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
1.社会唯实论
2.社会化
3.冲突
4.社区
5.法理型统治
6.越轨行为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
1.运用拟剧论的关键概念,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现象。
2.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应遵循的规律是什么?
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的过程是怎样的?
4.简述社会控制的三个维度。
5.简述社会分层的主要方法。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两小题共60分)
1.西方社会学主要有哪几种理论?各自有什么特点?
2.试结合集合行为理论的相关观点,分析现阶段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化
解办法。
2/15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
1.社会唯实论
答: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是基于行动者的个体与社会关系体系的关系产生的两种不
同观点。与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是客观真实存在的实体,并且外在于个人、超越于个人不同,
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
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识社
会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该理论坚持还原论的观点,即要研究社会就必须去研究个
人。
2.社会化
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
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
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
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包括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
会化和再社会化五种类型。
3.冲突
答:冲突是指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
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它与竞争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将对方视为敌对者,并将
注意力集中在敌对者身上,而不是集中于目标物上。冲突可能发生于不同层次和多种领域,
3/15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从冲突的性质上划分有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文化冲突等,民族冲突和国家冲突是综合性的
冲突。
4.社区
答: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的内涵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
面:社区是一定的地理区域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共同生活;社区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它
的形成基于人们共同生活中的社会互动;社区是集体认同的一个标志,人们由于共同生活而
产生了对社区所在区域或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认同,视自己为社区的一分子。
5.法理型统治
答:法理型统治建立在正式制订的规则和法令的正当性基础之上;被统治者不再是服从
于统治者个人,而是服从于法规,因为他相信法律和规章制度是正当的和合理的;法理型统
治的典型形式就是科层制。
6.越轨行为
答:社会越轨又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
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
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
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
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
1.运用拟剧论的关键概念,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现象。
4/15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答:(1)拟剧论的内容
①基本观点
拟剧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
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
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②关键概念
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运用了“剧本”、“观众”、“表演者”、“角色”、“前台”、“后台”、
“面具”、“道具”等戏剧用语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按照戈夫
曼的观点:社会生活之所以井然有序,是因为存在着社会互动的规则。
(2)联系实例对生活中的社会互动进行分析
比如:一个饭店的服务员在对客人服务的时候(属于“前台”的表演)是面带微笑、彬
彬有礼的,而到了厨房(属于“后台”),他们会和厨师很轻松地开玩笑,走路的样子可能都
会变得不一样,甚至可能还会抱怨一下客人。而当他们再回到客人身边,他们又会恢复饭店
服务员的角色和相应的行为。
2.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应遵循的规律是什么?
答: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应遵循的规律是:
(1)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①制度变革与创新之所以是必然的,是因为社会生产力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的需
要和自然、社会环境也总是不断地变化,所有这些因素,都为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前提
条件,使变革创新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②制度变革与创新是偶然的,是因为即使具备了上述前提,制度也不一定出现变革与创
5/15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新。一定的制度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变革与创新具有偶然性。
(2)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①制度变革与创新是历史的,因为它是一个包含许多迷误、失败和挫败的复杂的历史过
程。
②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过程中,众多的历史事件间存在着内在因果必然性,即历史是逻辑
的历史,逻辑是历史的逻辑。
因此,制度变革与创新是一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过程。
(3)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①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制度变革与创新也不例外。
②在一定的时期内,制度总是逐渐地、平稳而缓慢地调整规范的内容及其排列组合,改
革自身的内部结构来适应社会的变迁,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③但是,当上述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制度就会发生急剧变化,其根本性质也随之发
生变化。
(4)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制度变革与创新还是一个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①可能性是指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客观条件,包括物质条件、思想条件和科学条件等。当
这些条件成熟时,制度创新就具备了可能性。
②现实性是指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完成。
因为变革与创新的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性,所以在许多情况下,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可能
性已经具备,但制度变革与创新却没有发生。因而,要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必须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性,依靠人们的艰苦努力。
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的过程是怎样的?
6/15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答: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转型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过去30多年的改革
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社会保障体制各个领域实施改革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①通过对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改革而应付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改革住房制度以解决
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
②为了解决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社会保障福利与经济制度不协调问题。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保障制度转型
进入90年代以后,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逐渐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并且在这
一阶段的改革不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社会保障制度
的基本模式和总体构架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
①90年代社会保障改革是一种带有根本性的制度转型
a.社会保障基本目标的变化;
b.社会保障各个领域中的制度转型,包括基本模式的转型、运行机制的变化和组织模
式的转型;
c.社会保障水平总体的变化。
②90年代的福利改革表现在社会保障及福利体系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全面性的转型。
4.简述社会控制的三个维度。
答:社会控制度的三个维度分别是:力度、刚度和致密度。
(1)社会控制度三个维度的各自含义
①控制力度,用来表明社会成员的社会活动空间的大小,力度越大,表明社会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