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个性与共性和谐发展的班集体一个班级是由个性化的学生组成的集体,良好的班级氛围与环境的形成有赖于班级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而良好共性是在个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共性一旦形成,便反作用于个性,促进学生素质的进一步优化。
目前,教育界在个性教育问题上存在两个极端。
一种是过分强调学生的社会化,强调统一,要求一律,扼杀了人的个性;另一种是过分强调学生的个性,教育缺乏必要的引导,学生呈自由发展趋势,多元化和个性化不能与统一性有机结合,结果致使伦理道德滑坡,人际关系冷淡,缺乏合作、理解和认同精神,表现为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违背了教育的本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作为一个班主任,在带班的过程中,我常常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学生个个聪明、活泼、好表现、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具有极强的个性。
怎样让孩子们在班级、校园这个宽广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出自己良好的修养和不同的个性?又怎样让这些个性张扬的孩子们很好地融合在集体中,构建一个个性飞扬、和谐灵动的班集体?带着这些思考,我开始了尝试。
经过深入调查走访,发现了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青春不快乐。
应该说,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不论是从富裕的物质生活来说,还是从多彩的精神生活来说,他们都应该是有幸福感的!如果把他们比作花朵,他们应该是一朵生长在沃土里的花朵;如果把他们比作一棵树,那他们也应该是蓝天白云清风下的一棵树。
但是,我们看到的,我们听到的,我们感受到的事实是:他们当中很多人并不幸福,在成长的历程中承受着很多外界附加给他们的烦恼!生命两重性。
现今的青少年学生,其生命往往呈现两重性。
一方面,充满朝气的生命是天真、烂漫、无畏的,高中崭新的生活让他们满怀着憧憬,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都有美好设计;另一方面,确实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苦闷、彷徨,甚至是错误,比如:学习上仍旧过度依赖老师,好学生普遍有失落感,后进生常常有茫然感;沉迷上网不能自拔,和家长与之间沟通困难等。
在这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懵懂、迷茫、犯错误是不足为怪的。
正因为在青少年生命成长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弱点,才需要做教师的人来引导、扶持和解决。
理想模糊化。
改革开放国门大开,中西方文化混融,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开始悄悄侵蚀学生的灵魂。
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
一些学生盲目崇洋缺少对祖国、对家乡的认同感,传统的道德约束越来越弱,理想信念越来越淡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孩子生活之初的头几年,在他的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他周围的人以及丰富、多方面的人的关系。
”一个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班集体,能让学生充满自信,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做到既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丰富学生个性内涵,培养学生和谐的个性;又依据社会道德要求辨证地评判个性的价值,培养和强化个体对己、对他人、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的良好个性,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形成“和而不同”的个性本真状态。
首先,构建一个良好的学生集体。
建立目标明确,组织团结,纪律严明,气氛和谐,蓬勃向上的学生集体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基础。
没有良好的学生集体,各种教育的努力就会收效甚微,更谈不上是一个和谐的班级。
良好的班级体对学生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每个学生不仅受到其他个别学生的影响,而且受到群体的影响。
置身于其中的学生会感受到有形和无形的压力,学生之间自然会友好相处,也能相互理解、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如果鹤立鸡群,必然会孤军无援,感到孤立,受谴责,没人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因此,对学生各种教育所确定的目标就会变成班集体的共同意志,变成占有主导地位的风气和传统。
这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重要前提。
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
重视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注重学校学生的共同活动和交往,并把班集体的建设作为对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要求和强化管理的内容。
倾注心血、加强引导使班级建立起良好的集体,使学生扬长避短、与人为善,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培养合作心理、责任心理、进取心理,形成“追、帮、赶”的优良学风,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优良班风。
充分发挥这一集体在构建和谐班级中的作用。
具体说,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全员参与集体活动,。
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中的一员,都是班集体的主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集体的形象。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我从刚刚接这个班的那天起,便采取了相应的方法。
我让学生自己选举班委,选出后,由我、班委和全体同学一起讨论制订我们班的班规、今后的努力方向(争创校级优秀班集体),经过这一活动,既使学生参与到班集规划中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律、自强,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促进了学生的个人社会化。
其次,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辨证认识学生个性,做到班级管理兼容学生个性差异。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气质、性格、能力上都存在着个别差异,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个性特点等,这些在生活都会表露出来。
班主任要辨证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要仔细了解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及其发展水平,从而找准班级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结合点,使班级管理与学生个性差异相结合。
