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研究专题
4、“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资料 《梁漱溟全集》,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山东 人民出版社,1989 《梁漱溟先生年谱》,李渊庭、阎秉华,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3 《辜鸿铭文集》,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 《杜亚泉文选》,田建业等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杜亚泉文存》,许纪霖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宽容与理性———“东方杂志”的公共舆论研究 (1904年一1932年)》,洪九来,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6 《吴宓日记》,吴学昭整理注释,三联书店,1998
五四运动研究专题
一、研究资料
(一)综合性史料 《五四运动回忆录》(上、下册),中国社 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79 《五四爱国运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 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社科院近 代史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80
3、有关胡适的研究资料主要有: 《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葛懋春、李兴 芝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胡适文集》(12卷本),欧阳哲生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代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79 《胡适年谱》,曹伯言、季维龙编,安徽 教育出版社,1986;耿云志编,四川人民 出版社,1989
(五)改革开放后,五四运动研究蓬勃发展
三、五四运动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进 展与观点分歧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问题 1、1939年前,一般都认为五四运动是资产 阶级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领 导的。 2、1940年1月,毛泽东提出“具有初步共产 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观点
3、1950年,邓拓提出:“五四运动,是以 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革命小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统一战线为基 础,而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领导骨干的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改革开放后,学者继续就该问题进行论争 (1)陈培均:无产阶级领导的 (2)董令仪: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 分子
(五)报纸期刊资料 《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 《建设》、《星期评论》、《觉悟》、 《东方杂志》《大公报》、《新潮》、 《申报》、《晨报》、《民国日报》、 《每周评论》、《时事新报》、《文汇 报》、《新教育》、《新月》、《湘江评 论》、《曙光》
二、研究概况
(一)20世纪20年代的研究概况 1、五四运动的精神的概括 2、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4、七一五政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 义革命转变完成的标志 5、中共八七会议、南昌起义是旧民主主义革 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完成的标志 6、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中国革 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标志
(三)五四运动是否全盘性反传统 1、林毓生: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全盘化反传统 的 2、沙健孙:五四启蒙思想家反传统集中攻击 的是孔学 3、李良玉:所谓全盘性的传统理论上不能成 立;所谓全盘性的反传统理论上也不能成 立
2、有关李大钊的史料主要有: 《李大钊文集》,李大钊著,中国李大钊研究会 编注,人民出版社,1999 《李大钊遗文补编》,李大钊著,姚维斗、杨芹 编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李大钊生平史料编年》,张静如等,上海人民 出版社,1984 《李大钊史事综录》,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李 大钊研究会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回忆李大钊》,人民出版社,1980 《李大钊年谱》,集体编写,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4
(二)20世纪30年代研究概况 1、反思“五四精神” 陈端志:《五四运动》 2、怎样从新估计“五四”的价值,怎样批判 地接受“五四”未完成的工作
(三)建国后至1965年,五四运动研究的初 步发展阶段 1、一批专著出版 2、《五四爱国运动资料汇编》10册出版 3、发表许多高质量论文
(四)文革十年,五四运动研究为空白
(四)与五四运动有关的人物资料
1、有关陈独秀的史料: 《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三联书店,1984 《陈独秀著作选》,任建树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后期的陈独秀及其文章选编》,张永通、刘传学 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陈独秀书信集》,水如编,新华出版社,1987 《陈独秀评论选编》,王树康编,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2 《陈独秀年谱》,王光远编,重庆出版社,1987;唐 宝林、林茂生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4、留日以及中美贸易的影响
(五)五四运动的“彻底”性问题 1、“彻底地不妥协” 2、带有“一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六)五四精神 1、什么是五四精神 (1)爱国主义 (2)批判旧传统 (3)民主与科学 (4)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忧患
(七)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 1、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五四运动 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必然,也是 中国现代化进行目标选择的转折期 2、五四运动是中国由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 探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转 折点,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 起点
(3)侯新夷:陈独秀领导 (4)王林涛:李大钊的积极推动作用 (5)刘孝良等:陈独秀、李大钊共同领导 (6)黄金华、漆良燕等:资产阶级民主派是 真正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二)五四运动是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 1、中共成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五四运动至中共二大整个过程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 3、1922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陈独秀之反孔首先指向的是与帝制“有不 可离散之姻缘”的孔教,所反对的不是孔 学,而是孔教。 5、五四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全盘反传统,传统 文化“没有断裂,也不可能断裂”。
(四)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在中 国的黑暗统治而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以 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 响。 2、经济上原因 3、五四运动的发生,离不开坚实的民族心理 基础
(八)五四运动与女性研究 1、五四运动将女性从传统的社会中解放出 来
(九)其他几个问题 1、五四运动的时间断限,即“狭义”与“广 义” 2、巴黎和会上中国拒绝合约实现的原因问题 3、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存在的几个倾向性的问题
1、照抄照转现成结论,以革命领袖的某些论 断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把研究工作停留 在解说现成结论上。 2、研究工作中的片面性。如过分强调一个阶 级,一种知识分子、一种思潮的作用,而 忽视全面的研究,贬低其他阶级、其他知 识分子、其他思潮的作用。
(三)反映五四运动在各地情况的资料: 《五四运动与北京高师》,北京师范大学校史 资料室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五四运动在天津》,天津历史博物馆、南开 大学历史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 《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上海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五四运动在武汉》,张影辉、孔祥征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五四运动在山东资料选辑》,胡汶本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 《五四运动在河南》,庞守信、林浣芬编, 中州书画社,1983
《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耿云志主编,黄山书 社,1994 《胡适论争集》,耿云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8年 《胡适自传》,胡适,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胡适的日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编,中华书局,1985 《胡适学术文集》,姜义华主编,中华书局, 1993 《胡适全集》,季羡林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二)专题性的资料: 《五四时期的社团》(4册),张允侯编, 三联书店,1979年 《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中华全国妇女 联合会妇运史研究室编,三联书店,1981 《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陈崧 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新民学会资料》,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 省博物馆编,人民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