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试卷试题及答案[1]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百舸(gě)寂寥(liào)彷(páng)徨惆怅(chàng)B.方遒(qiú)颓圮(pǐ)瓦菲(fēi)青荇(xìng)C.浪遏(è)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huò)D.虔(qiān)诚忸怩(ní)深邃(suì)团箕(qí)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枕藉曲水流觞呕歌惆怅而归B.跫音感人肺俯火钵张灯结采C.太息乌蒙磅薄彳亍白浪涛天D.寥廓星辉斑斓辽阔茂林修竹3.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悉怨的姑娘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C.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D.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难以捉摸。
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B.3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我国第一大学府,真是不堪设想。
C.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以待毙,就让我们勤奋学习。
D.月明星稀,鸦雀无声,院子外的一只不知名的鸟,被明亮的月光惊醒,扑啦啦扇动着翅膀绕树盘旋。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退休以后,马永倾几乎无时无刻不忘垦荒、植树,他要用几年的时间把自己前半生砍的三万多棵树补种上。
D.他写信告诉我说,近几年来,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
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孤独而寂寞)②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水深而清)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水清而浅)④携来百侣曾游。
(携:带,拉着;来,助词)⑤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山势高峻)⑥粪土当年万户侯。
(以……为粪土)A.①④⑥B.②③⑤C.③④⑥D.②④⑥7.对《雨巷》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丁香"是中国古典诗句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代表美丽、哀愁。
B."雨巷"象征着诗人寻觅、追求的理想。
C."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
D.在诗中,诗人让"丁香"和"姑娘"合二为一。
8.《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是为了说明()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B."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出去联系C.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二、(9分,每小题3分)鉴赏下列两首诗,完成9-10题。
题乌江亭夏日绝句杜牧李清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振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10.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C.李清照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1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5题。
(12分,每小题3分)"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郑既知亡矣既:已经B.将焉取之之:指代土地C.又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何厌之有厌:厌烦13.下面句子中加波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动词。
认为B.敢以烦执事以:介词。
用,拿。
,C.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代词。
怎么。
D.将焉取之焉:代词。
哪理。
1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请客的主人行装B.宴请的客人行装C。
宴请的客人使者D.招待过客的主人使者15.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四、(18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6-21题。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
京都人甚慕之。
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
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
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
"道士作色叱之。
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
"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
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騃(ái呆),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
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
"坐客愈更神之。
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
"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王仁裕《玉堂闲话》) 1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称得丹砂之妙称:声称。
B.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造:到。
C.坐客愈更神之神:以为神。
D.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诘:审问。
1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如弱冠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B.至于输货求丹输货:运送财物。
C.欲参觐参觐:拜见。
D.道士颦蹙颦蹙:皱眉着急。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8.①门如市肆②作色叱之A.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②变了脸色呵斥他B.①门前像市场一样②变了脸色呵斥他C.①门前像市场一样②做出样子呵斥他D.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②做出样子呵斥他19.①但令入来②昏耄伛偻()A.①但是命令进来②年老糊涂而驼背B.①只是让他进来②年老糊涂而驼背C.①只是让他进来②头昏年老而驼背D.①但是命令进来②头昏年老而驼背20.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A.喜欢道术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这种小孩子一样了。
B.喜欢道术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样了。
C.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这种小孩子一样了。
D.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样了。
2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道士面容显得很年轻,自言三百余岁,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财物来求他那可长生不老的丹砂,并向他请教。
B.几个朝士到道士住宅时,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守门人报说道士之子求见,道士作色叱之,坐客劝说他才答应一见。
C.一白发老者入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入中门。
道士后对坐客说,这是他的小儿,因不服丹药才这般衰老。
D.坐客更加把道士当成神了。
后来有人私下问了道士的亲朋,才知道那个驼背的老人就是他的父亲。
五、(14分)阅读下列一篇现代文,完成22-24题。
看树高林瑜在乡村学校,十多年了,我总喜欢看树。
在四季的轮回中,树像这幽静的村庄,呈现它自己的色彩。
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
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
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
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
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
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
在夏天的山道上,我推着满装学生课本的三轮车,看过树。
阳光火一般灿烂,山道上是一棵棵苦楝树。
它们尽力伸着腰肢,向我展示着一种青春的动感与奔放,碧绿的叶子润润地生长着。
那树阴给我的心遮上了一把清凉的伞。
于是,我用歌声开始装点这长长的山路,用昂扬的心情把不经意间掉进心里的那一点点孤独赶走。
这时,最好掬一捧山道旁清澈的泉水,让那一阵阵清凉去廓清那迷茫的视野。
然后再摘几片大大的叶子,把阳光全装在心底。
在秋天的乡村,我带着学生们,看过树,我对他们说,秋天的每一棵树,都负载着一颗成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