法药贩大量使用假货冒充,且价格已升至每千克近千元。
岩黄连的真伪鉴别
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鉴别:(1)岩黄连叶、茎、根均味苦,个别伪品叶茎无苦味;(2)干品岩黄连黄褐色,大多数伪品浅绿色或草青色;(3)岩黄连叶片基柄无叶相连,伪品叶子基柄既宽又相连;(4)岩黄连叶片1-4裂,伪品叶边缘4裂以上;(5)岩黄连叶茎无茸毛,个别伪品叶茎有茸毛;(6)岩黄连根部剖面质地致密光滑,蕊部有井字形淡黄色花纹,伪品质地疏松,剖面无井字蕊纹。
岩黄连的药用前景
岩黄连这种名贵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且医学新研究出岩黄连冻干粉针剂和大输液剂用于对急慢性肝炎肝胆湿热者的静脉注射,具有清热、解毒、止痛功能,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
随着我国现代医学部门对岩黄连的不断专研岩黄连,研究出该草药具有抗肝炎病毒、抗菌消炎、止痛镇静、提高免疫能力、抗肿瘤等作用,其注射液临床上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肝癌及其他肿瘤的辅助治疗。
岩黄连的药理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期能更广泛、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