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毕业论文作者: 学号:系:经济管理系专业: 金融学题目: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中文摘要毕业论文外文摘要目次目次 (6)1 引言 (8)1.1 研究背景 (8)1.2 研究意义 (10)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1)2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条件、形式和动力 (12)2.1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形式 (12)2.2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条件 (12)2.3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动力 (12)2.3.1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宏观经济动力 (12)2.3.2 成立农村商业银行的微观经济动力 (13)3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SWOT分析 (14)3.1 农村商业银行的优势分析 (14)3.1.1 一级法人治理结构和主发起银行成功经验 (14)3.1.2 资产潜在盈利能力好 (14)3.1.3 金融产品和服务“草根性”强 (14)3.2 农村商业银行的劣势分析 (14)3.2.1 资本金规模不大 (14)3.2.2 业务同质化,品种单一 (15)3.2.3 人才储备尚不充分 (15)3.2.4 技术水平落后 (16)3.2.5 企业文化尚未成熟 (16)3.3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 (17)3.3.1 市场需求巨大 (17)3.3.2 党和政府的支持 (17)3.4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威胁分析 (18)3.4.1 产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问题 (18)3.4.2 法律地位与法律责任的明确问题 (18)3.4.3 政策意图和商业本质的协调统一问题 (19)3.4.4 业务范围过于集中,风险突出 (19)3.4.5 竞争压力大,市场份额小 (19)3.5农村商业银行科学发展的SWOT结论 (20)4 农村商业银行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 (21)4.1加大监管力度,明确企业法律地位 (22)4.2加强产权制度改革,优化法人治理结构 (23)4.3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23)4.4加快网点建设步伐,促进集约经济发展 (24)4.5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再造市场竞争优势 (25)结论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8)1 引言1978年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经历了三次政策转型,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建设。
然而,农商行在产权制度、监管体制、经营目标、经营机制等发面仍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矛盾。
本文立足现实分析上述矛盾,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农村商业银行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借鉴产权经济学和现代金融发展有关理论,提出解决现实挑战的路径。
该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1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地进行着改革。
如图1-1所示,第一次转型(1978年~1995年):农村金融由“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到独立的、政商分离的这种组织架构的初步形成,恢复了农信社的合作性。
第二次转型(1996年~2005年):农村金融由国有银行主导下的政商分离格局转为以合作金融为基础的、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工协作的组织体系,构建了以初步建立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
第三次转型(2006年~至今):农村金融由“一农支三农”的瓶颈向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图1-1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三次转型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在改制转型的多种产权形式中,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在农村经济条件较好、金融业竞争较激烈、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地区,将农村信用社根据股份制原则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如江苏大部分地区,包括苏州银行的前身——苏州东吴农业商业银行。
2、在农民收入较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即较贫困的农村地区将农村信用社严格按照合作制原则组建规范的农村合作银行。
建立农村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
对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图1-2所示,截止2010年3月末,全国已有9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准开业,其中,农村商业银行25家,村镇银行35家,贷款公司1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24家,共分布在12个省(区)。
图1-2 2010年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分布其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收资本总额15.36亿元,存款余额18.43亿元,贷款余额14.53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3.02亿元,农村中小企业贷款11.2亿元,分别占贷款总额的66.7%和26.5%,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4.45亿元,累计发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12.1亿元。
图1-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本分布从图1-3我们可以看出,农村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已初步起到了将城市资金引入农村,增加农村资金投入、丰富农村金融体系,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的作用。
然而作为新生事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中面临着品牌公信力不强、资金规模较小、人才短缺、信贷创新不足、支付结算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应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适应金融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村金融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需求特征,农村商业银行政策特性及目前实践情况,对农村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与发展战略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意见。
1.2 研究意义建立农村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中面临着品牌公信力不强、资金规模较小、人才短缺、信贷创新不足、支付结算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适应金融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需求特征,农村商业银行政策牲性及目前实践情况,对农村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历了三次转型的大背景下,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产生的背景和动因分析为立足点,在研究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研究了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即将面临的问题。
作为新生事物,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面临着产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问题,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的明确问题,政策意图和商业本质的协调统一等一系列内部问题,以及人才储备尚不充分,企业文化尚未成熟,业务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诸多外部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应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适应金融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村金融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需求特征,农村商业银行政策特性及目前实践情况,针对上述对内外部问题的研究,从法律地位,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归纳了具体措施。
对农村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并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2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条件、形式和动力2.1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形式农村合作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在合作制的基础上,吸收股份制运作机制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股份合作制这种产权制度,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作制,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而是合作制与股份制的有机结合。
合作制的特点是“社员入股、一人一票、服务社员”,适合于分散、弱小的个体劳动者的经济互助,是一种劳动的联合;股份制的特点是“大股控权、一股一票、商业经营”,适合于市场经济发达、商业化程度高的地区,是一种资本的联合。
农村商业银行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为基础组建。
农村商业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资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