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1、完善切词工作(2月末)
2、总结归纳额济纳汉简词汇性质(3月初)
3、比对《汉语大词典》,进行新词新义研究(3月初)
4、整理通假情况,逐一考释考证(3月中旬)
5、撰写论文初稿(3月下旬)
6、完成初稿,交导师修改(4月初)
7、修改论文(4月末)
8、最终定稿(5月初)
五、参考文献
1、文獻著作
[1] 魏堅主編,《額濟納漢簡》,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华东师范大学2012级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额济纳汉简词汇专题研究
中国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专业
学生姓名
顾舒婷
学号
10120110218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额济纳汉简是继居延汉简、居延新简之后,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发现的第三批居延简。这批汉简内容丰富,涵盖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作为两汉时期重要的出土文献和一手的宝贵资料,额济纳汉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下用字用词方面的特色和习惯,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可以较为清楚地了解这一时期的语言面貌。
3、额济纳汉简中通假情况的研究。额济纳汉简广泛出现通假情况,整理汉简所见通假字,对于了解两汉时期的用字现象、区分简牍中的字和词、理解简牍的释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1、参照《额济纳汉简释文校本》,结合《额济纳汉简集释》,对额济纳汉简进行逐字逐句的切分,划分标准基本以词性为主,力图做到每个字、词都有所落实,同时对于不同字词的释义做一个初步的描写。
1、额济纳汉简词汇特点的研究。整体把握额济纳汉简词汇的特点,对于深入研究额济纳汉简有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对词汇的意义、分类、使用频率等的研究,基本了解额济纳汉简词汇的使用特点。
2、额济纳汉简中的新词新义问题。新词新义问题是近年来词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一部分拟将额济纳汉简与《汉语大词典》进行比较,以《汉语大词典》作为重要的参考和判定标准,增补一些词典编纂之时没有收录的新词和新义,同时广泛寻找例证,对其进行补充,力图做到有据可循.
[6]中國簡牘集成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簡牘集成》,敦煌文藝出版社,2001年。
[7](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2年.
2、論文期刊
[1] 安豔嬌,《額濟納漢簡集釋》,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4月。
[2] 雷長巍,《額濟納漢簡注釋》,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年6月.
[3] 李黎,《額濟納漢簡詞語通釋》,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4月。
额济纳汉简出土后,各类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先后有《额济纳汉简》、《额济纳汉简释文校读》、《额济纳汉简释文》、《额济纳汉简释文校本》等书问世。以上书目研究内容虽然涉及到额济纳汉简释文的订误、术语考释、简牍形制等基础方面的讨论,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还是集中在汉简内容所涉及到的某种制度或者某些方面,如政治事件、法律用语、文书运行、边境防御、社会经济、历史地理、生态环境、职官、术数等领域,其中又尤以历史文化领域居多,如《<额济纳汉简〉王莽诏书令册排列次序新解》、《<额济纳汉简〉册书再讨论》、《<额济纳汉简>所见日历研究》等,而以文本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对汉简中的语言文字方面更是关注甚少.
[2]孫家洲主編,《額濟納漢簡釋文校本》,文物出版社,2007 年。
[3]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著,《居延漢簡釋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
[4]呂志峰,《东汉石刻砖瓦等民俗性文字资料词汇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
[5]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商務印書館,2003 年。
2、通过统计,归纳出词汇在词义、类别和使用频率上的一些特点,得出有理可循的结论。
3、根据初步划分出的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进行比对,同时广泛寻找例证,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是否成词、作何释义,能否作为新词新义。
4、根据切词阶段所整理出的通假字,逐一进行考释和考证,力求做到客观、全面.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4]葛紅麗,《<居延新簡>詞語通釋》,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4月。
六、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七、开题答辩小组意见
小组成员签字:



教务处编制
但是,额济纳汉简的主要内容以文书居多,对于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所以,本文拟选择词汇作为研究对象,以专题的形式,对其进行研究。
基于上述原因,拟将论文定题为《额济来自汉简词汇专题研究》。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拟以《额济纳汉简释文校本》一书为研究基础,结合《额济纳汉简集释》,从词汇学角度出发,立足于文本本体,初步将以下三方面定为主要的研究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