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详细信息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详细信息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 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出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 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能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桂林山水》
<记金华 的双龙洞 >
重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学习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初 步了解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在阅读中还要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引导学生体会这 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
《七月的 天山》
在写法上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体现了一步一景的描写方法。作者抓住七月的天山雪峰、 飞溅的雪水、原始森林和天山深处的野花来展现天山的美,这些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用自 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课文中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子,可以让学生抄下来。(虽然略读课文 强调粗知大意,在词句训练方面一般不作过高要求,但有些略读课文,适合摘抄、仿写 或拓展的练习,在教学中仍可灵活处理,如三上的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建议
识字教学 课前预习 课堂展示 相机指导 阅读教学 1.注意读的层次; 2.注意读的方式; 3.注意读的重点;
口语交际教学 1、确定内容,制定标准; 2、布置任务,观察过程; 3,引导评价,提高能力。
习作教学 激发兴趣 养成习惯 互评互改
第一组: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 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 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 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 积累,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古诗词三 首》, 要求背诵、默写,了解诗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词”这 种文学形式,是学生在教材中第一次接触,教师可以讲讲词与古诗的不 同。教材中选的《忆江南》是白居易同题词的其中一首,另外的两首可 以让学生搜集,也可由老师告诉学生,但不作为学习要求。选做题可在 第一课时进行布置,第二课时课文上完后再进行交流。 作者采用一步一景、再把所看到的景融为一体的方法来描写桂林山 水。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要结合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和课 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去体会;还要学习“把……比 作……”的形象的描写方法,发现排比句式的主要特点。这是本组课文 的一个训练点,在语文园地“我的发现”中明确提了出来。这里不必教 给学生专门的术语,只要求学生了解和体会这些用法,比如,桂林的山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的水真静啊,静得……桂林的水 真清啊,清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对 身边一两处景物的描述中。阅读链接中的短文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 学习,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能从中感受到漓江江水的特点即可。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 一.教材总览
专题 欣赏美景
以诚待人 探索自然 面对战争
语言训练重点
诵读.品味.积累描写自然景物诗句.学习按一定顺序具体写一处景 物.认识排比句. 品味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的词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说真 心话的训练.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观察搜集.调查访问,能从中有所发现.清楚地 讲述大自然对自己的启示,具体地写出自己在交流中的感受和体验.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看图作 文.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感情色彩.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 力.写一篇关于“生命”的话题作文. 开展一次综合性活动,观察田园风光,了解农作物生长的季节,熟悉农家生活. 学习抓景物特点,用朴实生动的语言描写乡村的生活.描写田园风光.
• 《蝙蝠和雷达》,讲的是人类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 达,使飞机能在夜间飞行。学习这篇课文,了解实验的过程 以及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是教学的重点,可以根据课后习 题的第3题来促进理解。课后还安排了一个资料袋,大致介绍 了什么是仿生学。如果有同学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对这方面 知识进行了了解,可引导他们一起交流,从而进行综合性学 习中期的检查指导。四年级没有安排三年级那种“综合性学 习提示”,但这一环节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所体现。前期的 综合性学习进展如何,会直接影响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习 作和展示台的进行。 • 《大自然的启示》有两个短文,一个是关于生态平衡的内容, 一个是关于仿生学的内容。教学中,可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 具体事例体会大自然所带来的启示,懂得我们应该持有的态 度,不一定将掌握相关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的重点。 • 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三部分,需要结合综合性学习来完 成。展示台只是举例性质的,教学中不必局限于课文中的3个 例子,可引导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开发更多的活动 内容、创造更多的活动形式。 • 我的发现引导学生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可以先引导学生读 读没有副词的句子,再读读加上副词后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效 果有什么不同,从而总结归纳副词的作用。
外貌.动作等方面的词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写自己敬 佩的人。了解双引号的作用.
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习讲故事.练习自由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
二、教材特点
整 体 性: 综 合 性: 自 主 性: 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围绕专题设计导语;围绕专题选择课例;围绕专题安排练习.
