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我国交通运输可持续进展的若干原则可持续进展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也是我国中长期进展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即在我国工业化和都市化的进程中,要实现社会经济进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循环。

本文讨论可持续进展的由来和内涵,及其对交通运输进展战略的阻碍,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进展应当遵循的原则,从而为制定和实施可持续的交通运输进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一、可持续进展是交通运输进展战略制定的依据可持续进展被确定为我国现代化的一个重大战略以来,各行各业将可持续进展作为本部门或本行业的指导原则,并体现在各项打算和规划之中。

同样,可持续进展也必须是交通运输进展战略制定的重要依据。

了解可持续进展的由来、内涵及其对交通运输进展的阻碍,是制定交通运输可持续进展战略的第一步。

可持续(sustainable)一词最早产生于生态学,80年代初甚至更早的时刻在国外的林业和渔业等学科中出现可持续性一词,如由于砍伐、火灾、虫害等因素产生的森林蓄积量减少不能超过森林的自然生长量,在生态学上称为可持续治理(sustainable management),又被翻译为可持续经营。

可持续进展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产生于80年代。

1980年,国际自然爱护同盟(IUCN)在《世界自然爱护大纲》中第一次使用了可持续进展一词,要紧是从自然爱护和资源永续利用角度提出的。

1981年美国世界观看所所长布朗在《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中,从社会进展的角度提出了可持续进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

1992年在里约召开的地球首脑会议上,可持续进展在《21世纪议程》等文件中成为全球的共识。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持续进展,能够给出不同的定义。

自然科学从水、土地等自然资源和环境等生命支持系统的角度,认为可持续进展“应以地球承载能力为限度”;经济学则从人的福利方面考虑,“当进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时,也不应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

社会学家则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考虑可持续进展,强调“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

布伦特兰报告《我们共同的以后》中关于可持续进展的定义是从哲学和伦理学角度提出来的,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进展”。

上述定义是目前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概念。

可持续进展包含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三维尺度,是一个复合系统;可持续进展的目的在于实现世世代代的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和生态安全。

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相互依存,紧密相关,这是由这一复合系统的整体性所决定的。

经济系统离开资源和环境的依托,经济就不能进展而将走向衰退;社会系统离开经济系统的支撑,人类文明就不能出现而会走向原始;同样,假如没有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资源环境就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在环境退化和生态安全受到威胁时,也将没有经济实力和良好的机制使之得到恢复和改善。

同时,可持续进展的复合系统是动态的,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互为依存,协同演进。

我国曾有“持续进展”和“可持续进展”两种用法。

1990年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环境与进展委员会报告——《我们共同的以后》,其中用的是“持续进展”;1993年10月国家科委和国家计委组织召开了《中国21世纪议程》国际研讨会,会议材料“《中国21世纪议程》在行动”中也用了“持续进展”一词,但其中附一讲明:“依照外交部的建议,本文中的‘持续进展’均改为‘可持续进展’”。

1994年7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通知,同月“中国21世纪议程高级国际圆桌会议”召开,在国务院文件和圆桌会议上均采纳了可持续进展的提法,由此“可持续进展”一词开始在国内广为使用。

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有许多可持续进展思想的精华。

据研究,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就有爱护正在怀孕或产卵期的鸟兽鱼鳖的思想和封山开禁等等法令。

在宽敞人民群众所熟悉的语言中,也有大量的反映可持续进展思想的词汇,例如“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细水长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等,也有许多反映不良的、不可持续进展的或“败家子”行为的语言,如“坐吃山空”、“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等等。

尽管这些词汇不能涵盖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的可持续进展的全部内容,但却是我国宽敞人民群众最容易理解的可持续进展的深刻内涵,这也是有利于我国可持续进展战略实施的文化氛围。

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可持续进展,能够指进展要有后劲,立足当前,着眼于以后,着眼于长远;要能够接着进展下去,一直进展下去,并为以后的进展制造条件,而且还不能毁了“进展”的根。

假如将可持续进展比作是“接力赛”,则每一代人就象接力赛中的一位“运动员”,人类社会的可持续进展就象“接力棒”从前一位运动员手中传递到后一位运动员的手里。

在接力的过程中,每一位运动员不仅自己要能够快速地跑到终点,而且还要将“接力棒”顺利地传递到下一位运动员手中,不能将接力棒掉到地上或为下一位运动员带来不必要的苦恼。

