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中国之根
泱泱华夏,作为唯一幸存的古文明的发源地,中国的文化之根系蜿蜒壮大,经久不衰。
处于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追寻中华的根,拾起那些珍贵的文化宝藏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车轮滚滚,从原始社会“茹毛饮血”,历经上下五千年的社会动荡,历史风云,环境变动.......到今日现代生活智能化,中国文化在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中,不断向前,愈走愈远。
铿锵甲骨,成就文明的起源。
原始社会的人们没有语言,没有文字,于是没有社会性质上来维系人类关系的文明。
当古人,发明出在兽的甲骨上刻写图形、字形来记录事情的方法是,不知不觉中,中华文化露出了萌芽。
华夏文明由此起源,因此奠定了后代辉煌而灿烂的文化根基。
甲骨文被世人发掘的时期,正巧处于西方列强践踏,欺辱中国的时间段内。
它的问世一是给了世人以极大的震撼,感受到了在那些形象、生动的文字之间流露处的中国文化之魂;二是给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以极大的文化信心和希望。
让他们相信,中国是不会被任何国家打垮的,因为文化的力量无比强大,其对精神的塑造性无可替代。
铿锵甲骨,为中华文明开启了通往精彩的大门。
唱念做打,为文化之树添枝加叶。
“人生如戏”。
京戏的
舞台上,一腔一势,勾勒的是人生的精彩亦失意,正义亦邪恶,爱亦恨,喜亦悲.......观赏京戏,仿佛在观看我们自己的人生。
京戏作为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娱乐艺术形式,几百年来,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滋润着人们的心灵,给人启迪,给人新的知觉,新的闪念。
京戏,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绚烂一笔。
红红火火,连通古今之文明,或许甲骨文于今天只可供人观摩,或许京戏也逐渐少见,但,“年画”、“鞭炮”、“剪纸”等与年有关的文化习俗,连接了古人与今人的生活,不曾被遗忘,不曾在历史中褐色;“爆竹声中一年除,春风送暖屠苏”,鞭炮代表着红火,代表着希望;形态各异、精致美观的剪纸、年画寄寓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中国人民将“年”作为一年的新起点,奋斗的新起点。
从古到今,延续不断。
正是其中内含怕文化因素,连通了古今,连通了祖祖辈辈的心。
“根若在,梦就在,心不死”,没有繁盛的根系,撑不起一棵苍天大树,若根系正在萎竭,枝叶亦岌岌可危,因此,中华文化的辉煌不可在我辈手中断送,守住我们的根,传承中华文化是强国的必经之路,亦是我们的使命。
追寻文化之根,重塑文化之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