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畜禽疫病防治马寄生虫病

畜禽疫病防治马寄生虫病


叶状裸头绦虫:寄生于马、骡和驴的盲肠、回肠 叶状裸头绦虫:寄生于马、骡和驴的盲肠、 后部和结肠内。虫体全长2 偶可长达8 后部和结肠内。虫体全长2~5㎝,偶可长达8㎝。 头节小,上有4个杯状吸盘, 头节小,上有4个杯状吸盘,每一吸盘后方各有 一个特征性的耳垂状附属物。无顶突和小钩。 一个特征性的耳垂状附属物。无顶突和小钩。
发育史
雌虫将体前部伸出肛门外产卵, 雌虫将体前部伸出肛门外产卵,虫卵在肛门周 经口入动物体内 围发育→感染性虫卵→经口入动物体内→小肠 幼虫逸出→入大肠→成虫
诊断 1. 参考症状 尾根部发痒,脱毛,皮炎。 尾根部发痒,脱毛,皮炎。 2. 虫卵检查 刮取肛周污物涂片检查虫卵。 刮取肛周污物涂片检查虫卵。 3. 虫体检查 严重感染时,可在粪便中发现 严重感染时, 虫体。 虫体。
三、马尖尾线虫病(马蛲虫病) 马尖尾线虫病(马蛲虫病)
又称蛲虫,是由尖尾科、尖尾属的马尖尾线虫寄 又称蛲虫,是由尖尾科、尖尾属的马尖尾线虫寄 生于马属动物的大肠内而引起的疾病 而引起的疾病。 生于马属动物的大肠内而引起的疾病。全国各地 均有分布。 均有分布。 本病的特征症状为臀部发痒,故又称“痒尾症” 本病的特征症状为臀部发痒,故又称“痒尾症”。 臀部发痒
诊断、防治:参照牛、羊莫尼茨绦虫病。 诊断、防治:参照牛、羊莫尼茨绦虫病。
二、马副蛔虫病
马副蛔虫是寄生于马属动物体内最粗大的一 种线虫。虫体近似圆柱形,两端较细, 种线虫。虫体近似圆柱形,两端较细,外形与猪 蛔虫相似。雄虫长150~280mm, 蛔虫相似。雄虫长150~280mm,尾端向腹面弯 曲。雌虫长180~370mm,尾部直,阴门开口于 雌虫长 ,尾部直, 虫体前1/4部分的腹面。 虫体前 部分的腹面。 部分的腹面 诊断、防治:参照猪蛔虫病。 诊断、防治:参照猪蛔虫病。
大型圆线虫属于圆线科、圆线属 虫体较大 粗硬,长为14~ 虫体较大, 大型圆线虫属于圆线科、圆线属,虫体较大,粗硬,长为 ~47mm, , 形如火柴杆状,呈红褐色或深灰色。主要有三种: 形如火柴杆状,呈红褐色或深灰色。主要有三种: 特征是口囊基部背侧有 个大型 尖端分叉的背齿, 个大型、 (1)马圆形线虫 特征是口囊基部背侧有1个大型、尖端分叉的背齿, ) 腹侧有2个亚腹齿。 腹侧有 个亚腹齿。 个亚腹齿 特征是口囊内无齿 又称为无齿阿尔夫线虫。 口囊内无齿, (2)无齿圆形线虫 特征是口囊内无齿,又称为无齿阿尔夫线虫。 ) 特征是口囊底部有 个耳状的亚背侧齿。 口囊底部有2个耳状的亚背侧齿 (3)普通圆形线虫 特征是口囊底部有 个耳状的亚背侧齿。 )
防治
防蚊子叮咬,灭蚊。因症状不明显,一般不进行治疗。 防蚊子叮咬,灭蚊。因症状不明显,一般不进行治疗。
(二)马、羊脑脊髓丝虫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马属动物和羊,马属动物患病后, 本病主要发生于马属动物和羊,马属动物患病后,逐渐丧 马属动物和羊 失使役能力,重病者多因长期卧地不起,发生褥疮, 失使役能力,重病者多因长期卧地不起,发生褥疮,继发 败血症致死。羊患病后,症状和马属动物相似。 败血症致死。羊患病后,症状和马属动物相似。
诊断
1. 皮内试验 用指形丝状线虫制备抗原,皮内注 用指形丝状线虫制备抗原, 射,可进行早期诊断。 可进行早期诊断。 2. 参考症状
治疗
早期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典型症状出现后再进行治疗, 早期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典型症状出现后再进行治疗, 难以治愈。常用药物为海群生 难以治愈。常用药物为海群生 。
