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璨,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享誉世界久已。

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

大体说,青铜器在原始社会后期开始萌芽,夏代初步发展,商周鼎盛,春秋战国繁荣,秦汉则变革、中兴,两晋南北朝至隋唐走向衰落,宋元明清仿古和作伪。

一、原始社会后期青铜器的萌芽1.原始社会后期青铜文明的发生(1)出现铜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金属器物,这种金属器物最先是铜制品。

铜器的出现不仅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而且也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也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因此,冶铜术的发明,铜器的制作和使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2)发明冶铜术的物质基础①社会大分工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经济在人们的生活中越发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劳动效率的提高,人们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产品,这就引起了社会大分工,首先是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其次是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这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在考古发现中,大汶口文化和比之稍晚的龙山文化,都反映出了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占有情况。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生产工具的锋锐与坚硬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剩余产品的增多,给人们追求美的愿望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条件,这是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金属工具和小件装饰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农业、手工业的分工,使金属制造业与制陶、玉石、纺织一样,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因此,向青铜文明迈进的步伐更大了。

②冶炼铜矿石我国原始社会晚期,人们为了制作石制农具、工具和武器,在开采和选择石料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和认识了含有铜质的石头和自然铜,或铜锡混合的矿石。

为了能从矿石中冶炼出铜,人们把长期烧制陶器的生产经验用在冶铜上。

烧制陶器的温度一般在950℃-1050℃,而铜的熔点在1080℃,两者的温度相当接近,这就为冶炼铜矿石提供了重要的燃烧条件。

③熟练掌握磨光和钻孔等技术原始社会后期,人们能制作多种工具、武器与生活用具,娴熟地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等技术,并且造型准确。

特别是在玉器的制作上,已经运用了切割、雕琢、磨等一整套技术,反映了高超的制作工艺水平,这为铜器的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原始社会后期铜器的主要特征(举例)(1)铜片:1956年在西安半坡、1973年在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里,各发现了一个铜片,两个遗址依碳-14测定分别距今为6000多年和5000多年。

半坡的铜片为薄长条形,姜寨的铜片为薄圆形,经有关方面测定,前者为含镍20%的白铜;后者为含锌25%的黄铜。

(2)铜刀:1977年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遗址和1975年在甘肃永登连城蒋家坪马长遗址各出土了一件铜刀,前者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后者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东乡林家铜刀特征是:背凸,刃微凹,刀身前部呈弧状,刀把与刀身分界不明显;永登连城铜刀已残,只存刀体的前半部,刀呈凸背凹刃状。

两者都是锡青铜,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制品。

3.原始社会后期铜器的几个问题关于青铜器的起源,尚无一致定论。

二、初步发展的夏代青铜器1.考古学对夏文化的探索从考古发现的有关夏朝的遗迹情况来看,五十年代初期在河南登丰玉村发现的遗存就早于商代前期郑州二里冈的遗存,以后又在郑州洛达庙、偃师二里头先后发现同类遗存。

