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第五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三)微波溶样技术
1.微波溶样原理 2.微波溶样装置:微波炉、消化容器、防腐蚀容器 3.微波溶样技术的应用:食品和生物样品的分解等
三、干扰成分的分离除去
(一)透析法:水溶性物质常用透析法来提取,方法是 取捣碎的样品或匀浆置于半透膜内,浸泡在纯水中,因 膜内含有大小不同的分子和离子而具有较高的渗透压, 膜外的水分子能不段通过半透膜进入膜内,由于高分子 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或离子能通过半透膜进 入膜外水中,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二)挥发法:挥发性物质常用挥发法进行分离。 (三)顶空法:顶空法是将成分复杂的样品置于密闭系 统中,经恒温一定时间达到平衡后,测定蒸气相中被测 成分的含量,便可间接得到组分在样品中的含量。
(二)干灰化法
1.干灰化法分类
高温灰化
低温灰化 常压高温分解法 高压干灰化法 氧瓶燃烧法
2.灰化法的优缺点
优点:有较低的空白值 缺点: 能处理看较多的样品 易造成被测组分的挥发损失 可提高检出率 回收率低 适应范围广 操作简单、需要设备少
3.提高回收率的措施 (1)采用是适宜的灰化温度:通常选用500—550℃灰 化2h,或在600 ℃灰化0.5h,一般不要超过600 ℃。 (2)加入助灰化剂:如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氧 化镁、硝化镁。 (3)促进灰化和防止损失的措施:样品灰化后如不 变白,可加入适量酸或水搅动,帮助灰分溶解,解除 低熔点灰分对碳粒的包裹,在继续灰化,这样可缩短 灰化时间,但必须让坩埚稍冷后才加酸或加水。
2. 典型性 争对污染或怀疑污染的,掺伪或怀疑掺伪的和中毒或怀 疑中毒的食品,应采用典型的认为可疑的食品,然后送 交化验室检验。 3.适时性 所谓适时性就是让我们工作中有一个强烈的概念。因为 我们要监测的食品总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在发生不断的变 化,为了得到正确结论就不能坐失良机。
(三)食品样品的采集方法
(四)液—液萃取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它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 同而达到分离。 (五)固相萃取法:它利用SEP—PAK柱对样 品提取液中待测成分的截留作用,与其他不易 被截留的成分进行分离,然后用少量洗脱液将 被测成分冲洗下来,而与此条件下不易被洗脱 的成分相分离。

二、食品样品的无机化处理
• 测定食品中的无机成分时,共存的或与无机物结合的大 量有机物质将干扰测定,故预先必须将所有的有机物进 行破坏除去,使待测的金属或非金属转变成无机物的形 式,然后进行测定。 • 破坏有机物质的操作,称为样品的无机化处理,主要可 分为湿消化和干灰化两类。 (一)湿消化法 • 湿消化法简称消化法,是常用的样品无机化方法之一。 • 通常是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 等氧化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
1.采集步骤 分三步:依次获得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
2.采集方法 (1)包装固体样品 对包装的固体样品(件、袋、桶、包、箱、盒、瓶)可 按不同批号分别进行,对同一批号的样品采样数可按理 论公式S= 进行,其中S代表采样次数(分数),n 为样品总数。 (2)非包装固体样品 散装粮食、水产品、肉类、水果、蔬菜等非包装样品, 采集时应针对待测项目的要求和样品的性状具体对待, 必须充分注意代表性。 (3)液体物料(如植物油、鲜乳) 包装体积不大的:可按 总件数 / 2确定采样件数 大桶装的或散(池)装的:用虹吸分层取样
1.常用的氧化性强酸在消化中的特点 2.常用的消化方法 单独使用硫酸的消化法 硝酸—高氯酸消化法 硝酸—硫酸消化法 3.消化的操作技术 敞口消化法 回流消化法 冷消化法 密封罐消化法
4.消化操作的注意事项
(1)消化所用的试剂,应采用纯净的酸及氧化剂, 所含杂质要少,并同时按与样品相同的操作,做空白 试验,以扣除消化试剂对测定数据的影响。 (2)消化瓶内可加玻璃珠或瓷片,以防止暴沸,凯 氏烧瓶的瓶口应倾斜,不应对着自己会他人。 (3)在消化过程中需要补加酸或氧化剂时,首先要 停止加热,待消化液稍冷后才沿瓶壁缓缓加入,以免 发生剧烈反应,引起喷溅,造成对操作者的危害和样 品的损失。
二、食品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一)样品运输 生鲜样品:冰冻运送 易挥发样品:密封运送 水分较多的样品:装在几层塑料食品袋内密封 干燥的样品:牛皮纸盛装 (二)样品保存
(三)样品保存注意问题 1.包装容器
玻璃容器:最好是硬质玻璃 塑料容器 纸袋:不适宜盛装挥发成分的样品及油脂的样品 铝制、不锈钢制容器:不宜用于醋、盐渍菜等样品 布袋
2.贮存时间 各种样品保存时间不宜过长 3.贮存场所 一般不能及时分析的样品应放在专用房间来自冰箱或冷 库中保存,不能随意乱放
三、食品样品的制备
1. 除去非食用部分 2.除去机械杂质 3.均匀化处理
第二节 食品样品的前处理
一、样品前处理的意义
(一)样品处理的目的 1.浓缩被测成分,提高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2.消除共存组分对测定的干扰 3.通过生成衍生物等前处理方法,使一些通常难以获 得检测信号的待测组分转化为具有较高响应值的化合 物。 4.经过前处理后的样品更易保存和运输 5.除去样品中对分析仪器哟有害的组分,延长仪器的 使用寿命。
(二)样品前处理的地位
一个完整的食品分析过程,应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 分析测定、数据处理和报告结果五大步骤。其中样品处理 所需时间占整个分析时间的60%以上。 (三)样品取出来的评价依据
评价前处理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一般应遵循以下准则: 1.所选方法应能最有效地除去测定的干扰成分 2.待测组分的回收率要足够高 3.操作简便、省时 4.尽量避免使用昂贵的试剂和仪器,以保持成本低廉 5.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不产生影响
第五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第一节 食品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制备
一、食品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的重要性和分类
采样就是从原料或产品的总体中抽取样品的过程。 采样是分析中最基础的工作。 (二)食品样品的采集原则 1.代表性 • 所采样品应该是具有高度代表性的平均样品,否则 分析结果再准确也毫无意义。
• 作为所代表的样品既不是含待测组分最高的也不是含 量最低的,而应取其中等含量。 如:蒸馏酒在生产上的“去头弃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