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自贸区)首轮谈判于3月26日至28日在韩国首尔举行。

有关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构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和韩国的一些学者当时提出了创建中日韩共同体的主张。

在2002年11月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中方向日韩两国提出了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至此,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进入了官方可行性研究阶段。

中日韩三国构成了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与北美、欧盟旗鼓相当,三国GDP之和占世界的20%,进出口额占全世界的17%。

但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欧盟相比,中日韩三国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缺少完整、一致的制度框架。

欧洲自二战之后便开始了一体化进程,而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建立起来。

东亚的一体化由南北两翼构成,南翼的东盟十国早在1967年便开始了东盟的构建历程,2015年将建立零关税的共同体。

因此,中日韩三国自贸区的建立不仅是三国经贸关系的深化,也能够改变东亚一体化的结构,改变南北两翼失衡的状态。

中日韩三国自贸区的价值与意义自不待言。

从战略上来看,三国都是贸易型国家而非金融型国家,三国之间的贸易、投资、金融合作能够降低美元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也
能够推动本国经济的转型。

没有三国之间的紧密合作,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便无从展开。

无论从战略远景还是现实利益来看,中日韩自贸区都需要加速推进。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内含信任的因素,自由贸易区也是如此,虽然经贸往来更多的是利益的考量,但没有彼此的政治互信,自贸区的内容也难以充实。

而中日韩之间缺乏的恰恰是信任,尤其是在2012年,领土争端成为中日、日韩关系的障碍。

去年11月26日,日本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日本国民对除中韩以外的国家的好感度在提高,而对中国的好感度降至1978年有调查以来的新低,对韩国的好感度降至1997年以来的新低。

在1838名调查者中只有4.8%的人认为中日关系还不错。

可见,政治的不信任是中日韩三国自贸区的最大障碍。

除了地缘政治方面的阻碍之外,中日韩三国之间还存在着“领导权”之争。

三国都是世界经济大国,相比中日,韩国的经济规模较小,但是人均GDP却远超过中国。

日本的经济总量不小,但是前景比较暗淡,看跌日本经济的人不在少数。

中国经济的质量虽然不高,人均GDP较低,但是潜力巨大。

中日韩之间谁将成为主导者是个问题。

而韩国则想在日本之前与中国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因为韩国与日本在对华贸易方面存在竞争。

中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已经开始,而日本之所以加入三边自贸区谈判也是情势所逼,失去中国这个
巨大的市场,实在不利于日本经济的复苏。

中日韩三国自贸区启动谈判,从短期而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一方面至少表达了三国财经界试图“政经分离”的努力,将领土争端区隔于经济合作之外;另一方面,也释放了一种和解的信号。

三个国家都在2012年进行高层权力的交接,自贸区谈判能够进入轨道,也为新任领导人框定了方向。

谈判进程有可能中断,但很难废弃。

中日韩自贸区不仅是一种经济贸易的合作框架,也是东亚一体化的关键一步。

更重要的是,这是在地缘政治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如期”进行的。

在未来东亚一体化的历史上,自贸区将留下浓重的一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