由于二里头遗存在同类遗存中内涵最丰富、最典型,因此学者们就将这一类遗存定为“二里头文化”。

根据各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二里头文化属夏代文化。

从理论上讲,在物质文明发展史上,夏代已进入青铜器文明时代。

2.夏代青铜文明的渊源我国最早的青铜制品:甘肃马家窑文化出土的公元前3000年的青铜刀。

3.夏代青铜器的种类与特征(1)工具①锛:扁平体,横剖面呈梯形,弧形刃,长11.4、厚0.5、刃宽2.9厘米②凿:一面刃,横剖面呈梯形或矩形③锥:呈向一面弯曲的扁平体,横剖面近似椭圆,四棱聚合成锥头④刀:形制简单⑤鱼钩:钩体弯成半圆形,钩尖尖锐,靠近顶端有一周凹槽,以系线(2)武器①镞:双翼形、圆叶形和四棱形②戈:曲内、直内③戚:钺的一种,窄长身,刃部略外侈,身中部凸起,内与身间两侧有阑(3)容器①爵:形体单薄、束腰、平底②斝:壁较薄,作侈口,束腰,平底,一鋬,三棱锥状足,口沿有二短柱③鼎:器壁较薄,作圆腹,平底,锥形四棱空心足,口沿一对半圆形耳,一耳对应一足,另一耳在两足之间4.夏代青铜铸造业的影响以郑州二里冈为代表的商代前期青铜器,继承和发展了二里头铜器,出现了多种食器、酒器与水器。

器物造型准确规整,装饰动物或几何形的单层花纹,较以前大为长进。

商代后期是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铜器数量与种类都较多,器物造型浑厚中寓精巧,花纹繁缛中寓细腻,且有精工的铭文。

从商代后期青铜器制作的水平和总的特点可进一步看出我国古代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风格,自成体系,为世界古代青铜冶铸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图1 夏乳钉纹平底爵三、高度发展的商代青铜器1.商代青铜冶铸业的概况商代青铜器可分为前后两大期:殷商前期和殷商后期。

商代的青铜冶铸业,完全由商王室和奴隶主贵族所控制。

从近年发现的大量有关冶铸资料看,冶铸工业除集中在王都外,各级奴隶主贵族的都邑也都设有大小不同的生产作坊,大批奴隶在作坊内劳动,青铜冶铸业规模相当大,尤其是在商代后期青铜工艺达到了高度发展时期。

人们已经能够准确地掌握青铜的含锡、铅比例,可根据铸造器物的不同,按比例加锡、铅。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一份合金比例表,在中国和世界冶金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陶范法这时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不但会铸造圆形器,而且还会铸造难度更大的方形器。

陶范法铸造青铜器无论是单扇范法,还是合范法,一般都是一次浇铸成。

随着青铜铸造业的发展,由于要完成某种铜器造型上的需要,发明了分铸法。

所谓分铸法即某件铜器器体上的某些部件先单铸好,然后再与整体合铸在一起。

2.商代前期青铜器的种类与特征1952年在河南郑州二里冈发现了商代前期文化遗迹,以后学者们即以“二里冈”作为殷商前期文化的代表。

(1)食器:鼎,鬲,甗,(2)酒器:爵,觚,斝,尊,罍,盉,卣(3)水器:盘,盂(4)兵器与工具:戈,矛,戟,钺,镞,刀,锛,凿,斧,锯,鱼钩特征举例:(1)1974年郑州张寨杜岭出土的两件大方鼎,均为斗形方腹,立槽耳,四柱足,腹表每面左、右下的边侧饰乳钉纹,腹部上端饰兽面纹,器的整体谐调平稳。

(2)鼎器的重要特征:一耳与一足相对应,另一耳则在两足中间。

(3)戈:援狭窄,有上下栏,有的内部中心有一小穿孔。

(4)钺:体呈长方形,中一圆形孔,弧形刃。

(5)矛:体似柳叶形,中部起脊,靠近銎处有一对钩形纽,镞为双翼式。

3.商代后期青铜器的种类与特征商后期的青铜器是以安阳殷墟出土的为代表。

大量事实证明,商代后期青铜器铸造业,比前期又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青铜器的时代鉴定方法,尤其是对绝对年代的确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铜器铭文本身的研究考察。

根据青铜器铭文内容和铜器本身其它方面的特征,可以确定出一些殷商末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在殷商铜器断代上开拓了一个新阶段。

(1)食器:鼎,甗,簋,盂,三联甗(2)酒器:方彝,偶方彝,尊,方罍,壶,瓿,缶,兕觥,斝,盉,爵,觚,觯(3)水器:盘(4)乐器:铙新创造——青铜盛酒器鸟兽尊:象尊、鸮尊、猪尊等等。

