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热奈特 叙事话语(专业教育)
热奈特 叙事话语(专业教育)
特备参考
5
*关于叙事声音
如福楼拜以来,很多西方作家宣称必须限制作 者主观思想情感的介入,追求所谓纯粹客观呈 现,但是即使是像《包法利夫人》这样的小说, 我们也能从中察觉道德的、思想的或审美的倾 向和判断存在。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的种种意图、价值以及各种 权力和意识形态因素,我们通常称之为叙事声 音。叙事声音的内涵类似于通常说的主题。
如文学叙事、广告、影视作品、商业宣传画册、特写照片 或模特形象中,可读出了男性与女性、精英与大众,甚至 东方与西方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后殖民批评家赛义德在分析福楼拜游记时指出了福楼拜叙 述视角背后所隐含的西方中心主义意识:“东方总是被 看……而欧洲人则是看客,用其感受力居高临下地巡视着 东方,从不介入其中,总是与其保持着距离……东方成了 怪异性活生生的戏剧舞台。”
特备参考
14
(3)文化差异(视角与声音)
莫言的《红高梁》中,叙述者用现代的 充满文学色彩的语言,表达生活在过去的普 通人的思维与感觉。
如父亲眼中“半凝固半透明的雾气”, 父亲想到那“秀丽的骡子”,“子弹的飞行 和枪声的飞行,同时被我父亲感知”等等, 这些话语的“视角”,是我父亲这个“十四 岁多的土匪种”,“声音”却来自具有现代 意识的文化人。正是这种视角与声音的反差, 造成了《红高梁》文体风格的特殊。
“当女性外观被物化为芙蓉、弱柳或软玉、春 葱、金莲之美时,其可摘之采之、攀之折之、弃之 把玩之的意味隐然可见。”(孟悦、戴锦华:《浮出 历史的地表》第1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特备参考
9
因此,叙事文本对说与被说、看与被看关 系的调度与转换,往往体现为不同权力与意 识形态的冲突或对话。丁玲《莎菲女士的日 记》一改爱情文学的叙述常规,采用了女性 叙述人视角,并内聚焦于莎菲女士的内心世 界,用女人的眼光、语气观看和叙述男人和 身边的世界,对男性文化权力进行了一次大 胆的挑衅。
叙事话语
特备参考
1
1、视角与声音;2、视角承担者与构成; 一、视角 3、视角的基本类型;4、视角变异。
1、叙述者与真实作者;2、叙述者类型;
叙 事
二、叙述 3、叙述者的人物; 三、故事 3、环境;4、叙事语法。
四、阅读
1、文本类型;2、理想读者; 3、叙述阅读;4、符号阅读; 5、结构阅读。
特备参考
8
*例说叙事声音
有时这种视角是隐蔽的存在,往往体现为叙事 文学中的一些习惯化用语。在这种用语的修辞特征 背后,可以看到一种包含着特定文化、意识形态意 味的视角存在。如传统文学中的关于女性身体的习 惯性用语:弱柳扶风、软香如玉、三寸金莲,等等。 这些常用语背后无疑隐含着一个男性叙述人,用包 含着男性欲望的眼光玩赏着女性:
这表明,简是在和罗切斯特结婚多年后讲 述她的故事的。
特备参考
13
(2)智力差异(视角与声音)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第一部分, 是从班吉这个白痴的角度(视角)讲述的, 当时班吉已30岁,但智力仍停留在3岁阶 段,他没有思维能力,脑子里只有感觉与 印象,而作者中的“声音”是有理智的, 是一个正常人在讲述白痴的感觉。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详细记载了我的微不足道的生 活中的一些事件,我花了差不多十章的篇幅来写我 生命中的最初十年。
显然,作者叙述的是她往日的经历。
特备参考
12
再看第三十八章的结局(视角与声音的
时间差异):
我的故事快讲完了,再说一句关于婚后的 经历的话,再瞥一眼这个叙述中最常出现的 几个人的命运,我就可以结束了。现在我已 经结婚十年了。我知道……
特备参考
10
五四以来,农村文学通常聚焦于某个有着新文化背景的人
物,用他(她)的视角叙述和观看农民。这些文本中的叙述人通 常是居高临下地观看“被看者”。这种叙述视角无疑隐含着精 英与大众、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文化等级区分。鲁迅对这种不平 等关系表示过怀疑。《祝福》中的“我”无力回答祥林嫂问的 有没有阴间的问题,“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 也就遭了芒刺一般”。在祥林嫂的紧盯下,“我”支支吾吾, 这时文本事实上是把有文化背景的“我”放置于一种被看的地 位。
如果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对叙述视角的转换挑衅了男性文 化权力,那么《祝福》这一段叙述则对启蒙精英所习惯的居高 临下的说话方式进行了一次颠覆。
特备参考
11
*视角与声音差异的表现形式
(1)时间差异 时间上的差异是绝对的,如《简爱》中,视角是当 时的简,而叙述者,则是故事发生若干年后的简。 小说第十章开头是这样写的:
认为,谁是叙事文中的观察者(谁看),谁是叙述者 (谁讲),是有区别的——谁看与谁讲之间是不能混 淆的:
(1)视角是研究谁看的,即谁在观察故事; (2)声音是研究谁说的,指叙述者传达给读者的语 言。
——视角不是传达,只是传达的依据。也就是说, 视角是人物的,声音则是叙述者的,叙述者只是转述 和解释人物看到和想到的东西,视角、声音呈分离状 态。
特备参考
2
一、视角
特备参考
3
(1) 视角:谁看(谁观察故事)
1、差异*
(2)声音:谁说(叙述者的语言)
(
一
(1)时间差异
)
视 角
2、差异表现形式*
(2)智力差异
与
声
(3)文化差异
音
(1)视角靠声音表现
3、视角与声音的关系*
(2)声音受制于视角
特备参考
4
*(视角与声音差异)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却
特备参考
6
*例说叙事声音
比如《水浒传》第八回到第九回,从高 衙内调戏林冲、设计陷害林冲到火烧草料 场,前后因果相联,一步步把林冲逼上梁 山。通过这种情节因果关系,显示了官逼 民反的主题,批判了黑暗的政治现实。而 高衙内的身份设置,更加强化了这一叙事 声音。
特备参考
7
*例说叙事声音
叙事视角、聚焦和语态等方面与叙事声音的关系则相对比 较隐蔽。如文本选择谁来说,谁来看(看与被看之间的地 位不平等),在这种形式选择当中隐含着丰富的意味。
特备参考
15
*视角与声音的关系
视角与声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互相依 存,互相限制。 (1)从视角方面看,作为无声的视角,必须 依靠声音(语言)来表现(也就是说,只有通 过叙述者的话语,读者才能得知叙述者或人物 的观察和感受)。 (2)从声音(语言)方面看,声音则受制于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