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植根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社会主义的经济、
政治、文化状况相适应的社会道德。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又是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前进的历史运动,社会主义道德本质上从属
于共产主义道德体系,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具体体
现。它以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为道德原则,以实现共产主义为道德理
想。毛泽东说“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
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
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道德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
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
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
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
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指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行
为规范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体系,它由各方面的道德规范构
成,如政治道德、商业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具体的
规范、具体的内容,各种规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道
德的内容体系。另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义道德的层次体系。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由低到高存在着四个层次的道德要求。处于最低层次的、
也就是最简单、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起码道德要求,它包
括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两大部分。处于第二层次的是社会主义基本道
德,具体概括为“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
社会主义。处于第三层次的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
的特殊道德要求。
处于第四层次的是共产主义道德。这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最高道德
要求。以上这四个层次的道德要求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
层次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存在层次体系,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
点决定的。
首先,由于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基础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
利益主体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道
德要求是多种层次并存。就所有制形式而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
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全民(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
私人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必然出现多种利益主
体,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私人利益、个人利益等等。私人利益
也是个人利益,但这不是一般的个人利益,而是对社会财富占有量相
对较大的人的个人利益。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40%以上的财
富集中在1%的人的手里。这1%的人的个人利益与一般的个人利益
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由于存在着多重经济成分和多重利益主体,决定
了不能只有一种道德要求,必须要有适应多重利益主体的道德要求。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封建道德糟粕残余的影响,还
存在着西方资产阶级道德中腐朽成分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觉悟还没有
达到足以完全抵制和消除这些影响的程度,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从实
际出发,不能只有一种道德要求,而要有适应不同觉悟程度的人的道
德要求。在“极左”时期,我们曾经企图用一种美好的、理想化的道
德去要求每个人,结果造成道德要求与道德现实脱节,道德承诺与道
德行为背离,并没有也不可能形成所期望的道德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