第四组: 本组围绕“战争与儿童”的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体裁多样,既有小说,也有书 信、诗歌,它们体现了儿童在战争中的机智勇敢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并特别突出了儿 童在打击敌人的同时,又能保护自己生命的英雄事迹。这是编者价值观的一种转变。这种 转变还体现在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我们专门安排了“热爱生命”的专题,进一步引导学 生要热爱生活,珍爱自己的生命。
第三组: 本组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取材。启示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保护好生态平衡, 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二是要从大自然获得启示,从而进行发明创造。在三年级下册教材 中有一个环境保护专题,学生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对怎样保护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组 课文涉及人类对大自然规律的认识,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比三年级下册的相关内 容要进了一步。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它可以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展开。
• 本组课文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教学中,要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 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和领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的重点。此 外,本组课文篇幅比较长,因此也可以结合默读的读书要求,来训练学生默 读的速度。 • 《夜莺的歌声》一课,对话较多,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找出孩子说的话哪 些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反复阅读,体会这些句子表达出的情感。在此基础 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文后泡泡中的思考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 了解课文内容间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值得提醒大家的是,有的老师在教学 本课时安排学生演课本剧,由于费时较多,且效果不很明显,对课文的理解 帮助有限,我们认为意义不是很大。 • 《小英雄雨来》,课文较长,教学时可以用来训练学生读书的速度和复述课 文。教师要注意阅读时间的要求,上课前自己可以先默读一遍,看看需要多 长时间。参照这个时间,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通读课文,然后说说每一部分 主要讲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学生是否体会到了小英雄的 机智、勇敢),在大体掌握课文内容的情况下,练习复述。
• 《将心比心》,讲述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宽容、理解,课文 简短易懂。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课文最后一段,结合生 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 口语交际与本组专题紧密结合,由课文内容延伸到生活中 的以诚待人事例,从而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锻炼口语 表达能力。教学中可以不受课文和提示语所举事例的局限,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以诚待人的事例,来交流讨 论。讨论是提高认识的过程,对一些不正确的想法、认识, 老师不要仓促地下结论,应该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 解决;学生讲述时要力求做到具体、生动,能够使听者受 到感染,得到启发。 • 习作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说的心里话写下来。本次作文的指 导重点应放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他们的情感方面。 引导学生想好倾诉的对象,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表达内心 的真实感受,不要脱离生活实际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 • 我的发现是前几册教材学习要求的延续,目的是引导学生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勤动笔的习惯,并注意在平时 要多读书看报,从而增加积累,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这 也是一个有关写作的训练重点。
拓 展 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点
认字写字 朗读课文
具体内容
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 字.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词句
把握内容 体会感情 读书交流 听话转述 讲述见闻 书面表达 综合学习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宽带网
围绕本组专题进行的相应延伸拓展学习。学生可以借助画面,了解与五岳相 关的知识,有条件的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料,力图对祖国名山大川有更为广泛 的了解。在教学当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第二组: 本组专题是“以诚待人”。围绕这个专题,我们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它们 都是写人记事的内容。训练的重点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通过讨论解决;初 步了解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方法。本组课文讲述了几则诚信故事,语文园地中的口 语交际与课文密切相关,要求运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交流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 每一件事,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力图突出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读与说相结合。课文中的故事都 有一定的时代感,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认识,受到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的品 质教育。
围绕专题组织活动. 1.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发现,搜集调查去熟悉了解,做做实验搞搞小发明; 2.走进田园观察田园风光,了解四季农作物生长,调查农家生活的情况. 围绕专题自主学习. 1.课后采用“第一人称”语言叙述方式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精读课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文本交 流. 3.语文园地以“我的发现”的题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认识了解一些语言现 象. 围绕专题丰富内容. 1.安排“资料袋”增加相关知识; 2.设置“宽带网”拓展知识面积; 3.利用“展示台”交流活动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