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管理思想
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
战争是社会历史的特殊现象,战争的管理形态是阶级社会中的政治管理的一种特殊手段。
人们在战争实践中逐步认识战争,由局部的具体的战争组织、指挥、谋略、计划等各方面的管理经验提高到理性的认识。
如战国初期“将”、“相”的分工,促使军事管理学家和军事管理思想家的成长,也适应各大奴隶主之间相互吞并斗争和管理精细化的需要。
于是很多军事管理思想家开始想方设法搜集并整理各种战争纪实和军事管理名言。
这些军事管理经验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专门的管理思想流派,及中国兵家管理思想。
一、思想内涵
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是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精华,它是历代军事家对战争决策、指挥、统筹及其规律方面的理性认识的总和。
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包括若干科学的管理观点,它既把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国际关系等各种客观因素作为决定胜负的条件,并把它们看成是相互关联的管理决策的统一整体同时又把战争主观指导,即主体的决策、指挥、组织、运筹等军事理素质(所谓的“将能”、“将才”)作为一项基本因素,并由此而引出争取战争胜利的一系列战法。
兵家的管理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内容,于计谋(战略)的论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中内容最丰富方面,它所揭示的许多带有规律性的原则,是至今仍必须遵守的。
许多名言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管理格言,诸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先计后战”,“远交近攻”,“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击虚”,“ 以众击寡”,“兵贵胜、不贵久”,“兵贵神速”;“兵贵其和,和则一心”,“三军一人,胜”,“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密察敌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等等。
这些著名的兵家管理格言运用的一些基本原则,与现代科学理的理论,不仅基本精神一致在语言上也有明显的渊源关系。
中国兵家管理思想在主体思维方式上有着自己的特点:(1)不是着眼于个体,而是着眼于管理的整体系统。
(2)不是着眼于静态,而是着眼于动态,资管理的时空中,把握管理课题的运动形态。
(3)不是着眼于管理本市的具体结构、组成,而是着眼于它的功能、属性。
因为在兵家看来,管理本身是不断流转的,是不断流转中的暂时的“稳定”,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可言。
(4)不是着眼于具体部分的管理性能,而是整体功能,管理决策的整体反应能力;因此对管理物化形态的研究强调捕捉信息,以把握管理整个有机结构的能量机制平衡的能力。
(5)通过观察并及时对观察资料进行统计、计算、归纳、分类,以描述管理对象的运动和发展趋势。
中国兵家管理思想及其管理哲学观念的影响,是中国古代形成了两大独立的管理思想体系,即儒家的论理论与兵家的操作论。
这两大管理思想体系相互对立、排斥,又相互补充、调剂,从而影响和支配着中国古代全部管理思想的发展。
但是,兵家的思维逻辑模式、管理认识路线、管理主客体相互组合的理论以及某些管理价值观念和操作技巧更符合汉民族管理实践活动的需要,同时,它还对巩固封建通知起着积极的作用,从而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推崇。
中国兵家管理思想强调对客体的操作行为技巧,从上古时代的各种神话开始,直至《孙子》、
《吴子》、《六韬》、《三略》、《司马法》等著作中都有着较多的反应,兵家管理思想是围绕着管理主体如何进行改造、构筑、操作、管理整个世界的这一总体观念展开的,由“道、天、地、将、法”兵家管理战略要素发展出“内需文的,外治武备”的管理操作准则的观念;由“兵无常势”、“战无常法”的兵家管理哲学思维方式发展出“知人而不致人”以及灵活机制的战术操作顺序。
因此,兵家管理思想能最集中的表现中华民族由农业走向文化、走向人生、走向国家呵呵四届的民族管理精神的本质特征。
这是兵家管理思想能够长久而深刻的影响教案民族气质的最关键的原因。
二、兵家管理思想的发展
战争是社会历史的特殊现象,战争的管理形态是阶级社会中的政治管理的一种特殊手段。
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的发展,兵家管理思想也经历了不断的完善以及变革,期间不断出现新的代表人物以及思想,他们都是兵家管理思想的精髓,所以在这里将介绍一下中国兵家管理思想的发展以及变迁。
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商、周到春秋时期,这是兵家管理思想的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为从秦汉至唐朝前期,这是中国古代全部管理思想形成完整,进入分支学科研究时期。
第三阶段为从唐中叶开始直到明清时期,这是兵家管理思想逐渐发生变化走向衰落的时期。
对于第一阶段兵家管理思想的形成时期,经过夏商的前期不断发展以及积淀,在春秋战国,治兵之道从孙武开始,到魏缭子,大体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兵家管理思想体系。
而《孙子兵法》最为这一时期的兵家巨著,则从制度、思想、规范以及世界观意义上为封建国家军事管理设计了一套理论模式。
