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归纳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归纳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归纳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备选答案①遥感(RS) ②地理信息技术(GIS) ③地理位置④矿产资源区域差异的成因、表现及分析方法区域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发展的水平、方向、人们的生活特点等都有差异,在分析区域差异时一般按成因、表现的思路进行,注重因果关系的分析并对区域发展的条件进行评价。

1.成因不同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之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方面的差异。

2.表现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经济、社会、城市、文化、人口。

3.分析方法在考查区域有关的内容时,一般会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而且是突出了这几项内容间的内在联系:位置—特征—评价—发展。

具体分析如下:(1)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判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训练相关的能力,如对区域空间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准确描述等。

(2)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成因等。

(3)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分析: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人口、聚落、文化等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

4.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整治和开发利用)分析根据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评价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充分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最佳发展,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其基本内容包括:资源条件、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经济结构调整、重大工程建设等国土整治内容。

图甲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图乙是中国东北地区简图,请你比较这两个地区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1)自然环境特征相似性方面的比较:①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矿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方面的比较:【解析】本题以美国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为背景,对比考查两地区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第(1)题,地理位置主要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气候的相似性,首先看气候类型是否相同,假如气候类型不同,注意寻找气温或降水的共同点。

第(2)题,农业结构包括农、林、牧、副、渔的比重,其中基础部门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交通条件的对比要注意分析主要交通方式发展的差异。

第(3)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持续发展可从产业改造、发展科技、引进人才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等方面考虑。

【答案】(1)都位于中纬度地带,都临近海洋(都位于国土的东北部) 都以平原为主大陆性气候都较强(或冬夏温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 都有丰富的煤和铁矿资源(2)技,提高生产效率;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国家政策给予支持;加强交通建设等。

1.读我国三大地区GDP占全国比重增幅图,完成(1)~(2)题。

(1)该图说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 )①区域之间差距扩大②中部塌陷③中部发展速度明显加快④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中部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出现图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B.与东部地区相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C.劳动力丰富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解析】第(1)题,中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增幅由1%以上降至0.5%,说明中部经济发展相对下滑,即“中部塌陷”,与此同时,东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增幅则由5%上升至6.4%左右,区域之间的差距明显加大。

第(2)题,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是中部地区的优势,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基础设施较差,城市群的经济实力弱,带动能力弱。

【答案】(1)A (2)B我国三大自然区地理环境特征比较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如下图:1.东部季风区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青藏高寒区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1)~(3)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③B.①②C.②③ D.③④(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生产方式落后④水资源短缺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根据区域轮廓判断可知,甲为塔里木盆地,乙为海南岛。

第(1)题,甲区域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出现在气温最高的夏季。

第(2)题,甲、乙两区域经济相对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劳动力价格低,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夏季两地热量充足。

第(3)题,甲、乙两地地形多山,生产方式落后,乙地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

【答案】(1)C (2)B (3)C2.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C.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D.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2)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界线及区域特征。

(1)联系课本知识可知答案。

(2)青藏高原气温季节变化小,日变化大;西宁地区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答案】(1)D (2)C综合检测(一)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某行政区域的空间结构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具有一定界线但界线是不确定的B.有一定功能C.具有独立性,不会对其他区域造成影响D.内部存在差异性,与周边区域具有连续性2.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可能表示城市B.b可能是城市群C.d可能是公路 D.c可能为农业区【解析】第1题,题干中已经告诉我们是某行政区域,因此具有明确的界线,具有一定功能;具有独立性,但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其他区域相互联系和交流的。

第2题,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上看:d可能是公路,因为d呈线状分布;a可能是农业区,原因是面积较大,距交通线远;c可能是城市群,看其形态是大城市的周围分布着小城市,因为此处位于交通干线的交会处,交通便捷,人口集聚,经济发达;b可能表示城市,分布在交通线附近,而且分布较均匀。

【答案】 1.B 2.C我国东、中、西地带性经济差异是一切自然、经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完成3~5题。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3.影响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因素中属于社会原因的是( )A.地理区位 B.气候条件C.矿产资源 D.开放政策4.有关东部经济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交通便利 B.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C.能源、原材料丰富 D.环境问题严重5.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 )①高科技产业②高能耗产业③高燃料消耗产业④高污染工业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地理区位、气候条件、矿产资源都属于自然因素,只有开放政策是社会因素。

第4题,东部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能源、原材料相对不足。

第5题,由于东部经济带能源、原材料相对不足,所以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是高能耗、高燃料消耗产业。

【答案】 3.D 4.C 5.B6.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小的原因可能是( )①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②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下降③所产粮食大量出口④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A.②④B.③④ C.②③D.①④【解析】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人口、城市密集,城市、工业、交通等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耕地面积下降,再加上耕地破碎,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增加,粮食增产贡献率下降。

【答案】 D2012年8月8日3时第11号超强台风“海葵”在我国浙江象山登陆。

受“海葵”影响,广东、福建、浙江风大雨急。

结合下图,回答7~9题。

7.台风中心位置的确定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8.台风路径的预测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9.台风过境后受灾面积的获取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解析】GPS具有定位的功能,GIS具有分析、模拟、预测的功能,RS具有实时准确获取信息的功能。

【答案】7.B 8.C 9.A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

完成10~11题。

10.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A.河流分布 B.地形特征C.商店布局 D.客货流量11.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A.甲与乙 B.甲与丁C.乙与丁 D.甲、乙、丁【解析】商店布局需要考虑交通条件和消费人群的分布状况。

交通线路建设受地形、河流、人口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答案】10.C 11.D12.下列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数字地球就是3S技术的集合B.数字地球只以数字的形式提供数据、信息C.数字地球的信息主要来自于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可用来预测天气的变化【解析】3S技术只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技术支撑,数字地球以图像、图表、报告等多种形式提供数据、信息;数字地球的信息来源广泛,包括遥感图像、各类数字专题图以及表格、文本等形式;数字地球可以通过相关数据和模型对天气进行预测。

【答案】 D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