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物质间纷繁复杂的转化关系是化学的魅力所在,下列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SiSiO2Si B.NO2HNO3NO2

C.FeFeCl3Fe D.SSO2S

【答案】C 【详解】

A.Si+O2加热SiO2;SiO2+2C高温Si+2CO,选项物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故A正

确; B.3NO2+H2O═2HNO3+N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选项物质转化在一

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故B正确;

C.2Fe+3Cl2加热2FeCl3,Cu+2FeCl3═2FeCl2+CuCl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在铜的前面,

铜不能与亚铁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FeCl3CuFe的转化无法一步实现,故C错误; D.S+O2点燃SO2,SO2+2H2S═3S↓+2H2O,选选项物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故D正确; 答案选C。

2.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迅速退色 B.不退色

C.先退色后又恢复红色 D.慢慢退色

【答案】B 【详解】 Cl2和SO2同时通入到溶液中,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若Cl2和SO2的物质

的量相同,它们在溶液中反应恰好没有剩余,即没有漂白性的物质剩余,故溶液不会褪色,故选B。 【点睛】 Cl2、SO2都具有漂白性,同时它们的漂白性都需要在湿润的环境中才能得以体现;若将这

两种气体以物质的量比为1:1的方式通入到溶液中,二者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无漂白性的物质;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气体的漂白原理也不相同,Cl2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了HClO,该物质具有强化性,漂白作用是不可逆的,而SO2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了H2SO3,该物质可以和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漂白作用是可逆的。

3.下列四种有色溶液与SO2气体作用,其实质相同的是( ) 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②品红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详解】 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②品红溶液与二氧化硫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色的物质,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③溴水与二氧化硫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④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体现二氧化硫的酸性; 综上所述,①③反应原理相同,答案为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B.富含硫单质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

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3

D.常温时将Fe片放入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是因为Fe和浓硫酸不反应

【答案】B 【详解】 A. 新制氯水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只能说明氯水中某种成分具有漂白性,不能肯定Cl2表现

出漂白性,A错误; B. 富含硫单质的矿物,比如硫磺粉,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B正确;

C. 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2,但不能直接生成SO3,C错误;

D. 常温时将Fe片放入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是因为Fe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钝化膜阻止了

反应的进行,D错误。 故选B。

5.为了确定某物质是否变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达不到实验要求的是( ) A.K2SO3是否被氧化(BaCl2溶液) B.新制氯水已经完全变质(紫色石蕊试液) C.KI是否被氧化(淀粉溶液) D.FeSO4是否被氧化(KSCN溶液) 【答案】A 【详解】 A、K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为K2SO4,K2SO3、K2SO4和BaCl2反应都会生成白色沉淀,故

BaCl2溶液不能达到实验要求,A错误;

B、新制氯水中存在Cl2+H2OHClO+HCl,HClO不稳定、易分解,随着HClO的分解,平

衡不断右移,最终新制氯水会变质为盐酸溶液,失去漂白性,故使用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后,不褪色,可以说明氯水完全变质,即紫色石蕊试液能达到实验要求,B正确; C、KI会被空气氧化生成I2,I2遇到淀粉溶液,溶液会显蓝色,故淀粉溶液能达到实验要

求,C正确; D、FeSO4会被空气氧化为Fe2(SO4)3,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FeSO4已被氧

化,故KSCN溶液能达到实验要求,D正确; 故选A。 6.下列试剂能用于鉴别CO2和SO2的是 A.BaCl2溶液 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D 【详解】 A、CO2、SO2均不能和BaCl2溶液反应,故BaCl2溶液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A错误;

B、CO2、SO2均能和NaOH溶液反应,但都没有明显现象,故NaOH溶液不能用于鉴别CO2

和SO2,B错误;

C、CO2、S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澄清石灰水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C错误;

D、SO2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O2不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用于鉴别CO2和SO2,D正确; 故选D。

7.下列“解释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序号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浓硫酸滴到纸张上,纸变黑 浓硫酸有脱水性

B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先变红,随后褪色 氯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和 漂白性物质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有CO32-

D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强脱水性,遇到有机物后,“强行”以H2O的形式脱去有机物中的H、O元

素,从而使有机物碳化变黑,A正确; B、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HCl使石蕊变红,HClO再氧化石蕊成无色物质,氯水的酸性

主要靠HCl体现,漂白性靠HClO体现,B正确;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一定是CO2,还可能是SO2,故该溶液中的离子可能是

CO32-、HCO3-、SO32-、HSO3-中的一种或者几种,C错误;

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NH4+

和强碱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反

应产生NH3,D正确; 故选C。 【点睛】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般认为是CO2,和酸反应产生CO2的离子有CO32-、HCO3-

,在分析时,这两种离子都要考虑到;此外,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若题中没有说明,也要考虑到SO2,相应的,和酸反应产生SO2的离子有SO32-、HSO3-。

8.下列反应中,硫酸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是( ) A.2H2SO4(浓)+CuCuSO4+2H2O+SO2↑ B.2H2SO4(浓)+CCO2↑+2H2O+2SO2↑ C.H2SO4(浓)+NaNO3NaHSO4+HNO3↑ D.H2SO4+Na2SO3===Na2SO4+H2O+SO2↑ 【答案】A 【详解】 A.在2H2SO4(浓)+CuCuSO4+2H2O+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部分降低,部分不

变,则浓硫酸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故A正确; B.在2H2SO4(浓)+CCO2↑+2H2O+2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全部降低,则浓硫酸

只表现强氧化性,故B错误; C.在H2SO4(浓)+NaNO3NaHSO4+HNO3↑中,硫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体现浓硫酸

是难挥发性酸,故C错误; D.在H2SO4+Na2SO3===Na2SO4+H2O+SO2↑中,硫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体现浓硫酸是

强酸,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 结合反应原理,依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准确判断浓硫酸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浓硫酸在化学反应中,若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有二氧化硫生成),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若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仍为+6价,以硫酸根形式存在),浓硫酸表现酸性。

9.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答案】C 【分析】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详解】 A. SO2具有漂白性,与品红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使品红溶液褪

色,A项错误; B. 氯水中存在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错

误; 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项正确; D.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与CO2等物质结合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