而孙武则成为我国古代治兵之学的奠基者,他结合战国时期军事活动的实践,总结了一套适合中国战争指挥和管理实际情况的经验和理论,形成了最早的比较系统的兵家管理思想,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的兵家思想典型。
春秋战国是一个诸侯争霸的时期,战乱频繁,而兵家的管理思想也是在急剧的发展和变化。
除了出现了《孙子兵法》这样的兵家管理学巨著外,这一阶段的每个时期同样有着各自的特色。
齐桓公时期,以仁义礼仪,祖宗礼法为依据,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可以说一大特色,但这不失为一种高超的兵家管理思想。
而在桓公之后,兵家思想随着外在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不断的变革闪烁着他历史的光芒。
从秦汉开始,中国兵家管理思想开始进入了形成和完整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则是进行分之科学的研究。
秦王朝的军事管理思想主要是沿袭了战国时韩非的“农战”思想和政策,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这种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历史条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所以从西汉开始兵家的管理思想开始出现多种倾向,但他们的根本目的均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可以说这也是古代兵家管理的一大缺陷,他严重的束缚了思想的广延性发展。
但不论如何,这一时期的思想还是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促进了历史的不断发展。
在具体方面上,兵家管理思想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雷动峰举,后发而先至,李贺背向、变化无常,以轻急制敌者也”的指挥组织方法。
同时强调“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助者也”的管理环境和外界条件等方面的作用。
这些极大的丰富了兵家管理思想,将掀起的兵家管理从组织行为方面,以及整体发展中具体化了。
从唐中叶开始直到明、清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逐渐发生变化走向衰落的时期。
在军事治兵放面,由于安史之乱,封建社会内部的军事管理机制发生了相当的变化。
而这个阶段,这种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在封建政权集中军事管理权力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发挥军事技术、装备的作用,并形成了一定的管理规范。
对于这一时期以儒家思想为知道的兵家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刚健自强的基本精神,以“德”的管理代替“听天命”,管理的目的论代替阴阳五行说。
中国兵家管理思想发展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更是有着丰富的内容,但由于字数的原因,笔者在这里只作略微的介绍。
三、历史以及现实意义
中国兵家管理思想,是一座伟大的精神宝库,到今天仍然留存着四五百种兵家论著,卷轶浩繁,内容丰富,历史悠久。
可以说,不仅在军事管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管理哲学史、管理人文关系史、科学技术史中也占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组织、计谋、运筹、知道了中国历史上千百次有声有色的战争,培育了众多著名军事管理家,而且早在一千年前就已经流传到外国,成为国外许多著名军事人物和企业家爱不释手和极力推崇的著作。
虽然时过境迁,兵家管理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不再局限于与军事领域,而是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在发挥着它的作用。
所以对于兵家管理思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商场即战场,竞争即战争。
不论是军事组织,还是企业组织都面临着共同的课题,如何捕捉机会,抵御威胁,规避风险,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吸纳代企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不过只有一两百年的时间,而中国兵家管理思想却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所以现代的企业管理者必然会汲取中国兵家管理思想的精髓,以兵家的决策、谋划、权变等思想精华来补充现代市场竞争机制。
这既为兵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再生提供和创造了机会,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兵家思想的巨大历史作用,各种事实也同样证实了这种说法。
社会依旧在不停的发展和前进,但逝去的历史不会改变,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对那些曾经发生过的进行研究,汲取其教训以及经验,来指导我们以后的发展。
兵家管理思想同样如此,虽然孕育他的时代不再继续,但是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它一如既往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有义务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让它继续来指导我们未来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