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断指再植的护理查房PPT

断指再植的护理查房PPT


按离断平面分型: 1、近节离断; 2、中节离断 3、远节(末节)离断; 4、大斜型(跨关节)离断; 5、单指多节离断; 6、多指多节离断;
末节又分为:指尖和指端离断。
按伤情分类:
1、切割性离断:整齐,组织损伤轻。 2、压砸性离断:皮肤挫伤、骨折严重、血管损伤。 3、旋转撕脱性离断:皮肤缺损、肌腱、血管抽脱。 4、人畜咬伤性离断:污染重、龃嚼伤。 5、复合伤性离断: 爆炸、热压、冻伤及机械化
手的局部解剖
手指动脉分布特点
★年龄:<16岁血管与年龄正增长;>60 岁相反。
★男性管径 > 女性。 ★由近至远,口径递减,指尖部=1/3指
根。 ★拇、食、中指尺侧 > 桡侧;环、小指桡侧 >
尺侧。 ★指背动脉及神经变异大,口径细,无再植
意义。
静脉分布特点
ੁ 指背静脉主要集中在10~2点之间。 ੁ 偏离中线现象:以中指为中线,拇、食 ੁ指分布偏桡侧且桡侧口径粗;环、小指 则偏向尺侧且尺侧口径粗。 ੁ 静脉在真皮下浅筋膜内。 ੁ 静脉只有纵斜行平面分布,无深浅垂直分
成功率为96.6%。
★国内外再植成活率为 82.8 ~ 96.7%。 ★血管口径最细达到 0.3 ~ 0.2 cm。 ★最小年龄为5个月2周;最大 79 岁。 ★最长再植时限为 96 小时。 ★十指断指再植达 19 例。
定义
断指再植手术是指: 在光学显微镜下把完全或
不完全离断的指体重新吻合,彻底清创,并作 骨、神经、肌腱及血管皮肤的整复术,加之术 后各方面的综合治疗,使之成活并恢复其一定 功能的高精细手术。
告医生处理。 3、保温:为了保持局部温度可用25-40W烤灯照射,灯距为30—40cm,告知
病人及家属不可自行调整距离以免引起灼伤。 4、抗凝: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钠,低分子右旋糖酐、
双嘧达莫、阿司匹林等。 5、预防血管痉挛:(1)体位:术后需绝对卧床1-2周,取平卧或健侧卧位,
因体位改变可导致体内血压的改变,而吻合的血管对血压瞬间变化极为敏 感,极易发生痉挛。(2)室温:控制在24—26度之间,如温度过低使血管 痉挛阻碍血液循环,过高则加速组织耗氧代谢。 (3)遵医嘱使用解痉药 物,如罂粟碱。(4)禁烟。
病史汇报
床号: 46床, 姓名:曹国清 性别: 男性 年龄:51岁 病程:1小时 临床表现:割伤致右手指右手第2-5指疼痛、
出血、活动受限。
体格检查
T:36.4℃ P:92次/分
R:20次/分
BP:102/62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较
差,自动体位,步入病房,查体合作。既往体健。患者自诉于1小时前因 在上班时不慎致右手第2-5指被机器切割伤,当时感剧痛,持续性, 伤口出血,血量约100ml,右手活动受限,有麻木感,患者伤后即到 当地医院诊治,予简易包扎后急转入我院就诊,门诊拟“右手第2-5 指完全离断伤”予收住院治疗。受伤以来,精神较差,未进饮食,大 小便未解。
目的:是使伤口不要再收到外界细菌的倾入。
正确的方法是:用消毒的敷料包扎伤口,也 可用干净的棉制品包扎,千万不可在伤口 上抹紫药水之类药物,这样会影响医生正 确判断伤情。
3、防止伤指加重损伤:
是指当手指发生骨折,不全离断时,若不 固定,任其随意活动就可使原来未损伤的 血管神经发生损伤。正确的方法:用小木 板、铁皮等临时作一固定,这样还有止痛 的作用。
2、心理护理:大多数接受断指再植病人都有恐惧、焦虑、自卑等心理反应。
如担心离断指体能否接活,功能是否恢复,是否造成残疾,对以后的生活和 择业是否造成不利。护士除给予关心、安慰和心理支持外应该向病人病人说 明,通过治疗和长期的功能锻炼,术后手指部分功能将得到恢复,乐观地对 待意外和人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根据病人的承受 能力考虑是否对病人保密以免过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影响手术的进行。
4、抗休克治疗:
指体离断失血量过多,病人应取中凹卧位、 保暖和建立静脉通路,给予低分子右旋糖 酐、葡萄糖盐水等,必要时输血。
院前断指(肢)的保存
用无菌敷料或清洁敷料包扎 干燥冷藏方法保存 切忌:直接与冰块接触(以免冻伤) 任何液体浸泡
手术距外伤时间,以热缺血6-8小时为限 早期有效的对断指进行处理,尽早手术,
皮肤皱纹加深。张力下降, 再植指体张力明显增高,皮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腹瘪陷
变浅或消失,指腹饱满
毛细血管回充盈时间延长 毛细血管回充盈速度变消失,
或无,搏动弱或消失
搏动存在
不出血或渗血渗出少量暗 出学活跃,呈暗紫色 红色血液
疼痛:与骨折、组织损伤、水肿有关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说出疼痛的感受,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和精神支
断指再植的护理查房
主讲人:
断指再植概况
★ 1965年, Buncke, Schultz . 将猴的拇,食 指再植成功。 ★ Kleinert, Komatsu, Tamai. 1965 年都取得临 床成功。 ★ 1966年,陈中伟国内首例拇指再植成功。 ★八十九医院于1968年开始动物实验研究,1969 年首例临床成功。迄今达4600余例(5100余指)
4、病床的准备: ①病人术后卧床时间长,病床上准备柔软的海绵垫、软