预防
a. 马圆形线虫头部侧面 b. 无齿圆形线虫头部侧面 c. 普通圆形线虫头部腹面
诊断、防治:参照牛、羊捻转血矛线虫病。 诊断、防治:参照牛、羊捻转血矛线虫病。
五、丝状虫病 (一)牛、马腹腔丝虫病
丝状线虫指丝状科、丝状属的一些线虫, 丝状线虫指丝状科、丝状属的一些线虫,多寄生在腹腔 内,故又称腹腔丝虫。牛丝状线虫病,马脑脊髓丝虫病, 故又称腹腔丝虫。牛丝状线虫病,马脑脊髓丝虫病, 浑睛虫病,三种病的病原体是同一种虫体的不同发育阶 浑睛虫病, 段。
1. 控制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蚊 蚊 2. 定期普查牛只 3. 阻断传播途径 ——牛、马、羊分开饲养 牛 4. 药物预防
(三)浑睛虫病
马属动物浑睛虫病的病原可能有三种:指形、 马属动物浑睛虫病的病原可能有三种:指形、鹿、间或马 丝状虫的童虫。牛浑睛虫病的病原多为马丝状虫的童虫。 丝状虫的童虫。牛浑睛虫病的病原多为马丝状虫的童虫。 长约1~ 乳白色, 形态 长约 ~5cm ,乳白色,线状,其形态构造均近似各 乳白色 线状, 该虫的成虫。 该虫的成虫。 发育史 参阅牛马丝状虫病。 参阅牛马丝状虫 牛马丝状虫病 常侵害马 牛的一只眼,多为1~ 条虫体 条虫体, 症状 常侵害马、牛的一只眼,多为 ~3条虫体,游动于 眼前房中。早期表现为羞明 流泪, 羞明, 眼前房中。早期表现为羞明,流泪,角膜和眼房液轻度浑 眼睑肿胀,瞳孔放大,视力减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浊,眼睑肿胀,瞳孔放大,视力减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在眼内发现虫体即能确诊。 诊断 在眼内发现虫体即能确诊。 治疗 角膜穿刺法取出虫体(中兽医:开天穴取虫)。 角膜穿刺法取出虫体(中兽医:开天穴取虫)。 参照马、羊脑脊髓丝虫病(腰痿病)。 预防 参照马、羊脑脊髓丝虫病(腰痿病)。
形态
雄虫体形小,白色,体长 ~ 雄虫体形小,白色,体长9~12mm;有一根交合 ; 刺,大头针状。雌虫长可达150mm,尾部细长而 大头针状。雌虫长可达 , 尖,可达体部的三倍以上,未成熟时为白色,成 可达体部的三倍以上,未成熟时为白色, 熟后为灰褐色,阴门开口于体前部 附近 附近。 熟后为灰褐色,阴门开口于体前部1/4附近。
大裸头绦虫:寄生于马、骡和驴的小肠后半部, 大裸头绦虫:寄生于马、骡和驴的小肠后半部, 偶然见于胃、盲肠和结肠内。成虫全长大 偶然见于胃、盲肠和结肠内。成虫全长大80 cm, , 最宽节片大2.5 cm。头节宽大,吸盘在顶部,颈 最宽节片大 。头节宽大,吸盘在顶部, 节短。 节短。
侏儒副裸头绦虫:寄生于马、 侏儒副裸头绦虫:寄生于马、骡等家畜的十二指 肠、空肠和回肠内。虫体全长3cm,宽5 mm。 空肠和回肠内。虫体全长 , 。 头节小,颈节短。 头节小,颈节短。
形态
乳白色,线状。长数 至 余 , 乳白色,线状。长数cm至10余cm,尾端部卷曲呈螺旋 形。口孔周围有角质环围绕,在背、腹面,有时也在侧 口孔周围有角质环围绕,在背、腹面, 面,有向上的隆起形成唇状,肩章状或乳突状的外观。 有向上的隆起形成唇状,肩章状或乳突状的外观。
雄虫交合刺1对 不等长,不同形; 雄虫交合刺 对,不等长,不同形;在泄殖腔前后有乳突 数对。雌虫阴门在食道部,产微丝蚴。 数对。雌虫阴门在食道部,产微丝蚴。 常见的牛、马丝状线虫有三种: 常见的牛、马丝状线虫有三种: 1. 马丝状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腹腔、胸腔、盆 腔,雄 马丝状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腹腔、胸腔、 虫长40~80mm ,雌虫长 ~150mm。 