在这个转折期里,不管好同学或差的同学,不管男同学还是女同学,他们的行为甚至他们的个性都发生变化,针对这些不同的变化我都及时与家长交流,共同制定一些符合他们孩子个性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互相配合,让他们的孩子的个性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并顺利的度过这个转折期。
同时,还要切实关爱学生个性,做到班级管理张扬学生个性优势。
青少年随着身体发育成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班主任应切实关爱每个学生个性的张扬,并加以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班主任应切实关爱每一个学生,强化服务意识,切切实实为学生个性自由充分发展着想,主动关心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解决学生间纠纷,排除成长中的心理障碍。
同时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班级里安心学习,发展特长,张扬个性。
做到这些,关键是要运用多样的形式,给学生搭建一个舞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
具体做法有三:一是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
班委是班主任的眼睛,对管理班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锻炼和发展班委的管理能力,我将一周中的某节自习课交给班委,由班委决定如何利用本节课,要求班委制定出活动计划,指出组织者、监督者。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主导作用。
通过这项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班委的管理能力和亲和力,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大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二是通过班会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力、培养博爱之心班会要适时,题目由班委和老师一起商讨制订,而形式则由班委和学生一起讨论,集思广益,让学生们直抒己见,自己做主。
这样做班会的内容会丰富多彩,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面对学生之间缺乏爱心的情况,我和班委研究决定,以《我们是明天最美的太阳》为主题,召开班会。
班会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小品、相声、诗朗诵、辩论,同学们从自尊、自重、自强、自爱出发,引申出做人要爱父母,爱同学,爱学校,爱学习,最终通过辩论达到高潮。
这次班会通过全员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之间多了一份相互关心,每个学生都多了一份爱心,每个学生都多了一份自信。
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是明天最美的太阳。
三是正确对待有问题的学生。
学生毕竟生活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低,犯错误是难免的。
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其实他们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想对老师说实话,但又怕挨批评。
他们也渴望被原谅、被理解。
如果对学生大发雷霆,狂轰乱炸,势必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不但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变得紧张,长时间下去还会导致学生厌恶集体、厌恶班主任,同时,班里的其他学生对班主任也会有一些看法,长此下去,会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因此,为了解决问题,要学生对老师讲实话,班主任应该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轻轻地、亲切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学会朋友般的倾听,倾听学生的陈述,必要时,可抚摸学生的头,拉近师生的距离,减少学生的恐惧感。
从学生的叙述中找到学生犯错误的动机,再心平气和的和学生交谈,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倾听,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受到了教育,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人、老师是宽容的人。
我想,学生以后也会宽容地善待他人。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探求出一条“人人参赛、人人评判、各展其才、各显其优”的活动办法,选出“学习最刻苦”、“最乐于助人”、“百米速度最快”、“劳动表现最突出”、“画画最好看”、“唱歌最好听”……这种活动不求全,每周一次,每月一总结,看谁“之最”最多,给予奖励。
这样的形式一展开,人人争“之最”的劲头可大了,每位同学身上的闪光点都得以充分的迸发,尤其是是对差等生效果很明显。
再次,注重个性与共性和谐发展。
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内化个性与改造个性。
在班级中往往有个别学生的个性与班级共性不太和谐,容易影响优良班风的形成。
对这样的学生,既要完善有利于本人发展的个性,又要科学的改造其个性缺陷。
内化个性就是用班级共性形成的舆论力量来约束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把正确的群体意识转化为个人意识,把班级的共性内化为个性。
如班级学生家庭条件环境差距较大:有的来自农村,有的父母双双下岗,这样的学生大多生活朴素;而有一些学生家庭条件较好,表现为花钱大方、刻意打扮,因自身优越感而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的观念,与班级共性格格不入。
对此,我采取“明用暗攻”的战术,“明用”是指在班会上提出此种现象加以分析,营造一种“真正的美是心灵美、人格美、精神美”的审美观,促使他们的个体审美意识发生改变。
“暗攻”就是找学生私下谈心,正确引导,使他们明白自己的审美意识和个性培养的缺陷,从而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完善个性修养。
至今班级已初步形成勤劳正派,朴素大方的作风。
我班士气高昂,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学生对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及班干部的工作,抱肯定的支持的态度;学生之间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乐意遵守班集体公约,行为比较一致;学生都主动关心班集体的荣誉,自觉维护班集体的形象。
共同目标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
个体目标与个体现状的差异体现了学生发展与追求的差异。
集体目标源于个体目标,又高于个体目标。
两者的差异又会诱导学生产生新的追求与需要。
有没有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好差,都能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影响班级的风气。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是不同的自我,每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尽情地去飞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