枕、中单等,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 ②为保证再植指体的有效制动,应备有 楔形治疗垫,以有效抬高患肢。
术后的护理诊断 与护理措施
组织灌注量改变:与血管痉挛、血管栓塞有关
护理措施:
1、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及患指末梢血运情况。 2、严密观察敷料渗血情况,若在短时间内有大量出血,色鲜红,则应及时报
体温过高:与术后炎症有关
护理措施:
1、及时监测体温,密切观察其变化。 2、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控制感染。 3、嘱患者多饮水,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休息。 4、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5、及时更换衣被,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促进患者舒适。 6、及时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持。 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局部制动,抬高患肢,促进肿胀
消退。 3、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流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
激,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治疗时 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病人 的痛苦,合理安排诊疗时间。 4、转移病人注意力如听音乐与家人聊天等。 5、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和剧烈程度, 耐心倾听病人的所说。 6、密切观察疼痛程度,遵医嘱使用止痛剂,并观察药物疗 效及副作用
3、病室准备:①病室要求宽敞、明亮、通风。室温在20~25°C,湿度
50%~60%,备烤灯。②室内空气定期消毒,可用紫外线照射,过氧乙酸或含 氯消毒剂熏蒸。有条件可采用层流通风技术。③室内地面、墙面可用湿式清 扫或含氯消毒剂喷雾消毒,床、桌、柜子等湿抹,2次/天。④室内备有室温 计、皮肤测温计、红外线烤灯、监护设备和必要的药品。
床色着红润,轻压甲床呈苍白色,去除压迫后,受压区域肤色恢复红润,其间所需 时称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为1~2秒。
指端小切口放血试验:严格无菌操作,根据情况,术后前2天尤其24小时内每 0.5~1小时放血一次,一般放血5天左右,最多不超过7天。
血管痉挛与血栓形成的鉴别
鉴别项目 发生原因 好发时间 病理改变 临床特点 应用解痉药物 交感阻滞与针刺 加温 高压氧 处理方法
止血及包扎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止血:不能用手帕、皮带、 皮管等捆扎在手腕上方,这样不仅不 能止血,反而加重出血,有的甚至造 成手指坏死,因在腕上部起不到出血 的目的,只能阻止静脉回流使出血更 多。正确的止血方法是:用干净的棉 制品在出血部位加压包扎即可,既有 效又可靠,也不会带来不良后果。
2、防止进一步污染:
学伤,组织多重损伤,血管危象、继发坏死及感 染发生率高。
断指再植影响因素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及时代的更新而不断变化。 一、全身状况:年龄,耐受手术麻醉,多发伤择重。 二、伤情及指体条件:皮肤软组织、血管、骨关
节、不当保存及处理。 三、离断性质与平面:(与伤情综合)决定手术的
选择,有血管就不放弃。保留一定长度。 四、指别:尽量保拇指,其次位为食、中指。 五、再植时限:一般不超过6小时,总缺血<24小 时(最长96小时)
患者急诊在全麻下行右手2-4指再植术+右第5指
残端修复术+石膏外固定术。
术后卧床休息,予以抗炎、抗凝、抗破伤风、活 血、解痉、保暖(左手烤灯24小时照射)等对症 及支持治疗。
查房目标
了解断指再植的相关知识。
掌握断指再植的术前、术后护理以及功能 锻炼
现场急救(四个方面)
止血 包扎 保存断指(肢) 迅速转运
吻合口近端血管扩张,吻合口紫蓝 色,有实质感,吻合口远端血管变 细,无搏动,在血栓一下切断不喷 血,应切除重接血管或作血管移植
正确鉴别动脉危象和静脉危象
动脉危象
静脉危象
颜 色 再植指体由红润变为苍白 再植指体由红润变为暗红色
皮肤温 度
指腹温 度
返红实 验
指端侧 方切口
下降,比正常值低3~5度 下降,比正常指低
布。
手指横断面解剖分布
1、指深屈肌腱,2、指浅屈肌腱,3、动脉神经,4、皮系韧带,5、指骨。
断指再植分型
按解剖大致分型:
☆ 完全离断:指伤指的远侧部分完全离体,无 任何组织相连者;或只有极少量损伤的组织与整 体相连,但在清创时必须将这部分组织切断者。
☆不完全离断:指伤指的断面有骨折或脱位,相 连的软组织少于该断面总量的1/4,主要血管断 裂或栓塞者;或伤指的断面具有损伤的肌腱相连, 残留的皮肤不超过周径 1/8其余血管、神经等组 织均断裂,伤指的远侧部分无血液循环或严重缺 血,不吻接血管断指将坏死者。
辅助检查
2015-10-01本院右手、胸部X线片示: 1、右手第4指骨近节指骨离断性骨折伴中节指骨 粉碎性骨折。 2.右手第5指骨离断分离伴近节指骨骨折。 3.第5掌骨头部离断性缺损 。 4、右肺纤维灶。
相关主题