这些象生铜器,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既是实用品,又是优美的青铜艺术雕塑,坚刚璀璨,光辉永恒,透视出古代匠师的智慧与技巧。

4.商代后期青铜器铭文内容简说青铜器上铸或刻的字,现在一般称“青铜器铭文”,也习称为“金文”或“钟鼎文”。

铜器种类丰富而复杂,商代铭文在器物上的部位,由于器种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鼎、簋:器内底或内壁鬲:口沿内壁甗:甑的内壁觚:圈足内觯:器内底或盖内尊、罍:圈足内、盖内、器口内或腹内壁瓿:器内底卣:内底、盖内或圈足内方彝:器内底兕觚:盖内铙:口缘内戈:内上殷商后期铜器铭文字数一般是一个字,二三字,十几字,几十字不等。

殷商铜器铭文虽然与西周铜器铭文无论在数量上和重要性上都不能相比拟,但不容忽视的是它对金文的继续发展起了开拓和奠基的作用。

图2 商叶脉纹镜图3 商兽面纹方鼎图4 商三羊尊图5 商四羊方尊图6 商虎食人图7 商青铜人面图8 商猪尊图9 商立人像图10 商兽面纹大甗图11 商戈卣四、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继续发展西周时代由于礼乐制度的发展,青铜器铸造业较商代更为兴旺发达,这时不但青铜器数量较商代较多,而且在青铜器铸造业上的许多方面达到更高水平。

从青铜器本身特点上看,西周初年多因袭商代后期特征,而中、后期则更多地出现了本时代的特色。

1.西周时期青铜冶铸业简况陶范容器:鼎范,簋范,觚范,觯范,卣范,尊范,罍范武器:戈范,镞范,车马器:辖范,泡范2.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分期与断代已故郭沫若先生率先利用铜器铭文对青铜器进行断代,其他学者也有各自的断代方法。

关于西周青铜器的分期,根据西周历史发展和青铜器本身的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阶段。

前段从武王至穆王,称西周前期;后段从共王到幽王,称西周后期。

主要风格:庄严厚重器物的种类:食器:鼎、簋、甗,鬲、豆不多见酒器:爵、觚青铜礼器组合:爵与觯,鼎与簋鼎制:列鼎制度形制:三足器柱足与蹄足并存花纹的主要题材:兽面纹和夔纹铭文:发展到上百字3.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内容与历史价值贵族常将他们一些思想或大事铭刻在铜器上,且内容丰富,铸刻铭文的目的主要是称扬祖先之美,以及记载贵族的“功绩”。

铜器铭文内容保存了古代的大量史料,是古人的真实手迹,与古籍相较,有很多优点,其真实性、可靠性更强。

西周铭文书体称大篆或籀文,是汉字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因此也是研究汉字字体发展演变和书法艺术史的重要资料。

西周铜器有很多都带长铭,应该说,这时是以文字为主,器物为辅。

西周青铜器铭文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但也有从左向右读的。

西周铜器铭文内容分类:(1)祭祀(2)思想意识上的天命和德治(3)策命与赏赐(4)阶级压迫与反抗(5)对外战争与征伐(6)赏赐土地与土地制度的变革(7)职官名(8)礼仪制度(9)训诰(10)计时法图12 西周何尊图13 西周淳化大鼎图14 西周鸳鸯尊五、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繁荣1.春秋战国时期大型铜矿和青铜铸造遗址的发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数量多,种类涉及各方面内容。

典型遗址: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山西侯马的青铜铸造遗址。

2.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发展与创新这时仍继承着商周以来制作铜器的传统方法——陶范法,有单范铸造和合范铸造。

铜器铸造在我国古代一般是采用范陶法,留存的优美的各类青铜器,证明此种方法无论是铸小件或大件的铜器都有着良好的艺术效果,但铸器形、雕镂复杂的铜器则表现出了它的弱点,为了克服这一弱点,又发明了失腊铸造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