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皮革制品企业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并从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实施、教材开发、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对模块化课程的教学与实施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作过程;模块化课程;教学研究
“模块”源于英文Module,原意指具有独立功能、可灵活组合的部件。

“模块课程”即教学内容以模块为组织形式的课程,模块化课程模式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综合化,并以职业分析为依据划分模块,以工作过程的各任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围绕能力或技能形成组织教学内容。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于2009年立项了“皮革制品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课题。

经过研究和试验,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效果明显,毕业生职业技能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吻合,缩短了适应企业工作过程的时间,受到了皮革制品企业的欢迎。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题组派出专业老师深入皮革制品企业,通过与技术专家、毕业生代表、岗位从业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座谈、研讨,确定皮革制品专业高职人才面向的主要岗位群。

并对主要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工作职责和任职要求,分解出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和规范。

对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合并,得出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并由此确定主要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以此为基础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置对应的专业模块课程,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模块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制订出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以每个专业方向上所面对的具体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为基础,组成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实行项目教学;学生经过职业技术能力强化培养,对将要面对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非常熟悉,毕业生职业技能达到中级或高级工的水平,提高就业竞争力。

皮革制品企业(以鞋靴为例)的主要工作过程为:订单——产品设计——制板——划裁——制帮——制底——组装成型——整饰——检验——包装——入库——交付——销售。

根据皮革制品企业工作过程岗位能力要求,上述工作过程主要包含4个环节:产品开发设计、工程技术支持、生产技术管理和产品营销,因此皮革制品专业课程设置为产品开发设计类、制鞋工程类、生产技术管理类和产品营销类4大模块课程。

4个工作环节中,主要有12个职业岗位,对应12个工种,根据这12个工种相对应的岗位能力,开发和设置12门专业子模块课程。

职业岗位与专业课程模块设置见表1。

表1 职业岗位与专业课程模块设置表
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子课程模块
鞋样手稿设计手绘造型设计能力
设计类课程模块鞋靴造型设计模块
鞋样电脑设计电脑造型设计能力鞋样3D设计模块
帮样设计与制作帮样设计与制作能力
工程类课程模块鞋靴帮样结构设计模块
划料和裁断皮革材料识别能力皮革材料模块
台面与车缝鞋靴零部件制作技能台面与车缝操作训练模块
鞋楦底设计与制作鞋靴楦底设计
与制作能力鞋靴楦底设计与制作模块
帮底结合帮底结合技能帮底组合工艺实训模块
成品鞋靴制作皮鞋制作技能鞋靴工艺技术模块
鞋靴生产管理鞋靴生产管理的能力管理类课程模块鞋靴生产管理模块
QC 成鞋品质检验能力鞋靴品质检验模块
鞋靴产品营销鞋靴产品营销的能力营销类课程模块鞋靴产品营销模块
鞋靴贸易谈判鞋靴贸易谈判的能力鞋靴贸易谈判模块
在皮革制品专业培养方案中,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如英语、计算机、就业指导等)模块和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制订出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以每个专业方向上所面对的具体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为基础组成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实行项目教学;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二、校企合作,推进核心课程建设
根据皮革制品专业工作过程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要求分析,经过专业建设委员会的论证,确定皮鞋工艺、鞋类帮样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鞋靴楦底设计与制作、鞋类造型设计、鞋靴品质检验等能力为本专业的核心能力,是体现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为此,确定《鞋靴工艺技术》、《鞋样3D设计》、《鞋靴造型设计》、《鞋靴楦底设计与制作》、《鞋类帮样结构设计》、《鞋靴品质检验》6门专业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重点建设。

依据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每门专业核心课程辅以支撑课程,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为加强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程,开发以项目化、职业化为特征,以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建设紧扣岗位任职能力要求,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以典型项目来承载课程教学内容,采取校企共建的方式开发课程模块。

为保证课程建设确有实效,模块化课程标准制订、模块化教材开发都要求合作企业全程参与。

三、模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学生依据自己的个人规划选择职业方向后,人才培养方案将保证该职业方向的每一项重要专业能力在学习期间都能按照实际岗位标准得到有效锻炼。

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到高等教育需要的宽基础,又要考虑到面向就业岗位的专门化,合理安排课程模块和教学内容。

2、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根据企业真实的开发设计与生产项目,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共同确定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工作,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将认知学习过程、职业行动相结合,将学生的个体行动和适应外界要求相结合,在完成项目与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
业素质,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培养职业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等职业素养。

3、加强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教育
在模块化教学方案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优能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因材施教,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对学生全程创新创优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和履行职业岗位职责的能力。

四、构建模块化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保证模块化教学的质量,必须建立学院、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定性化、定量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覆盖教学各环节的质量考核信息卡与档案,实施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系部成立教学质量督导考核小组,构建起与教师责、权、利相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五、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成效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的“皮革制品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课题,通过实施模块化教学,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结合,模块课程内容贴近生产实际,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素质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经过3年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与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皮革制品专业现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湖南省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编写模块化特色教材8本;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院级带头人2名;皮革制品专业被评为湖南省精品专业,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参考文献:
[1]李运河.我国鞋类专业发展历史及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皮革》,2009(1):55-57.
[2]谢金楼. 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大力培养皮革制品专业人才[J].《中国皮革》,2004(3):96-97.
[3]蒋乃平. 模块课程及其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51-53.
[4]龚小勇.就业导向的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构建及实施[J].《职教论坛》,2005(10).主要研究方向:皮革制品设计与制造、职业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