雌虫长70~ 虫长 ~ 雌虫长 。 2. 鹿丝状线虫 :寄生于牛、羚羊、鹿的腹腔,雄虫长 寄生于牛、羚羊、鹿的腹腔, 40~60mm,雌虫长 ~120mm。 ~ ,雌虫长60~ 。 3. 指形丝状线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牦牛腹腔,雄虫长 指形丝状线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牦牛腹腔, 40~50mm,雌虫长 ~80mm。 ~ ,雌虫长60~ 。
六、马副丝虫病(血汗症) 马副丝虫病(血汗症)
马副丝虫病是由丝状科副丝属的多乳突副丝虫寄 马副丝虫病是由丝状科副丝属的多乳突副丝虫寄 生于马的皮下组织和肌间结缔组织中引起的疾病 引起的疾病。 生于马的皮下组织和肌间结缔组织中引起的疾病。 临床特征:常在夏季引起马躯干部位的皮肤出血, 临床特征:常在夏季引起马躯干部位的皮肤出血, 如同出血汗,故称血汗症。(详见296页 如同出血汗,故称血汗症。(详见296页)。 。(详见296
第九章
马的主要寄生虫病
一、马绦虫病
马绦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的有三种, 马绦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的有三种,即:叶状 裸头绦虫、大裸头绦虫和侏儒副裸头绦虫。 裸头绦虫、大裸头绦虫和侏儒副裸头绦虫。这三 种绦虫都寄生在马属动物的肠道内。 种绦虫都寄生在马属动物的肠道内。主要危害幼 驹,当寄生数量多时可引起死亡。 当寄生数量多时可引起死亡。
致病作用和症状
成虫寄生于腹腔,致病作用不明显, 成虫寄生于腹腔,致病作用不明显,故临床一般无可见的 症状。 症状。
诊断
取动物外周血液检查,发现微丝蚴即可确诊。 取动物外周血液检查,发现微丝蚴即可确诊。 即可确诊 1. 压滴标本检查 暗视野可见活动的虫体。 暗视野可见活动的虫体。 2. 厚涂片检查 厚涂片干燥后置水中泡,再镜检微丝蚴。 厚涂片干燥后置水中泡,再镜检微丝蚴。
发育史
外周血液, 雌虫产幼虫 →微丝蚴 →经血循→外周血液,当蚊子吸血 将幼虫吸入体内 感染性幼虫, 时→将幼虫吸入体内→感染性幼虫,当含有感幼的蚊子 再吸健康牛、马血时,又将感幼注入健康牛、马体内, 再吸健康牛、马血时,又将感幼注入健康牛、马体内,在 腹腔内发育为成虫。 腹腔内发育为成虫。 当含有指形丝状线虫感幼的蚊子吸非固有宿主马 羊血时 当含有指形丝状线虫感幼的蚊子吸非固有宿主马、羊血时, 指形丝状线虫感幼的蚊子吸非固有宿主 将感幼注入马、羊体内, 经淋巴、 将感幼注入马、羊体内, 经淋巴、血循→脑、脊髓→童 虫。 经淋巴、 童虫。 经淋巴、血循→眼前房→童虫。
形态
本病的病原体是指形丝状线虫的童虫。乳白色,丝线状, 本病的病原体是指形丝状线虫的童虫。乳白色,丝线状, 指形丝状线虫的童虫 长1.6~5.8cm,其形态特征已基本近似成虫。 ~ ,其形态特征已基本近似成虫。
发育史
参阅牛马丝状虫病。 参阅牛马丝状虫病。
症状
主要表现为后躯和后肢运动失调,腰背不灵活, 主要表现为后躯和后肢运动失调,腰背不灵活, 后躯和后肢运动失调 不能急转弯,不能后退, 不能急转弯,不能后退,强行后退时呈犬坐姿势 或倒地。严重时两后肢完全不能负重, 或倒地。严重时两后肢完全不能负重,甚至呈瘫 痪状态。针刺后躯,反应迟钝或消失。 痪状态。针刺后躯,反应迟钝或消失。在没有继 发病或并发病时,病畜体温、呼吸、 发病或并发病时,病畜体温、呼吸、脉搏和食欲 等均无明显变化。重症者多因长期卧地不起, 等均无明显变化。重症者多因长期卧地不起,发 生褥疮,继发败血症导致死亡。 生褥疮,继发败血症导致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