从投资的角度看,只要我们今天的投资不阻碍改日的进展,而是有利于改日的进展的,那么,这种投资是有利于可持续进展的。

依照里约可持续进展宣言精神,结合中国的国情,我国实施可持续进展战略应当体现以下原则。

一是可持续进展的核心是进展。

首先,进展是硬道理,必须通过进展以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那种认为我们必须停止经济进展以爱护环境的观点是不可取的;没有当前的进展,以后的进展也就没有基础。

另一方面,进展又必须是可持续的,不能竭泽而渔;在追求当前经济进展的同时必须有长远观点,既要考虑当前进展的需要,又不能以牺牲以后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高速度;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满足当代人的进展。

二是重视进展的协调性。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均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资源和环境对经济社会进展的制约明显。

着眼于以后的进展,我们必须在当前经济进展和提高资源承载力之间合理配置资源,适当加大对资源勘察、环境整治、以及旨在防止自然资本枯竭和减少的技术创新的投资,以维护自然资本,扩大资源环境的供给能力。

三是要强调进展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

可持续进展应该是幸免单纯依靠扩大资源投入和消费来增大经济的总量,而要以尽可能低的资源代价达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要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使各种经济活动更加有效,单位经济增长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更少,单位投入所产生的废弃物更少,从而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

四是要强调进展的公平性,包括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公平、资源利用和进展机会的公平等方面。

应当把消除贫困作为最优先的领域,同时重视区域进展的均衡性和公平性,政府应当爱护承受能力差的阶层,给予落后地区在政策上的支持,促进地区间的协调进展。

事实上,持续进展和可持续进展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持续进展是对进展状态的描述,要求进展的速度相对稳定,不能有大起大落;而可持续进展则强调进展的能力和进展的后劲,如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从而为中长期进展奠定基础提供条件。

交通运输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进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谓能力建设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即人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运行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

没有人的能力的提高,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因而也就难以实现可持续进展;有了高素养的人力资源,假如没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人的潜力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也就难以实现跨越式进展,实现后来者居上;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进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这种物质基础就会增加经济社会的运行成本,甚至制约经济社会的进展。

能力建设的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重视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将之放在实现可持续进展目标的最优先位置;制度创新是进展的动力之一,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才能使国家的进展得到保证;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为持续、健康、稳定的经济进展奠定基础,交通运输进展的重要性正是体现在这一方面。

二、交通运输可持续进展必须遵循的原则要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进展,一方面,交通运输的进展必须与我国的经济社会进展需求和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另一方面必须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进展奠定物质基础。

在这一总体思想下,我国交通运输的进展,应当遵循以下的若干原则。

1.有利于经济进展的原则。

交通运输是经济进展的必要前提,即便不能称为经济活动的“火车头”,也是经济增长的“车轮”。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投资和消费的规模扩大,区域分工进一步进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交流便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都将增加客货运输的需求。

进展交通运输,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通,提高我国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能力;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且能带动相关行业的进展、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增加就业机会等。

在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后,支持增长的条件依旧存在,我国仍能保持适度高速的进展,这就需要交通运输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结构的调整,精细、高值产品和鲜活易腐等物资的增加,提高了对运输时效和质量的要求。

此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当前扩大内需、启动市场的一条重要途径,更能为中长期进展提供基础。

因此,有利于经济进展应成为制定交通运输进展战略的首要原则。

2.以人为本原则。

经济进展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因此,交通运输的进展也要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我国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之后,人们的消费需求有了更多的选择,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不仅要求提高生活质量,“出行”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人们不再满足于一般的客运服务,更需要有高质量的服务。

对安全的需求也是人类的最差不多需求之一,因此,安全问题是交通运输进展战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997年我国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达73861人,受伤190128人,损失折款逾18亿元。

从死亡人数看,不管是绝对量依旧按车辆平均的相对数,差不多上世界第一。

交通运输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应当加大对交通安全治理和设施建设的投入,力争在车辆不断增加的条件下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逐步下降。

只有如此,才能在享受高效运输给社会经济带来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交通事故所造成的负面阻碍。

总之,交通运输的进展要将提供快速、准时、舒适和安全的服务成为交通运输进展的原则之一。

3.社会公平的原则。

社会公平包括进展机会均等、地区间及不同代人之间的公平等,交通运输的进展要将为人们制造平等的进展机会放在重要位置。

缩小地区差不是公平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是一个低收入的国家,又是一个幅员宽阔、人口众多的进展中的大国。

由于区位、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人文、历史条件各异,各地的进展条件不同,进展基础不同,进展的速度不同,从而形成了区域间进展的不平衡以及收入的差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